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傲岸不羁 妙手丹青:赏郁重今旧藏潘天寿书画

 大唐摄绘 2018-09-17

GIF

本辑为郁重今先生旧藏。郁重今,字西林,江苏海门人,著名金石书画家,西泠印社资深社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其妻张琴娟(著名越剧演员,原杭州越剧团团长)同调杭州,入西泠印社后,拜西泠印社总干事,清末宫廷画师王仁治的嫡传弟子韩登安先生为师,精研金石书画。

郁重今旧藏

郁重今先生广结沪杭两地金石书画名家,尤与书画大家潘天寿、陆维钊、叶浅予、周昌谷、黄胄、程十发、范曾等私谊甚深。先生以金石书画延时誉,又因擅经营显儒商本色,一生颇多传奇色彩。先生博学多才,对于印学钻研造诣深厚,先生印作得韩登安衣钵,浙皖名派兼收,尤擅铁线篆,极具功力。先生治印,布局大方、平实中现奇险,格调高古生趣,卓然自成一家。

潘天寿(1897 -1971),浙江宁海县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民盟浙江省委委员、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潘天寿的作品构图运用的是构建大厦的法则,中国画家中真正能驾驭大尺幅者,潘天寿是第一人。

——吴冠中评价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指画

潘天寿(1897-1971)

黄荷映日

立轴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钤印:阿寿、潘天寿、一指禅

题识:重今同志鉴可。一九六五年秋,寿指墨。

周昌谷(1929-1985)题签条:潘天寿所赠郁重今指墨荷花。周昌谷笺。钤印:周昌谷

鉴藏印:重今所赏

出版

1.《潘天寿作品集》,第102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2.《潘天寿书画集》(下编),第227页,浙江人民美术,1996年版。

说明:1980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潘天寿作品集》之时,根据出版需要,将此件作品中上款隐去,画册中依稀可见上款痕迹。

PAN TIANSHOU

Lotus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Shou , dated 1965, with three artist seals;

titleslip by Zhou Changgu

75.5 x 44.5 cm

估价 ESTIMATE:

HK$2,500,000-3,500,000

《潘天寿书画集》(下编)左|《潘天作品集》右

此件作品《黄荷映日》创作于1965年秋,是潘天寿所赠郁重今的重要作品,且周昌谷为此作题笺。潘天寿的作品有两奇,第一,作画方式奇特,作品以手指晕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第二,作品构图奇特,潘天寿的绘画有很多是大尺幅的,其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潘天寿《黄荷映日》局部

此作多次出版,是潘天寿指墨画的代表,从构图看,占据大量画面的大片残败荷叶,从左到右浓淡不一地斜置画面,左上方和右下方的留白洽到好处,有疏有密,又浓有淡。从气韵上看,此作气势酣畅,充分发挥了水墨画墨色淋漓的特点。稍浓的叶脉显得指法雄健,墨彩浑厚或起或落,变换不定。更有趣的是在荷叶的后面,露出大半朵着色不同凡响的荷花,深得传神之妙谛。潘天寿敢于运用鹅黄色画出荷花,前所罕见,这样画成的荷花在气势雄浑的整体之中,形象显得格外娇艳,与本幅的主题切合,显得弥足珍贵。

潘天寿(1897-1971)

拟八大鸜鹆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65年作

钤印:阿寿、潘

题识:拟个山僧未能似。一九六五年初秋。寿草草于瓶屋拜识。

陆俨少(1909-1993)题诗堂:八大简硬峭折,寿者因之而加以排奡重辣。此后更无能嗣响者,可谓门庭峻绝。题潘天老鸜鹆图。乙丑(1985年)七月,陆俨少。钤印:陆俨少、宛若

鉴藏印:海门郁氏重今所藏

出版

1.《潘天寿书画集(下)》,第21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2.《潘天寿画论》,第25页,华正书局有限公司(台北),1986年版。

PAN TIANSHOU

Bird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Signed Shou , dated 1965, with two artist seals and onecollector seal; superscription by Lu Yanshao

本幅:45.5×34.5 cm

诗堂:21×34 cm

估价 ESTIMATE:

HK$1,000,000-2,000,000

《潘天寿画论》左|《潘天寿书画集》(下)右

此幅潘天寿的《拟八大鸜鹆图》为郁重今旧藏。郁重今,字西林,江苏海门人,著名金石书画家,西泠印社资深社员,先生广结沪杭两地金石书画名家,尤与潘天寿谊甚深。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作于1965年的《拟八大鸜鹆图》即出自这一时期。潘公凯在《潘天寿评传》里写道:「他这个时期作品的特点,一方面是大大发展强化了他以往始终坚持的风格倾向:沈雄奇崛,苍古高华,使他的作品以更为鲜明的面目在画坛独树一帜。但另一方面,却又熟中带生,严谨凝重,不以随意挥洒为能事,力求新意,处处见出思考的痕迹。」潘天寿这一时期画作的现代性、雄伟感,及他在创作中的力求新意和勤于思考,在这幅《拟八大鸜鹆图》中有很好的展现。从构图来看,此作画面采用了潘画中比较常见的构图比例,而画作的总体视觉效果给人一种上重下轻的不稳定之感:周身漆黑的鸜鹆据了画面最上方约三分之一的篇幅,石上的鸜鹆全身通黑,略加留白,黑白相映的造型源于八大,有稚拙之趣。鸜鹆却立在一块光秃的岩石上,岩石并非直立,而是略向右侧倾倒。这种构图和对山石的造型,显然有潘天寿极推崇的八大山人的痕迹,而潘天寿用线苍劲,造型较方。为了保持画面的平衡,潘天寿做了特殊处理:一是在右上角长题落款,并加盖印章。画面左下方岩苔等伸出画面左侧边缘,将山石倾倒之力过渡到相反方向;二是鸜鹆头向左侧伸出,鸜鹆眼也充满警觉地凝视左方,似要随时振翅冲天,这样就在视觉上起到了左右牵制的微妙效果。总体而言,整个画面虽充满不安定之感,但又同时被充满张力和聚合力的构图托住,尽现「造险破险」之法。

潘天寿《拟八大鸜鹆图》局部

这种动与静的美学平衡正达到潘天寿所追求的「静中有动,动而益静」的「至美」境界。在画法上,此作石块以线条勾出,力道雄健,表现出坚硬的质地,石面不加皴擦,以墨点点苔。「简中寓繁」是潘天寿的艺术特色之一,但在一件不足两方尺的画中表现出如此的雄阔、激荡和大气之风的,也是其作品中比较少见的。陆俨少1985年为此幅作品题诗堂,显得此作尤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