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活着,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该做些什么。 一、生命有限 《世界卫生统计》(2015)报告: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只有了解了死,才会更好的活。只要还没死,就应该开心地活,虔诚地等待着节日的到来。 正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才显得如此重要。 二、行尸走肉 有些人活着,却死了。 活的是肉体,死的是精神。 富兰克林说:“有些人25岁时就死了,但75岁时才被埋葬。” 或许很多人,都快“死”了,或是已经“死”了。 ①如果你的生命仅有三个月的时间,你会去做什么? 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我要去做我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我还要.....” 可回答完后,还是会继续去做那个早已“死”了的你正在做的事。 一切都没变。仅仅认为“如果”是个假设性的问题吗?虽然生命有限但当下却不是最重要的或最紧急的吗? 没有勇气和力量“找回自己”的人,仍然属于大多数;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行动的人,属于凤毛麟角。 ②“临终病人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后悔这一生一直都做着别人期望自己做的事情。 在面临快要死亡的时候,才发现生命是多么的可贵,多让人眷恋;才发现有好多自己想要做的事还没做,但已经没有时间机会了。 ③有的病人,知道自己生命期限后,会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面对生活。反正就要死了,不如趁着生命最后的期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的时光,就想为自己而活。这样想没有错,但怎么做活得才不是“行尸走肉”? 三、自救者天助 人很容易处在一种意识“散逸”的惯性状态,时间久了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无力”,很难再让自己回归“本我”。 只有自救意愿特别强的人,才能吸引相应的天助,顺势启动人体精神力量的介入“找回真实的自己”。 ①活在当下 生命是由一系列的当下组成,感受当下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冷暖烦愁,才能体会生命最真实的意义。 享受生活,不仅需要毅力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能力。 ②完美主义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么不管你怎么做,你都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完美是一种极限状态,不完美才是人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与现实作对,不早死很难。 ③爱上自己 爱人,首先要爱自己。自恋是件正能量的事,只要不癖不狂就好。只有终生的爱着自己,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无知者无罪,但死于无知的人很多。知者不一定都能爱上自己,但智者却一定在享受生活。 哇哇坠地来人间,懵懵懂懂几十年; 刚知天命想清闲,一缕青烟上西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