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境+爱上自己+自然的力量

 太阳雪茶道 2018-09-18
别让时间陌生了彼此

秋未央 影无双
请别让时间 陌生了彼此
无论有多忙 记得常联系

随着年月流逝 心会渐行远去
心的距离长了 爱情就会变淡 感情也会疏远

你爱他吗 你想他吗
拿起电话 约他相见
事情就这么简单 你还在犹豫什么
不忘初心 马上行动

Tyxtea160907
爱上自己

  很多人活着,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该做些什么。
  一、生命有限
  《世界卫生统计》(2015)报告: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只有了解了死,才会更好的活。只要还没死,就应该开心地活,虔诚地等待着节日的到来。
  正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才显得如此重要。
  二、行尸走肉
  有些人活着,却死了。
  活的是肉体,死的是精神。
  富兰克林说:“有些人25岁时就死了,但75岁时才被埋葬。”
  或许很多人,都快“死”了,或是已经“死”了。
  如果你的生命仅有三个月的时间,你会去做什么?
  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我要去做我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我还要.....”
  可回答完后,还是会继续去做那个早已“死”了的你正在做的事。
  一切都没变。仅仅认为“如果”是个假设性的问题吗?虽然生命有限但当下却不是最重要的或最紧急的吗?
  没有勇气和力量“找回自己”的人,仍然属于大多数;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行动的人,属于凤毛麟角。
  临终病人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后悔这一生一直都做着别人期望自己做的事情。
  在面临快要死亡的时候,才发现生命是多么的可贵,多让人眷恋;才发现有好多自己想要做的事还没做,但已经没有时间机会了。
  有的病人,知道自己生命期限后,会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面对生活。反正就要死了,不如趁着生命最后的期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的时光,就想为自己而活。这样想没有错,但怎么做活得才不是“行尸走肉”?
  三、自救者天助
  人很容易处在一种意识“散逸”的惯性状态,时间久了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无力”,很难再让自己回归“本我”。
  只有自救意愿特别强的人,才能吸引相应的天助,顺势启动人体精神力量的介入“找回真实的自己”。
  活在当下
  生命是由一系列的当下组成,感受当下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冷暖烦愁,才能体会生命最真实的意义。
  享受生活,不仅需要毅力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能力。
  完美主义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么不管你怎么做,你都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完美是一种极限状态,不完美才是人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与现实作对,不早死很难。
  爱上自己
  爱人,首先要爱自己。自恋是件正能量的事,只要不癖不狂就好。只有终生的爱着自己,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无知者无罪,但死于无知的人很多。知者不一定都能爱上自己,但智者却一定在享受生活。


哇哇坠地来人间,懵懵懂懂几十年;
刚知天命想清闲,一缕青烟上西天。

Tyxtea160808
自然的力量
学习:悟
做人:舍
生活:乐
修炼:空
人生:静

  这是“五十而知天命”阶段的我,顿悟之后总结出来的座右铭。可是“不尽人事,焉知天命”,学以致用乃大智慧。但人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掌舵着旅程的方向,我坚信她就是自然的力量。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用尽人的智慧仍然研究不透的宇宙的规律,其背后必然有一种更高的智慧。我相信任何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当看到如此深奥而和谐的宇宙时,他不可能不联想到上帝。”
  爱因斯坦信仰上帝,在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中是“神”创造了自然并主宰万物。
  我是老子的崇拜者,我信仰“道”,万物作为道所生成的对象,在获得了生命之后,可以各自拥有独立性和主体性,这与基督教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一句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从大自然中学习到的智慧,这种智慧会演变成我们的信仰。
  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跟自然的季节,以及日出日落之间存在着一个对话的关系,可是我们还不能够很自然地就做到源自于《庄子》中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因为这只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知识,“行深”的人才能够把知识升华为智慧,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
  浮世繁华,如烟如梦。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安逸,其实就来源于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何等的逍遥。
  无所不在的植物,每一株都是有神性的,是比人类的任何主义都更值得信仰的存在。从高大的乔木林到茂密的草甸到深处的青苔地衣,植物以超出任何人类的抑或神祗以外的力量繁衍轮回,引出我们对自然对生命最神圣的敬畏。
  从关心人事,转到关心物事,是人生天地间的一个境界的转场。从身心开始转型,亲历的是生活质量的转变。
  一花一世界,光合作用下的花草树木,积蓄着天地之精华。正因如此,自然的给养让我们内心充满力量,亦让我们宁静致远。
  二、投石深潭揉朗月,曼妙杨柳弄清风。
  这是一句很有禅意的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活在当下更好。
  也可理解为自然规律:一切在变化中求平衡,也就是说平衡是非常态,变化才是正常态。
  人生总是在选择中度过,正是因为有选择才会滋生痛苦与困惑,而人性的弱点往往决定着人会选择安逸。
  实际上,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一方面在拼命地追求想要的,而另一方面却不珍惜已经拥有的,能够去享受已经拥有的才是大智慧之人。
  向往爱情的“早更”女人,义无反顾地要跟蓝颜知己在一起,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快乐。尤其是一个心底被时间醺醉很久而又重新醒来的“小姑娘”,爱火汹涌,渴望从此拥有海枯石烂的真爱,决不允许未来活在不靠谱的折腾中,甚至不允许一切外来因素干扰新的人生目标,让爱更纯洁,让每一天更滋润……。
  向往“清柔爱情”的蓝颜知己,自然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困扰,让火一样燃烧的爱情回归正轨。沁人心脾的爱情就像一盆青翠欲滴的绿萝,生命蓬勃、心旷神怡、不温不火、美不胜收。用一生去拥抱和安慰满怀期许的那个曼妙却又心底不安的“小姑娘”,依道而行,平和地走好每一步,安逸抵达生命的彼岸,一起老去。
  大自然是我们的另一颗心脏,当我们的心在俗世感到疲惫时,它总会给我们动力。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即使火一样燃烧的爱情,也会在大自然中绚丽多彩、无私奉献,似蓝天、白云,如花草、树木,赋予我们的永远都是那醉人心扉的“元气”。
  三、安歌的《植物记》
  这是中国第一本以植物为对象的科学人文随笔,偶然在网上相遇。我刚看了第一章就挺喜欢,当然,这也和我每年都将蒲公英作为食材有关,比如包包子就很好吃。在这里不妨摘录、编辑一段,共享。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了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飞翔,飞翔……。
  和大多异花授粉的植物不同,蒲公英是自体受精的,它会制造花粉,也会吸引心领神会的昆虫,但它顶端的种子,只有1%是异花传粉的结果。
  蒲公英种子,是由花茎顶端的头状花序发育而成,种子成熟后,它顶部就会长出美丽的羽毛状头饰。这一降落伞般的种子有极强盛的生命力,会“称心得像一个外出旅游的神”,遍地播撒着它黄色的“钉子”。
  这种美丽的装置,其构思的根本是:把自己的基因送到更远、更高、更好的地方去。蒲公英的子女们天生适合飞翔,哪怕是最轻微的风,也会让它情不自禁掀起头饰,像那个永恒的少女般:会为了爱情,到天涯海角,永不变心。
  植物能够解释人世的所有相遇,这是因为植物能够生长进你的内心,能够洗涤你的呼吸,能够和你亲密无间的交谈。
  在我们这个充满嘈杂的世界,心灵的植物,教会我们阅读美好,可以真正静下来,在幸福的自然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植物、一片植物的叶子、一颗挂在植物脸上的水珠。

这就是该有的人生:安逸、快乐、幸福、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