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方言民谚

 相逢就是缘 2018-09-17

发靥!这个季节如果用杭州话来发朋友圈,一定是这样的……

来源 | 杭州发布


眼下天气渐涼、树叶逐渐转黄、桂花也吐露芳香……虽然杭州还没有 “入秋”(气象学上的定义),但是单单数着杭州方言中关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些有趣的谚语,也能感受到杭州渐浓的秋意呢。


立秋响雷公,秋后无台风

Lie qu xiang lei gong,qu ei wu dai fong


秋季最怕秋老虎,秋老虎一来,又要吃煞热的苦头。然而,“立秋”的时节,对抗暑热最大的法宝就是下雨。


“立秋响雷公,秋后无台风”,老杭州人口中的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立秋”之日有雷声,一般台风灾害就会减少。


不过,秋台风少也是件好事,因为秋台风比夏台风往往危害更大,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处暑里格水,谷仓里格米

Cu cu li ge sui,go cang li ge mi 


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可处暑前后,我们江南一带还会经历一段炎热的时期,也就是杭州人俗称的“秋老虎”。而这时的农作物急需水分,在处暑之后,秋意渐浓,当冷空气较多,暖湿空气衰退,就会频频造成降雨,这对于水稻是比较好的,雨水多、湿度大,才能有个好的收成,这句民谚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处暑后,人体也进入一个生理的休整阶段,也就是我们说的“秋乏”,需要适时进补。杭州人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如卤鸭、烤鸭、老鸭汤、炒鸭块,还有外来的文虎酱鸭等。



白露白齐齐,秋分稻头齐

Baʔ lu baʔ dʑi dʑi,qu fen dao dei dʑi


“白露”是秋季重要节气,也是廿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今年的“白露”在9月8日,农业上也很关键。“白露白齐齐,秋分稻头齐”,这句话意思就是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另有一句杭州方言民谚,是“稻怕秋里旱”,说的是秋季最怕旱。“白露”前后如果有露水,南方晚稻将会有好的收成,因为“秋分”时,水稻到了从抽穗扬花到结实的后生长期。


秋天无恶热,春天无恶冷

Qu tie wu o sue,cun tie wu o len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暑热消顿,秋风秋雨,凉爽宜人。所以这句杭州方言的意思,讲的是秋季如果再热,也不会热到哪里去,哪怕是秋老虎,也是呈现出早晚清凉、午后高温的天气情况。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Baʔ lu sen be lu,hai lu jie be lu


杭州有句经典谚语,那就是“白露身不露,赤膊当猪猡”,这句杭州话说得相当通俗,旧时劳动人民因为夏季干活又累又热,且男性相对更易出汗,所以常会打赤膊,然而“白露”节气一过,气温变化大,天气转凉,男子汉们就不要再贪凉打赤膊了,应适时增减衣物,不然容易着凉受寒。

待到寒露,杭州的天气就更凉了,这句有趣的民谚也是提醒大家注重足部的保暖,不要继续穿凉鞋了,可以把家里的凉鞋、单衣等洗净并收拾起来,以免寒气入体,导致抵抗力下降。



秋分晴明,万物不生

Qu fen jin min,vai ve be sen


东晋·许真君著《玉匣记·杂占篇》亦说:“占秋分日:秋分田晴明,万物不生;有小雨,天阴,吉。其日酉时有风,白云如羊者,正气至也,宜稻,年丰。白气并即气浑者,芝麻收……”“秋分”节气时,如果干旱少雨,将会影响秋收、秋耕、秋种的正常进行。



有稻没稻,霜降放倒

iy dao me dao,suang jiang fang dao


霜降节气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或24左右,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霜降不代表真的“降霜”,对于杭州来说,初霜日一般都在11月中旬。

这句杭州方言民谚在清·范寅的《越谚》中就有记载,指的是霜降时晚稻将不再生长,不管有无收成,都必须在霜降前割掉。


编辑 | 陈舒阳 尹小乙

为这个有趣的季节打CAL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