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其自然与过分的呵护

 木香草堂 2018-09-17
顺其自然与过分的呵护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共同的规律,却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但是,因为多数家长并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而且,即便是很多教师,对于教育问题也是不甚了了,随大流,“人云亦云”,所以,往往把他们认为是“成功经验”的别人的做法照搬过来。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家就是这么做的,结果考上了XX大学。”其实,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了。照搬别人的做法,无异于“削足适履”,往往会弄巧成拙。因此,良好的教育体制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而家长面对着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就更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做法。在这方面可以说,“没有最好的做法,只有最适合的做法。”当然,我在这里只可能谈谈我认为是“共同规律”的东西,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对于每一个孩子应该怎么办,我只能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但是,如果家长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共同规律,就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了。

      首先应该明确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只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来获得,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必须发挥他自己的主动性,培养他自己的学习兴趣,调动他自己的积极性。学校和家长只能在这些方面进行帮助、诱导,不可能替代他们自己的学习、成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却往往会做出与此相背的事情来。每个家长都会考虑“为了孩子要做什么”,但是,他们往往没有考虑“为了孩子不做什么”。所以,凡是和孩子有关的事,他们都要“插手”。

      有一篇中学课文,《种树郭橐驼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为方便那些阅读文言文有困难的博友,没有引用文言文原文)

      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长得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种树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它带的土是原来的,给它培土要均匀,要捣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后就可以不管它了。栽种时要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了它,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本性就不会丧失。所以我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就是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就是了。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也有的人又爱得太深,担心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抠破树皮来查看它是死是活,摇晃树干来看栽得松紧,结果,树的天性就一天天磨损掉了。这样做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说是关心它,实际上是等于仇恨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他的“诀窍”其实只有四个字:“顺其自然”。我觉得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也必须顺其自然。而那种“无孔不入的关注”,恰恰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是在“剥夺”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自我安排、控制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一个始终处于“保驾护航”下的孩子,就成了一棵不断被“摇晃”的小树,最终就会失去“自我”,失去独立能力。

      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善良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天真无邪。而爱好学习则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们都知道,婴儿除了睡觉以外,甚至就是在吃奶的时候,他们的小手总是到处抓,小眼睛四处看,听见任何声响都要转过头去看,拿到任何东西都想往嘴里送。刚会走路就在家里“旅游”,什么地方都要走到,看到;会“胡乱”摆弄东西,玩具,不按大人认可的规矩“瞎玩儿”,甚至拆毁玩具,“研究”一番。他们这就是在认识身边的世界,在学习。会说话了,就会经常问“那是什么?”,“为什么?”,这当然也是在学习了。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常常会说孩子“不会玩儿”,不懂规矩,费尽气力要孩子“循规蹈矩”。孩子搞坏了玩具,他们就只认为这是在破坏,看不到这里有孩子的“好奇心”,有探索,所以往往会训斥、惩罚孩子,防范他们再搞“破坏活动”。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用“你长大了就知道了。”“问这个干什么!”,甚至斥责孩子“瞎想什么呢!”来回答。岂不知这样做无异于对孩子活跃思维的“围追堵截”,会压抑孩子的探索、创造兴趣,磨损孩子的求知欲。而一个只知道“循规蹈矩”,缺乏求知欲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精神的。

      如果能够顺其自然,鼓励孩子自己设计玩法;引导他们组装被他们拆开、破坏的玩具;告诉他们拆玩具时要仔细观察,爱护东西,别拆坏了,就有助于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应该耐心回答;告诉他们,家长是通过看书学习才懂得这些的;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绝不“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词夺理,胡乱应付,应该告诉他们,家长也有不懂的问题,还要再看书学习才能回答;进一步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看书学习,寻找答案,让他们懂得以后再来“教给”家长,从而培养他们看书学习、分析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我想,这样做的结果应该是比较好的,因为“堵不如疏”嘛。

      另外,还应该认识到,对孩子过分的呵护,不可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为“宠物”的猫会失去“老鼠天敌”的本性,能被老鼠吓得要死;圈养的老虎也会失去“兽中之王”的威风,以至于几只老虎竟会被一条小牛撵得到处乱窜;笼子里养的鸟儿既缺乏飞行能力,更缺乏在广阔天地里生存的本事。古人常说“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种“无孔不入的关注”,最可能毁掉未来的英雄,从而造就出“宠物猫”、“圈养虎”和“笼中鸟”。如果我们费尽心血,却落得如此结果,那岂不是“哀莫大焉”!

      过分的呵护往往让家长“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效果。很多家长都会跟孩子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一切都不需要你们操心。结果,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一些“贫家养贵子”的孩子也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攀比不上,还会埋怨自己的父母“窝囊”、“没有本事”,甚至以“不给你们学了”威胁父母,予取予求,使家庭不堪重负。这些家长们时常感到委屈:“我们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怎么就不知道体谅我们的苦衷呢?”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对父母“感恩”。应该说,“过分的呵护”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这方面是有很多惨痛教训例子的,希望家长们不要步其后尘。其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知道生活的艰辛,无论对于孩子性格的磨练、品性的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还是今后进入社会独立生活,都是大有好处的。常常可以听到有人感叹:“城里条件这么好,孩子却不想上学;农村条件那么差,孩子却想尽办法要上学。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如果究其所以,农村条件差,家长呵护少,从而使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性,就是重要的原因。

      过分的呵护还“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独立性。很多家长都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瞄准高考加分,去“培养”孩子的“特长”,孩子们被强迫去上那些自己根本没有兴趣的“兴趣班”、“培训班”、“学习班”;被迫接受家长一厢情愿请来的“家教”。孩子们普遍反感这样的做法,所以经常有孩子喊出“该给我自由了!”“用不着你们管!”,甚至会产生厌学和对学校、家长的抵制情绪。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失去自由和独立性的孩子,很可能到虚拟世界去寻找,有的孩子就是这样染上“网瘾”的。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孩子还会患上精神忧郁症、社交恐惧症和自闭症,影响孩子的一生。

    过分的呵护还会使孩子缺乏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不知所措,缺乏责任感,怨天尤人。小学生不会收拾自己的书包、文具,不会系鞋带、裤带;中学生吃煮鸡蛋不会剥壳,吃鱼不会吐刺,就是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现在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很高,我看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标准统计,最少的也在30%,最多的竟然在80%。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心理素质也很差。全国最有名的大学也时有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自杀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学生毕业找工作,谈恋爱找对象,都要家长陪护。用人单位对学生问题反映最多的就是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差,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大,不会与人相处,很难融入集体。有的学生甚至不敢去找工作,长期在家“留守”,“啃老”,让父母、亲人束手无策。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已经四、五十岁,身体健康的儿子,老父亲已经去世,还在家里“啃”着七十多岁寡母的退休金,每天除了去喂喂流浪猫外就无所事事。恐怕没有哪一个家长意愿有这样的儿子吧?

      过分的呵护在造就孩子健康的身体素质方面,也是不利的。孩子的身体只能通过“经风雨”的户外锻炼,“风里来,雨里去”,才能健康成长。过分的呵护却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户外锻炼的机会。不少孩子长成“小胖墩”或者“豆芽菜”,体质过敏,抵抗力差,弱不禁风,都是过分呵护的结果。正如有的医生所说,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是饿病的、冻病的,基本上都是撑病的、捂病的。

      家长当然要呵护孩子,但是应该“有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记得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学家说过:“什么都不管的家长,比什么都管的家长更称职。”中国也有一句成语说,“过犹不及”。这些都讲的是“过分”的危害性。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家长,如果你弄不清该不该管的时候,那就“顺其自然”,干脆别管。否则,很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注意顺其自然,发掘他们的长处,爱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诱导、开发他们的兴趣,不要强迫他们去学那些他们没有兴趣的东西,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事与愿违。对孩子要呵护,但是应该考虑“为了孩子不做什么”,不能过分呵护,不能事事都“插手”,因为那样做是后患无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