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吴海香 2018-09-17

写在前面

进入9月,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虽然教科书上讲乙脑在北方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即只在789月份发病,也就是说,在其它月份,一个医生要是怀疑乙脑,给一个病毒性脑炎的患者检测乙脑抗体,是没有理由的。尽管如此,对北京地区来说,乙脑通常在9月份才有。

记得学习传染病时,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记忆最深刻的有以下几句话:

·  该病在北方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789月份);

·  发病后“不怕123,就怕456”,指的是发病头3天症状不严重,之后3天逐渐发展到极期;

·  对重型病例救治一定要把住“三关”,即“高热关、抽搐关和呼吸衰竭关”。

因此,对任何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无论入院时病情轻重,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极为重要,除了生命体征外,一定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节律的改变,为的是及时发现脑水肿、脑疝。对脑炎患者,有脑水肿不可怕,怕的是突然出现的颅内高压,便很容易诱发脑疝,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很快导致死亡。

另外,由于乙脑没有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良好的护理对患者恢复往往至关重要。当时有句话说,乙脑的治疗,“三分在治,七分在护理”。由于乙脑患者痰多,中枢性呼吸衰竭,痰不易咳出,容易诱发需要经常的翻身拍背。记得那会,病区护士给乙脑患者拍背,隔两栋楼都能听得见整齐的“噼啪”声。那会,护士要是没点体力,这活还真干不了!

当然了,那会我们收治乙脑,我们自己使用呼吸机,深静脉置管都不用劳驾别人,就连气管切开都是我们自己做。

对了,还有一个“物件”记忆深刻,就是我们“杂病区”不知传了多少代的银质气管套管,每到乙脑快要来临时,在开展乙脑培训时都会把它拿出来摆弄一番,从大到小如何更换,要求人人都会。只是可惜了,一搬家,这么好使的东西给弄丢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下面说说乙脑吧。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或称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因最早于1934年在日本一例死亡病例分离到而得名。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部分存活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本病经蚊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北方地区有严格季节性,于7, 8, 9 月份发生(东北 8, 9 两个月),南方略早,6, 7, 8 月份发生,而在云南西双版纳等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越南南部和泰国南部),可全年传播,雨季时病例可能会增加。

乙脑主要在亚太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流行,在非洲、欧洲或美洲地区没有发现本土传播。乙脑曾经是亚洲儿童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每年估计发生约68,000例病例。我国随着乙脑疫苗的计划免疫,近些年报告病例明显减少(如2016年报告1237例,其中死亡47例),而且以成人为主。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传染源

许多动物如猪、牛、羊、马、鸡、鸭、鹅都是乙脑的传染源,其中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常在蚊--蚊之间循环。猪感染通常无症状,但妊娠期感染可导致流产和死胎。

部分地区,没有猪作为循环宿主时,一些水鸟如苍鹭和白鹭也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在周围没有猪的区域,如果在流行季节,也不能误以为没有猪就没有乙脑可能。

人感染后病毒血症短,病毒量少,因而,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都能传播本病,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淡色库蚊在某些地区成为优势传播蚊种。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由于儿童普遍接种乙脑疫苗,成人发病率有所上升,老年人发病率亦较高。

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隐性感染1/1000 – 2000流行区 80%成人血清可检出乙脑中和抗体。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

临床表现

潜伏期:7 -14 4 - 21天)。

临床分期:

初期(病毒血症期):病初1 - 3 天。起病急,体温1-2天上升至39-40,伴头痛、食欲差、精神倦怠、恶心、呕吐和嗜睡。

极期(脑炎期):病程的第 4 - 10 天。突出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的症状。如高热、意识障碍、抽搐(惊厥)、呼吸衰竭等。

恢复期:一般于2周左右恢复,重型患者需1-6个月。

超过6个月不能恢复的症状和体征,称为后遗症(Sequela

根据体温、抽搐、意识障碍程度临床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暴发型(极重型)。

乙脑的临床分型

预后

住院患者死亡率约为20%至30%。

至少30%至50%的患者遗留长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部分有学习或行为问题。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通常升高, 10-20´109/L, N80

脑脊液(CSF):

压力无色透明,WBC 50-500×106/L

早期多核为主,2-3 d 后单核增高;

蛋白糖及氯化物正常。

乙脑特异性 IgM 抗体:可以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乙脑IgM病程第 3天可检出,2 周达高峰,检出率 95%

但对乙脑IGM的解释要考虑疫苗接种史、症状发作日期以及其他黄病毒交叉阳性的可能(如登革热或西尼罗河病毒)。此时,可进行乙脑病毒核酸PCR检测明确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更敏感,相关异常多发部位见于丘脑,基底神经节,中脑,脑桥和髓质等。

日本脑炎的丘脑病变

诊断

根据流行季节(夏秋季)有蚊虫叮咬史、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高热,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昏迷、抽搐、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和特异性乙脑抗体IgMPCR核酸检查,做出诊断。

治疗

无特效病原学治疗

153名印度儿童中用口服利巴韦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示出疗效差异。皮质类固醇和干扰素α-2a在对照临床试验中也没有显示出临床结局改善的结果。

因此,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点是控制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控制癫痫发作和防治并发症。“三关”:发热、惊厥、呼吸衰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液体及营养/胃肠道营养支持(热量每日不低于 35-40 cal/kg),忌含钠液量过多。

加强护理:

口腔清理、气道畅通、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定时翻身、拍背、吸痰;

放置防褥疮床垫、皮肤清洁。

高热的处理:物理降温:冰毯、冰帽。必要时亚冬眠。

惊厥的处理:

镇静、降温;

降低颅内压:渗透性脱水剂、利尿剂、皮质激素;

防治脑缺氧:保持气道畅通,氧疗。

呼吸衰竭的处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

颅内高/脑水肿的处理要点:

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刺激;

充分镇静,如丙泊酚;

渗透性脱水:注意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和静点速度;

亚低温(32-34℃);

其它:

防止气道阻塞窒息及坠积性肺炎;

防治继发感染。

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

营养支持;

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

Prevention(略)

防蚊、灭蚊;

猪免疫;

人免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