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大学的记忆——致曾经生活、读书、工作在老山医大院的朋友们。

 xiaotong452 2018-09-17

向所有浏览过和即将浏览的朋友们致敬。感谢你们的关注鼓励和支持!感谢分享我的记忆和感悟。因为这个校园有太多的历史沉淀和沧桑厚重。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过的朋友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再次感谢大家!

在那城墙还没拆掉的年代,济南外城——南圩子墙外,曾坐落着一所十分漂亮、典雅、洋气的大学。

当时的齐鲁大学设有医学院、文理学院、神学院、农专等院系和一个附属医院。

齐鲁大学始建于186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老的大学之一,有“南齐(鲁大学)北燕(京大学)”之称。

当年在校门口欢送巴校长回国留影。

当年的校门牌楼。

齐鲁大学毕业生在校门前留影。

当年的毕业证书杨德斋张汇泉校长的签名。

1950年前后,孩童时代,出这个大门,跟大人去山水沟赶集,去劝业场购物,去崇德合作社买日用品。

1952年院系调整,结束了它88年的校史,将各专业划归到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农学院等院校,医学类专业留在原址上改建《山东医学院》,1985年改称《山东医科大学》。

山东医学院毕业生校门口留影。

2001年合并山东大学。现称齐鲁医学院。原来与牌坊配套的两边传达室拆除扩宽后在东侧建新传达室。

这座牌坊式的大门正面当初刻着齐鲁大学,背面则刻着校友门及捐款校友的名字。1924年6月17日举行落成典礼。

校友门及齐鲁大学几个字是清末最后一位状元潍县人时为山东省教育厅长的王寿彭亲笔题字。

校友门西侧,是圣-保罗楼,由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出资兴建。它融合了中西两种建筑风格。

灰砖墙壁上爬满爬山虎,使这座建于1917年的建筑显得沧桑厚重。现在称建设楼。

建设楼的过道中西结合,左侧是主楼,右侧是附属小教堂,曾一度改为打印室,工商银行,现为小仓库。

走过保罗楼西拐,是一条幽静的小路,尽头便是景蓝斋——独处一隅的女士宿舍。

当年的这条路。

建于1924年的景兰斋是一幢纯欧式建筑。现在是人工喉研究所。

当年景蓝斋全貌。

景蓝斋南侧是另一处女生宿舍——美德楼。后拆除重建。

美德楼南侧是水塔。失火后按照原貌重建。

当年水塔的原貌。

进校门通往教学区的道路原来两侧是丛生的迎春花,开春黄色满路。

首先进入槐荫路。两侧分布着办公楼和教学楼。

两侧的百年槐树交首成荫。

坐北朝南的是办公楼——麦柯密古楼。被誉为中国建筑复兴样式的代表作。

1997年失火改建。改建后的办公楼基本保持原有的风格,只是不再是砖木混结构,水泥的痕迹有些重。

现在是齐鲁医学院办公楼。

原来办公楼后面(北侧)是有后门和平台及下楼台阶的。

新建的办公楼北面没有了原先的后门、石头台基和石阶梯,少了几分结构上的魅力和原有的风格。

办公楼雪景。

办公楼右面是建于1917年的柏尔根楼,以纪念潍县广文学堂校长柏尔根博士。

后称化学楼,现称教学三楼。此为楼南小花圃。

当年的化学楼。我的大姐在这里齐大经济系毕业。二姐齐大附中毕业。

教学三楼银装素裹。

当年该楼南侧是有两个和北侧一样的石框大门的。

办公楼左侧是建于1919年的考文楼。是纪念齐鲁大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北长老会狄考文教士而命名。后称物理楼。现称教学五楼。

当年的物理楼。后面是图书馆和康穆堂。

教学五楼南侧草坪冬季景色。

与办公楼相对的是教学8楼。建于1958年。岳父当时是建设的总后管理。

教学八楼曾经是基础医学部,外语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等科室所在地。爱人在这里工作到退休。在这里结识了山医外语和各个部门的挚友同事。

教学八楼原址是齐鲁大学的康穆堂——一座青石建筑的礼拜堂。

圣坛。

当年毕业生在康穆堂前留影。

五十年代山医教师在康穆堂前合照。

教学八楼东侧是原图书馆——奥古斯丁楼。

当年的图书馆奥古斯丁楼。1948年9月解放济南战役,5岁的我跟父母在这里地下室躲避战火。

后拆除改建,称教学七楼。现为药学院。

教学八楼西侧是原神学院——葛罗楼。是为纪念罗宾逊太太的父亲葛奇博士和罗宾逊先生的父亲伊利沙-罗宾逊而命名。

现在称教学四楼。

始建于1916年的男生宿舍统称“四百号院”,设计者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原先这里的拱门已经拆除。

当年号院的西拱门。

号院原貌。

当年从康穆堂(现在教学八楼)顶东北眺望看号院和考文楼(教学五楼)。

号院东北角一棵老槐树依然屹立苍葱。

按照原貌重新修建的号院现在是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宿舍。

号院秋色。

古建筑的装饰处处展现在号院楼顶。

解放后修建的小礼堂。在这里留下看表演和电影的记忆。还有与哥哥因座窗框损坏了玻璃被罚的故事。现为仓库。

教学区通往东村的小路,现尚存的台阶和树木。这里是当年中国教师居住的称东村的灰砖四合院群。我们住过几栋。50年代又在在南边盖起红砖平房,称新东村,我们和岳父母也住过这里。

原东村19号曾经住过的院子,门前的老槐树叉是孩提时代荡秋千的地方。现在整个东村四合院和新东村平房全部拆除改建为宿舍楼群。

与槐荫路平行的另一条东西路是长柏路。建于1910年左右。从东至西13座中西各异的别墅楼,现存11座。

从考文楼(教学五楼)南眺当年看到号院和长柏路上的洋楼别墅。更远是千佛山。照片左侧就是号院西南角,斜路就是药学院和图书馆之间的南北路。应该当时还没建图书馆楼(现药学院址)。

该照片应该是在康穆堂顶向东拍照的,左下角是老图书馆既现在的药学院。那片树林原是果园,现在是新图书馆。左边就是号院。再深处就是当时的东村灰砖四合院群。最远处是砚池山茂岭山(现山东政法学院)。

与孩子们曾经住11号楼下的石头平房。虽说拥挤,但一家四口喜乐盈盈。孩子们愉快的在附小学习毕业。

长柏路南又一条贯穿东西的青杨路。这里有几处单层别墅院落。

现在保存的其中一座单层别墅,在校医院北侧。

原来在这路南侧直到南围墙,是农专的农场。父亲曾在这里工作到院系调整。现在仅存这栋红砖平房。现在东侧是幼儿园,孩子及外孙都在这个幼儿园生活过。西侧是山医护校。

50年代初,顺这条小路西行尽头南拐,就是最初的山医附小的校舍。现在拆除修建为西村宿舍楼。小学后来搬到东村。因院系调整离开了这个大院,在这所小学上到二年级。
此路以南有两座天文台,大片农场的田地。孩子群在这里遛狗,放风筝,尽情享受天真烂漫的童年。现在成了运动场和学生宿舍。

当年,从康穆堂南眺,农场的庄稼地和天文台。远处就是千佛山。

当年从中心花园南望康穆堂。

当年康穆堂东侧。

当年中心花园向北望办公楼。

现在,中心花园的百年槐树、枫树和法桐依然枝繁叶茂。

秋染金黄的中心花园。

深秋雨后的中心花园。

花园东边的这条小路上原来有棵易于攀爬、树叉低矮的马尾松树。现也不复存在。

回荡在树丛楼间声声布谷、鸣啼斑鸠,更是唤起对齐鲁大学的记忆。

花圃现在变成药圃了。虽说花艳色鲜,但还是对原来的蜀葵记忆更深。

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婷婷玉立的光光花(蜀葵)现在也难以寻觅。

时过境迁,百年的校园,齐鲁的印记还是星星点点的刻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自1952年院系调整举家迁至洪家楼农学院。直到1976年又安家回到这个阔别24年的校园。这里有两家父辈,兄弟姐妹,孩子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足迹,留下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从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路,在现实和往事的交融混合中加深记忆。

老建筑依然彰显它的沧桑厚重之美。

新建筑,新景象增添了它的现代气息和时代进步的印记。

校园的小径呈现着新的印象。

中心花园的魅力在四季轮回中显现不同的靓点。

现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部已经成为涵盖医学多学科的大学,包含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等。

学子们在这悠久历史的校园中成长。

新的学期迎来新的学子,送走学成的本、硕、博英才。

他们将走向全省,全国和世界各地从事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医学教育,卫生普及防治等各个领域。

这美丽的校园永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这美丽的校园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