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茄子常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之二---生长期病害

 菜园小镇 2018-09-17

常见茄子病害及防治


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又称烂茄子, 
危害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果实。果实染病,多以下部老果较多,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部变黑腐烂且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遍生白霉(菌丝体及孢子囊),最后干缩成僵果。叶片被害,病部水浸状,褐色,有明显轮纹,潮湿时边缘不明显,扩展极快,病斑上生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大,病部组织干枯。花染病,常在发病盛期,呈水浸状褐色湿腐。嫩茎染病,变褐腐烂、缢缩,易折断,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幼苗染病,常发生猝倒现象,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 

防治要点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
增威赢绿(美国杜邦)、福帅得(日本石原-氟啶胺)、抑快净(美国杜邦)、克露(美国杜邦)、杀毒矾(先正达)、金雷(先正达)喷雾防治。



-------------------------------------------------

 茄子褐纹病(又叫干腐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病斑,其上轮生大量小黑点,后期病斑愈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

幼苗受害,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形成近似梭形水渍状病斑,以后变为暗褐色,凹陷并收缩。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环绕茎部,幼苗猝倒。叶片受害,先从底部叶发病,逐渐向上部发展,开始产生水渍状褐色,中间呈灰白或浅褐色,中央轮生许多小黑点。干燥时病斑易开裂,阴雨天易形成穿孔。茎部受害,病斑为不确定形,有时为水渍状梭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逐渐凹陷干腐,并连接成较长的坏死区。果实受害最严重,病初在果面上产生黄褐色病斑,稍凹陷,圆形或椭圆形,扩展很快,果实呈半软腐状,后期轮生许多小黑点,最后病果腐烂脱落或在枝上干缩成僵果。

【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也可用升汞水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2)农业防治与其它科蔬菜实行轮作2-3年。进行苗床消毒, 50%多菌灵10克,加细土20克拌匀,播前1/3撒在畦面上,播后用2/3药土覆盖。。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 代森锌、代森锰锌。发病后,加用炭疽福美、炭息等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

 茄子枯萎病


 
茄子枯萎病在各菜区均有发生。年度间春、夏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大量枯萎死亡,甚至整块田全部枯死。 

危害症状 
茄子枯萎病主要危害根茎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开始子叶发黄,后逐渐萎垂干枯,茎基部变褐腐烂,易造成猝倒状枯死。 成株期根茎染病,开始时植株叶片中午呈萎蔫下垂,早晚又恢复正常,叶色变淡,似缺水状,反复数天后,逐渐遍及整株叶片萎蔫下垂,叶片不再复原,引起萎蔫,最后全株枯死,横剖病茎,病部维管束变褐色。但另一危害症状为同一植株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注意此病危害症状与茄子黄萎病相似,易混淆,需镜检确定。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选用无病种子;高畦高畦、雨后及时开沟排水。
②种子消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洗净药液晾干后催芽播种。
③药剂防治:在植株零星发病时用药,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重病田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灌根,如病害较重,可用套餐组合【多宁 美派安 国光生根】灌根、或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灌根

-------------------------------------------------

茄子白粉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褪绿黄色小斑,叶背相应部位则出现白色小霉斑,以后病斑数量增多,白色粉状物日益明显而呈白粉斑。白粉状斑可相互连合,扩展后遍及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盖,最后致叶组织变黄干枯。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实行轮作、科学施肥、通风、降湿;及时清除病、老叶和病残体。

②药剂防治:发病时,常用特富灵】(日本石原)、国光百秀(四川国光)、德叶(德强生物)、喜打粉(西安恒田)、世高等喷雾,每隔7-10天一次。


-------------------------------------------------

茄子菌核病 

主要危害茎、叶、花和果实,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侧枝基部,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稍凹陷,田间高湿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茎杆内髓部受破坏,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黑色菌核,干燥后表皮易破裂。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形,大小(1.7~4毫米)×(1.8~17毫米),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叶染病,初呈水浸状斑,扩大后成褐色近圆形斑,病部软腐,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干燥时表皮易破裂。花染病,呈水渍状湿腐,后褐色,易脱落。

果实染病,发病初始时在幼果脐部或向阳部分产生水浸状腐烂,扩展后稍凹陷,果表病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形成黑色粒状菌核。幼苗染病,发病始于茎基部,初呈浅褐色水浸状斑,后绕茎一周;田间高湿时,病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干燥后灰白色,菌丝集结成菌核,病部缢缩,易折断,使苗立枯状死。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果,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②床土消毒:撒施多菌灵药土(用50%多菌灵粉剂10克/米2,与干土细土10~15千克拌匀)。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药剂可选国光腐霉利、统俊(江苏龙灯-异菌脲)、菌核净(严格按倍数稀释30分钟)、
扑海因喷雾防治。

 

如遇其他不明病害,可以加入以下QQ群,我们的农技人员会提供指导帮助。

 -----------------------------------------------


如果您有建议或意见,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欢迎加入

【苍山蔬菜交流群】539599731

交流种植技术、分享市场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