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找一个“明师”点拨尤其重要

 传韵轩vs拙言 2018-09-17

从事了N多年的西画教学,积攒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就用这“三到”,学书同样适用。


看到,训练观察能力,如同《书谱》里要求的:察之者贵精,拟之者尚似。通过写生锻炼观察能力,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同时又越来越整体,从而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就像我们临帖,开始可能只看到大形,尔后是笔法,尔后看到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尔后看到空中的动作......

敏锐细腻的观察力是从事艺术工作的基本素质,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精彩,看到了常人忽略掉的世界。这种观察会让内心极大的丰富和敏感,激发灵感。一个内心麻木的人不可能成为艺术家,也不可能成为书法家。


知道,是与此有关的庞大的知识体系,文化体系。以西画教学为例,它牵扯到的内容包括:透视学,解剖学,光学,力学,色彩学,数学.......在无知的情况下,简单的凭感觉画画,不可能走远。书法难道不是一样吗?很多学书的人一生致力于技术,使自己走入狭窄的胡同,难见大天。

书法的知识体系从小处讲,是书论,书法史,范围再大一些是于此相关的广博的历史,范围再大一些就是国学,《四库全书》里经,史,子,集涵盖的内容。

诸城派古琴传人茅毅先生就时常用笔法来讲指法,用调峰,转锋来形容指头的变化和换面。中国文化的根源是一致的,所以都可以触类旁通。

阴阳学是中国人思考问题的哲学基础,是我们研究中国文化的钥匙。

感到,即感受能力。西画教学通过细腻准确的观察,培养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看到新鲜苹果可能想象成少女,看到干皱了的苹果想到生命的枯萎。这种能力在读帖的时候就可以大量使用,书法便成了多彩的世界。

能感到的前提必须是静心,沉醉其中。飞扬浮躁不可能体会到深层次的东西,只能浅尝辄止。

所以中国人的学问最高境界都是“心灵的修行”。

书法临帖,解决了细腻准确的观察,融入其中,会感受到气息,情绪,会如面古人。


道理虽是如此,用在训练方法上还是应该因人而异,所以找一个“明师”点拨尤其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