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发病和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饮食可通过影响尿酸生成和肾排泄尿酸,进而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将增加尿酸的生成,升高血尿酸浓度,诱发痛风。更悲剧的是,在人体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的嘌呤,主要是由人体细胞自行合成,食物来源的嘌呤基本不会被人体利用,从这点来看,它们就是多余的。但人类饮食中不可能不含嘌呤,生命存在就必需进食,就会有嘌呤的摄入。因此,在对痛风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需要考虑食物的嘌呤含量。 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人体的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在体内代谢生成尿酸,高嘌呤食物增加尿酸的生成,对血尿酸的控制有不利影响。各种食物因为营养成分、遗传物质等方面不同,它们的嘌呤含量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遗传物质越多,其嘌呤含量也可能越高。 另外,嘌呤也分不同的种类。比如植物性食品的嘌呤,我们称其为植物性嘌呤;动物类食品所含的嘌呤,我们称其为动物性嘌呤。不同种类的嘌呤,进入人体后它们的生物利用度是不相同的:当嘌呤含量相同或接近时,动物性嘌呤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比植物性嘌呤高。这就意味着,前者会更多的被人体吸收转化。而且,不同种类的嘌呤对于尿酸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次黄嘌呤升高血尿酸的作用最强,鸟嘌呤则不具有改变血尿酸水平的作用。很难懂是不是? 一般来说,食物的嘌呤含量越高,对痛风患者的病情控制越不利,因此推荐痛风患者避免或限制高嘌呤含量的食物。但是,有些食物嘌呤含量并不低,却不是痛风的禁忌,痛风患者可以食用,比如某些含嘌呤丰富的蔬菜、坚果和豆制品;有些食物嘌呤含量不高,痛风患者却应当限制甚至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包括含糖饮料、含糖点心、部分酒精饮料等等。真复杂是不是? 虽然控制食物中的嘌呤摄入可以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次数,但是,过分严格限制嘌呤的摄入,可能会导致食物成分中糖类和脂肪酸的增加。一方面,这些物质可促进胰岛素抵抗,间接升高血尿酸水平;另一方面还可导致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所以,这种“一刀切”的饮食控制方法是片面的。痛风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吃中、高嘌呤含量的食物,关键是要掌握进食的量和时机:痛风急性发作时应该严格控制,食物中每日嘌呤摄入的总量要控制在150毫克以下;痛风的缓解期则可适当放宽,食物中每日嘌呤摄入的总量控制在200毫克即可。超难记是不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各地的痛风指南在谈及饮食控制时,都没有提及常见食物的具体嘌呤含量,而是将食物简明地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避免吃(不要吃)、限制吃(要少吃)和鼓励吃(放开吃)。这是因为,哪怕是专业的营养从业人员,也很难记清表格上那些枯燥数字,就更别说普通的痛风患者了。痛风的饮食控制,本身应该是很简单轻松的一件事情,复杂繁琐只会让它失去操作性,无法坚持。 所以,我们的意见是:如果你只想通过饮食控制来改善你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这条路很难走通的哦),那么你就必须让自己变得专业起来,要了解大多数食物的特点和具体的嘌呤含量,以便能精确计算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总量;如果你进行了规范的痛风药物治疗,那么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就行啦,毕竟得了痛风就已经很衰啦了...... 不过,哪怕吃了药,你还是不能在饮食上放纵自己。因为美国痛风指南说了:特定的饮食策略对于绝大多数痛风患者是必需的(很好奇那极少数不需要控制的是谁),其目的不单在于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和频率,以及降低血尿酸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和保持患者理想的健康状态,预防和恰当管理威胁痛风患者生命的合并症,如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让你娃吃吃喝喝少一点,可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有命花钱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