分享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安东老王 2018-09-17

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

朔州·崇福寺曹天度石雕塔

 




年代:北魏天安元年(466);形制特点:中国最早石塔,造像石塔;现状:塔身、塔刹分藏大陆与台湾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崇福寺千佛石塔塔刹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千佛石塔塔身


 

          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又称为曹天度石雕塔,为珍贵文物塔,现珍藏在朔州市朔城区的东大街崇福寺弥陀殿内(塔刹部分),一说现藏于朔州马邑博物馆;塔身曾在日军侵华时期被掳往日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件反映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据塔底题记载,北魏天安元年(466),献文帝拓跋弘的小臣曹天度倾全家资产雕造。塔石料制成,方形九级实心楼阁式,中国现存最早楼阁式佛塔,通高约三米左右。石塔造型优美,雕工精细,与大同云冈石窟第二窟、第六窟、第八窟的塔柱极为相似,如出一人之手。

  石塔原置于不规则的砖砌须弥座上,须弥座依塔身平面呈方形,为后人珍藏石塔临时砌筑,四边长约一点四米。高约九十厘米,砖的尺寸铰大。石塔下部方形石座较高,正面浮雕两尊供养比丘,两侧蓬花吼狮,其他供养男女像各十人。背面为题记,题记两端各供养人像。方座承托上部塔身,塔身和方座上共雕大小不同的小佛坐像一千四百余尊。

  各层转角处凌空倚柱呈方形,中间雕较大的佛龛。龛内置坐像,坐像头顶半圆形龛循。龛左右起“枭混”曲线,左右上部小佛围抱,全然一个佛的世界造像及艺术风格与云冈石窟塔柱维妙维肖。各层四隅上部翘出塔檐,翼角微翘,椽望、连檐、石顶等俱全,完全仿木结构雕制。塔刹下部雕成刹基柱,稳置于最上层顶端,平面呈方形,总高约五十厘米基柱上承刹身,四隅各有一个佛龛,龛内浮雕两尊小佛坐像。转角立柱雕一人像。龛下各以宝装莲花为结,上部翘出房檐,承以雉碟状的山花蕉叶,山花中间夹雕小佛坐像。房檐顶端呈覆钵,上有相轮九重,宝珠作结。塔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挺拔秀丽,端庄大方,实为一件珍品。在塔刹上辟龛造像,更是前所未见,充分显现出北魏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补充资料:国宝名称:北魏天安曹天度千佛塔;建造年代:始造北魏天安元年(466),完成皇兴二年(468);建造地点:平城(今大同市);建造人:宫内小臣曹天度 ;建造缘由:纪念亡父颖宁、亡子玄明 ;通 高: 209.5厘米 ;基座边长: 63厘米(正方形) ;塔座加塔身: 160厘米 ;塔身底边长: 42厘米(正方形);仿木楼层: 9层 ;雕刻佛像: 1357尊(九层:1342尊,塔刹12尊);塔座和塔身重:400公斤 ;塔刹高: 49.5厘米 ;塔刹最大直径:12.3厘米 ;塔刹重: 10.45公斤。

  图片资料:本卷资料库;古建筑吧·有种落后叫先进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北魏九层千佛石塔旧照及复原图

 

 这座中国古塔最早的楼阁式石塔,又是一个中国古塔之最还身首两分,人们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富裕强大,此国宝塔身和塔刹终究会有重归一体的那一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在期待。

 

 

一、曹天度石雕塔传奇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时间回溯到公元466年,在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由皇室主持的云冈石窟工程正热火朝天,也就在这年农历五月五日,皇宫内侍曹天度从繁忙的工地上请来第一流的能工巧匠,他发愿要用和云冈一样的砂岩,雕造一座高达两米五的九级宝塔。石塔完工后,不知何年何月,又被神秘地从大同迁移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朔州,供奉在当地巨刹崇福寺弥陀殿内。1500多年后的1988年,崇福寺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座镇寺之宝“曹天度造像石塔”却仅存不足半米长的塔刹,至于那纹饰精美的基座、宛如迷你版空中仙阁的塔身(见上图)全都不翼而飞,它们去了哪里?它们又是否安然无恙?

  就在海峡对岸,繁华喧嚣的台北市中心有一条闹中取静的南海路,路北一栋大楼,碧瓦红墙,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间尽显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这里是台北的历史博物馆。一进大门,两侧是常年陈设的石雕走廊,“曹天度造像石塔”的基座与塔身就默默地矗立在左侧走廊尽头的拐角处(见上图)。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现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北魏曹天度九层石塔塔身

 

  按照历史博物馆的观点,“曹天度造像石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独立单体雕刻最完整的佛塔,因此位居四大镇馆之宝首位。也许是被安放在边缘一隅的缘故,这座宝塔并没有吸引太多游人的目光。请你不妨停下脚步,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九层塔身由两块砂岩拼接而成,千百年来香烟缭绕的结果,使一至七层表面烟火气显得更重一些,各层塔檐都设计成坡顶,并模仿实际建筑刻出檐椽、瓦垄,二至九层塔身满雕千佛;底层四面正中都凿出佛龛,而四隅各立一座三层小塔;塔身之下的基座由单独一块砂岩雕凿而成,呈现给观众的正面是一幅比丘供养图:正中间雕刻的是供养器具,两侧各伫立着一名虔诚的信徒,最外侧的宝相花下,刻画了两只护法狮子,威猛的神情呼之欲出;而在基座背面镌刻了曹天度造塔发愿文,可惜囿于展陈条件,无法让观众欣赏到。

  这座稀世宝塔为何会身首两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惨烈故事?

  且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同年9月13日大同沦陷,28日日军攻占朔州,屠城三日,4800多名无辜百姓命丧屠刀之下。此后,雁北一带的文物瑰宝也成为侵略者掠夺的对象,难怪当时在云冈石窟调查的日本学者长广敏雄会说,这里“变成了日本人自由往来的地带”,终于能“处于可以自由行动的状态了”。“曹天度造像石塔”自然也逃不脱“中国通”、汉学家的贪婪目光。1939年,日本侵略者派兵包围了朔州崇福寺,就在国宝被拆卸装箱之际,一位名叫丁克成的爱国义士挺身而出,冒死把体量最小的塔刹藏匿起来,而基座和塔身则经天津海运到日本,陈列在东京帝室博物馆(二战后易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中。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由王世襄先生负责文物的清理、调查和追索工作。在联合国监督下,1950年3月至1951年4月,日本将一些公开抢掠的大型文物或是中方能提出索要名单的历史文物和书画,前后分六批归还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计105箱1497件文物被运送到台湾,其中第二批就包括了“曹天度造像石塔”。也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朔州崇福寺成立文管所,丁克成献出了自己保存多年的塔刹。

  2011年,一卷《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而这座身首分离80余载的绝世宝塔又何时能重逢,让人们一睹它的庄严法相呢?乔鲁京


二、曹天度石雕塔图片资料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现藏于朔州马邑博物馆的千佛石塔塔刹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曹天度千佛塔线描图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 《曹天度造九层石塔记》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 《曹天度造九层石塔记》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云冈石窟第39窟中的塔柱,造型风格与曹天度塔相似,可能年代也相近


资料图片及石雕细节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资料图片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关于朔州 崇福寺

 

 崇福寺建筑群在朔城区东大街,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二万三千四百平方米,前后五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僧舍,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1149—1153)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1141—1149),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原物。

 

山西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弥陀殿殿内供奉的三座贴金佛像,至今依然光彩夺目,是难得的金代艺术殿堂

 
  弥陀殿建于二米多高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金代建筑。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入椽。殿前有宽敞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价值。

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别具神态。两大天王怒目狰狞,似在护法守职。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十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十八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十六宝观。

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整个弥陀殿集建筑、壁画、塑像、背光、琉璃、棂窗、匾额等于一体,虽经历代风雨寒暑,至今仍光泽灿烂。( 文字:塔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