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小青柑茶的价格、香气、滋味差别这么大?

 爺↘傷憾 2018-09-17



掌上明珠小青柑


  小青柑,全称为小青柑柑普茶,由于其独特讨巧的外形,特简便的冲泡体验,高扬的柑果香气,加上出色的滋味口感,茶友们戏称其为“小心肝”或“掌上明珠”,市场的普及程度,也足见茶友们对其的喜爱之情。


  小青柑一般是在每年7-8-9月份采摘制作,而此时天气渐凉,清甜的柑香,甘润的茶味,瑰丽的汤色,绵绵入喉,沁人身心,足以消去南方温存的暑热,亦为已起凉意的北方送去一丝温润的暖意,恰逢其时,使得小青柑的受宠度持续在攀升。


  从字面来看:小+青+柑,分开来理解就一目了然了。


  “小”代表个头小,未成熟;“青”代表外皮成色。此时橙皮甙[dài]含量较高,多糖的含量较低,油室则较小而并不十分饱满,果皮青绿色,陈皮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耐贮。“柑”呢,是指果的品种,新会正宗茶枝柑。


  小青柑柑普茶,是采摘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的新会茶枝柑柑果(这个时段的柑果颜色为青绿色)与云南普洱茶(熟茶),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类。


  小青柑茶质纯净,融合了清醇的果香和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形成独特的口感与风味。冲泡后汤色红明亮,汤醇厚,味细腻,爽适有甜感,又有浓厚陈香味。


  随着品鉴对比的小青柑越多,茶友们会发现小青柑的价格、香气、口感滋味差异很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茶百科人也常被问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产区环境差异


  新会核心产区与外围产区(土壤与水质的差别)、外省柑与新会本地茶枝柑的差别。


  核心产区


  制作小青柑的柑皮,以梅江、天马、东甲、西甲、茶坑等及周边为代表的一线产区(小产区)是柑果品质最好的产柑果地带,二线产区包含了三江镇、小冈和双水镇等,三线产区有古井、大泽及司前三个镇级产区,以上均为新会柑的正宗核心产区,越向中间向内核心产区的品质越高,当然价格也自然越贵。


  处咸水和淡水交界,两岸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灌溉用水是海水成分和淡水混合的特殊水质,加上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使小产区的新会柑的品质是其它产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外围产区


  由于土壤和水质成分上的差异,影响了小青柑的生长及口感,使柑皮质量与核心产区有一定的差距。


  核心产区小青柑香气、滋味都较外围产区更加纯正、厚实、持久和有功效。


  外省柑


  而如果用外省的柑,甚至都不是茶枝柑的品种,就更谈不上价值功用及品饮愉悦美好口感了。


  “橘逾淮而北为枳”,十分传神地说明了柑的娇气,具有极强的地理排他性。智慧的古人,经过上千年翻来覆去的对比品鉴,比较来,比较去,目前公认比较好的青柑产地在新会区域。但是全国那么大的需求量,说真的,新会那点量根本不够用,且价格比较高,更何况新会本地人还是更认可大红柑、及大红柑晒制陈皮,这才是传统,所以很多正宗产区的果农也不乐意都用来制作小青柑。


  小青柑价格太低,其中一个最大的猫腻就在于用的柑可能是外地柑,例如福建,广西柑,这些柑成本价格就要低很多,味道有些偏苦,也有偏酸,闻起来橘子味中,刺激,不协调,并且没有新会柑的功效,因此,价格不会高。


  所以,自然而然出现了新会外其它省分的柑来做原料,柑的滋味完全不同,性状完全不同,价格也差别具大。


柑柑种植有别


  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用来药用的陈皮或是入茶作为陈皮普洱的来源之一都是茶枝柑。根系发达,其种苗繁殖,一般常用两种方法:圈枝和驳枝。


  圈枝柑,就是选母树上生长旺盛、挂果率高的枝条进行圈枝移植,方法是环树枝一圈切皮,包上泥巴禾草等促根介质,让切过表皮的地方生根,当根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修枝,连根移植到地上,这种方式移植生长的树结出来的果就是圈枝柑。在母树上“圈枝”,也称作“原枝”。被视为是最正宗的新会柑,其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果味很好,制成陈皮质量最好,但抗病虫害能力较差,产量不高。


  驳枝柑,即嫁接柑,是以和茶枝柑亲和性较好的其他植物枝条进行嫁接,既能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特点,又能保持部分本体的优良性状,可谓双剑合璧。新会驳枝柑一般用当地的红柠檬作为砧木,茶枝柑母本作为穗接,结合在一起砧木发芽后即可移植在地,另行管理。其果子大,产量高,抗病力强,但质量稍稍逊于圈枝柑。目前,大批量的种植,基本上采用都是“驳枝”技术,毕竟产量大,抗病力强。


  现在市面上的小青柑多为驳枝柑,圈枝小青柑的口感更香甜、醇正,耐泡程度更高。


  圈枝柑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产量比较低,从经济效益考虑,果农更倾向于种植驳枝柑。


  因为驳枝柑产量比较高,抗病虫害能力也比较高,管理成本较低,这也是驳枝柑成为市场主流的主要原因,适合规模化生产。


  圈枝柑的果体比较小,皮薄,但香气很高。因为血统纯正,柑油及黄酮类物质含量比较高,在口感及药用价值上普遍高于驳枝柑。


  然而这些都是比较细微的差异,驳枝柑柑普茶作为市场主流,在柑香表现及药理价值上依然高于其他地区的柑桔类产品。如果说圈枝柑是新会茶枝柑的尊贵品,那么驳枝柑就是新会茶枝柑的名优品,都是正宗地道柑普茶的优质柑皮原料。


  种植方式、便意性和产量的高低,影响到香气、滋味口感的差别,自然也会影响到价格的差异。



树龄大小有别


  树龄越大,根系越发达,吸收土壤营养成分的能力越强,柑皮内含物质越丰富。


  柑树一般树龄在3-5年居多,7-8年很少,10年以上的更是寥寥。


  从口感上来说,树龄越大,小青柑的口感越醇甜,柑皮的异味和刺激性趋于平和,那么茶厂因而依用不同果园、果树龄,采摘制作的柑果收购成本就已经有了不小的差异,自然制作而成的小青柑成品茶价格、香气、滋味口感又有不同。



摘果的时机不同


  7月果,果形较小,柑皮内含物质柑油含量相较多一些,柑香味足够,但是填茶量减少使茶味稍淡,影响柑茶融合度。


  8月果,果形较大,内含物质有机物含量相较多,滋味更加饱满厚实,填茶量适中,柑茶融合度较好。


  雨前、雨后影响柑皮含水量及有机物成分的比例。雨前果有机物含量相对比例大,小青柑口感相对比较香甜,而雨后果含水量增大,致使小青柑苦涩味较重。


  有些产品出现茶味淡、柑皮苦涩味重,大多是因为使用了雨水果,果价格也是受天气、采摘时机时常波动的。



烘晒的工艺不同


  小青柑选用未成熟的新会柑,其酸涩味较重,厂家有的会进行杀青工艺,暂时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小青柑的酸涩度。


  杀青有两种不同的工艺:蒸青与烘青,两种杀青方式均可,烘青操作更容易控制,一般批量生产为保证工艺稳定性多选用烘青技术。


  小青柑为了长期保存需要进行脱水步骤,脱水有生晒与直烘两种方式。


  生晒果使得柑油味更厚,茶友们都明白生晒的柑普茶只有存放后口感才会更好,当年新制的小青柑和大红柑普茶,基本上喝不出什么美好的体验,生青气、青涩感、太阳味、果味和茶味的不融合更是影响口感。


  同时新会七八月份为多雨季节,容易变质,生晒果基本不能满足量的要求。如果你买到喝到的商家说是生晒的小青柑,价高,又有甘甜润的熟果味小青柑,那基本是被忽悠无异。真正纯生晒的三年内喝,口感滋味和香气都较难达到满意的融合度。


  小青柑的特点是当下流行、快速消耗掉、追求当下的品饮美好感觉,茶厂商家基本以晒烘结合、低温烘干为主。既保证了当下的美好口感,又有价值功用。


  晒果的时间长短、烘的方式和温度,都会影响口感、茶香型的变化。


  低温烘使花香味显著,高温烘柑油香重,不同茶友对不同香型喜好不同,大多茶友会认为喜欢低温慢烘的柑果香更清新、更浓郁、更持久些。生晒的量少,价高,看重的是未来。



茶叶的好坏不同


  小青柑由于个头小,里面通常搭配宫廷级普洱熟茶,这样的搭配从药理上讲可以互补,达到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作用。


  茶叶的选择对口感影响很大,好的茶叶会提高整个小青柑的适口性和耐泡度,柑茶融合入口的滋味也更加纯正自然。


  而熟普,分级、品质更是千差万别。再加年份、不同的陈放地点的熟普,更是变换丰富了,由于熟普的品质千差万别,价格成本自然也是差别具大,因此而制作成的小青柑茶价格差别也多是因熟普品质的影响最大。


  如果小青柑入口茶气不足,口感稀薄,苦涩而不回甘,或者有渥堆味土腥味,不耐泡等,极有可能填茶的质量不高或年份不够。



果与茶的大小比例不同


  进入8-9月,小青柑迎来了最佳的采摘制作季。选择的柑果大小与内装填的熟普比例,这是最能明显影响口感、滋味、茶香果香协调的因素。


  一是:7月还太早,较青涩,缺乏甜度。到较晚的10月后果甜度增多,而柑果的浓郁高扬的果香清香低了。


  二是:8-9月份,时过立秋,早晚秋风送爽,果实成长过程中的糖分开始生成增加,当地的果农称为“上糖”。此时段摘取的鲜果,果皮含糖分相应增加,随着柑果中的营养成分以及糖分相对充足,对口感滋味和品质的保障,才是最好的。


  三是:青柑鲜果重在50到60克每只时的摘取,制作生产出来的成品,每个12克左右:干果皮重3克左右,里面装填的熟普茶9克左右。柑皮与茶的搭配比例1:3,通过茶百科对去年制作的小青柑茶友们反应非常好的总结,这个比例是小青柑口感较佳的搭配比例。


  四是:此时柑果大小合适,刚好一次泡一颗粒,不大不小,7月还小,10月后较大,不再适宜做小青柑了。


  所以大多数懂茶的友都认可一斤40-50个小青柑茶会比较好,个头刚刚好,泡出来有味道,也耐泡,太小了其实卖的都是噱头,味道很淡、果采的早,没有甜润,太酸涩。9月后太大了,每颗粒装熟普量多,茶味太浓,果较成熟,甜润度有了,而小青柑柑果高扬的柑油晶香缺乏了。同时大的小青柑茶可能要分两次泡,增加了单次品饮成本不说,且不方便,因此,茶百科连续三年制作小青柑,认为每斤40-50个果最合理,而这样子的小青柑,多会在8月份左右批量上市。



融合度的差异


  融合较好的小青柑入口不会只有强烈的柑味或是厚重的茶味,柑的清香和茶的醇滑相较平衡,相互促进,形成一种独特的愉悦的口感体验。


  融合度,首先是前面提到的果品种的选择、果树龄大小、采摘时机,第二个是与装填茶的比例,第三是工艺干燥的方式,第四是成品小青柑茶存放的时间长短与环境。


  这些皆影响小青柑茶的果香茶味的融合度、香气、滋味和口感及价格呈现。



冲泡方式的不同


  好的茶,有了前面提到的核心产区、茶枝柑品种、种植方式、树龄大小、采制时机、加工工艺、熟普茶品质、茶果比例、融合度等9大因素的加持,基本就是一款非常好的柑普茶茶品了。


  至于冲泡方式方法的不同、保存环境的不同、品用不同的器具,这都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每一个环节的不同变化,都肯定会影响到茶的香气、滋味口感的千差万别,甚至同样的茶,口味的大相径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