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分之二的精神世界

 gm63 2018-09-17
     本文不仅是在论述“三分之二”的概念,更是在谈“精神世界”的美好与丑恶。   
    做人要面对现实,但是把哪些现实作为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把哪些现实排除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外(仅是承认其存在),这是可以自主选择的。
    事物分为三种(也就是“三分之二”的“三”):“正面的事物”、“负面但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负面且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可以把“正面的事物”作为精神世界的组成,而把“负面但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排除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外,也就是可以看得开、放得下、不在意,但是如果把“负面且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也看得开、放得下、不在意,那么这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不得不把“负面且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也作为精神世界的组成,因此,三种事物中,只有“负面但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排除在精神世界之外。
    如果把“负面但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也放入精神世界中,在生活中,这种负面因素就会经常的、频繁的消减“正面的事物”(例如:快乐、美好),从而使“正面的事物”无法存在,或者不能较高程度的存在。(“负面且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虽然也会消减“正面的事物”,但是不会经常的、频繁的出现,可能一生都遇不到几次。)
    说明1:“看得开、放得下、不在意”在有些情况下,不是指不管,而是指心中没把该事作为影响心情的事来看待,觉得小事一桩。
    说明2:如果“负面但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会引发或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那就不能看得开、放得下、不在意,而也应属于“负面且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物”。   
    阴阳生万物,有阳便有阴,所以有美好,就会有丑恶,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从本质而言,丑恶并不是丑恶的人自身造成的,而是自然规律安排的。阴性的事物会体现阴性的特点,这也是自然规律,所以丑恶人做坏事就是自然规律。
    说明1:丑恶的人为了人际交往,会装作不丑恶,但是他的内心依然是丑恶的。
    说明2:美好的人,30岁以前(尤其是童年),由于情感或智力可能还不够成熟、不够稳定,受到一些负面刺激后,可能会做出丑恶的事,但是30岁以后通常就不再做丑恶的事了。
    丑恶的人不是天生就想要做丑恶的人,而是自然规律安排他做丑恶的人,“有阳便有阴”的自然规律安排一些人做美好的人,就必须安排一些人做丑恶的人,美好的人抱怨自己被丑恶的人伤害的时候,仔细想一想,丑恶的人其实才是遭到最大伤害的人,因为一个生命来到世上,既可能被自然规律安排做美好的人,也可能被安排做丑恶的人,可是有些生命被自然规律安排做丑恶的人,而没被安排做美好的人,可以这样说:丑恶的人伤害了美好的人,而自然规律却更大的伤害了丑恶的人。丑恶的人一生是很不幸的,因为世间有很多正面的事物(例如:爱和美好),丑恶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感受和理解,爱和美好是人生的根本意义,丑恶的人可能连人生的根本意义都没了,可见自然规律对丑恶的人的伤害狠到了什么程度,这样对待生命,我觉得太残忍了。
    有些丑恶的男孩追求女孩,不是因为人们常说的那无法言喻的“吸引力”,只是为了美貌、生理需要、面子需要,而不管女孩情感的美丑,有些丑恶的女孩追求男孩就是为了钱,这样的男女恋爱,表面上是爱情,其实本质就是相互利用,这样的爱情,爱的深度、专一的程度、依恋和珍惜的程度、关心和守护的程度、奉献的程度、美好的程度可能都很低,甚至可能就没有而装作有。
    俗话说“世间不缺少美好,缺少的是感受美好的心灵。”丑恶的人没有这样一颗心灵,美好就在身边,可是却看不到,而把那些丑恶的事物看的清清楚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