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萌萌的哺乳类动物为何藏着危险基因?进化的各种防卫机能

 安喜的空间 2018-09-18
引言:
我们人类可能认为“整个世界是我们的游乐场”,但是却不知道有很多动物都不同意这一观点。
它们可能会虚伪地可爱、让人想搂抱,然而它们却进化有各种防卫机能,这使你考虑是否还要轻拍这些家伙的头部...
国际公认有毒的哺乳动物:
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成年后只有雄性才有毒刺,靠此打败竞争者甚至防御。
懒猴(Nycticebus sp.),皮肤分泌有毒物质,主动涂到毛皮上。
沟齿鼩(Solenodon cubanus和Solenodon paradoxus),杂食,可以靠毒液猎杀小动物。
若干种水鼩(例如Neomys fodiens和Blarina brevicauda)。
若干北美短尾鼩(例如Blarina carolinensis和Blarina hylophaga)。
欧鼹(Talpa europaea),唾液有毒,猎杀蚯蚓。
本文就稍微介绍几种:
说起鸭嘴兽,很多人会感觉陌生,但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而且大部分都只能从记录片里面看到,这种看上去像一种很呆萌的生物,但却是一种很危险的生物。
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
它的魅力在于其身体部位的组合看起来不想是真的——趾间有似鸭足的蹼,吻部扁平似鸭嘴,浑身有浓密的毛皮和一条像海狸一样的尾巴。
图片
图片
鸭嘴兽原产地分布在澳大利亚,是一种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它的身体长度在半米左右,能够适应短暂的水下活动,全身长满浓密的棕色毛发,可以保持自身的体温,在水里主要用前爪划水,身后的尾巴控制方向,在陆上行走就会把前爪收起来用手腕走路。
常在河岸或者离水位高一点的地方筑巢栖息,主要以甲壳类和蠕虫为食物,因为不能在水底下待太长时间,所以捕食成功后,会把食物放在嘴里的颊囊里,带到陆地上面再食用。
它是现存的少数几种,有毒哺乳动物之一,雄性鸭嘴兽的后足背面有一根尖刺也叫“毒距”,
图片
图片
下图特写,可见上面有一个排出毒液的孔:
图片
当一只雄性的鸭嘴兽用其脚掌下面的这根“小倒钩”攻击你时,可以释放毒液,其主要成分是防御素样蛋白,在静脉注射的条件下可以杀死狗,对人类来说虽不足以致命,但它会导致剧烈的疼痛,这就是鸭嘴兽唯一的保护自己的方式了。
在6月到 10月繁殖季节,一个与这根大刺相连的肾状毒腺就会活跃起来,让雄性鸭嘴兽暂时拥有注射毒液的能力。它们每次排出的几毫升毒液中包括了至少 19 种多肽,又可以分为 3 类:防御素类多肽(OvDLPs),源自脊椎动物免疫系统普遍存在的抗微生物多肽,可以嵌入细胞的膜系统,使其破裂;C 型利尿钠肽(OvCNPs),这种物质与体液平衡有关,可以引发血管舒张和血压降低;神经生长因子(OvNGF),除了与神经元的生长和生存有关,还控制胰岛与免疫系统的活动。,特别是在和别的雄性争夺配偶权的时候。
幸运的是,鸭嘴兽是腼腆的生物,其不会四处找人进行攻击。
雄性鸭嘴兽从不参与幼崽的抚养,都是怀孕的雌性把自己栖息的洞穴挖的特别深,然后用干枯树叶铺满地面上,并在洞穴最深处做一个孵化垫来产卵,然后开始用自己的体温孵化,大约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幼崽就能出壳。
图片
图片
“可能是唯一有毒的灵长类动物”
蜂猴/懒猴(Lorisidae)
图片
蜂猴属动物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是典型的热带物种。
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桠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尤喜食蜂蜜,因此名“蜂猴”
也由于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得俗名“懒猴”
我国有1属3种(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东南亚,我国见于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与中南半岛山水相连,是这类动物分布的最北缘。):
Nycticebus coucang(Boddaert, 1785)
中文名:蜂猴(大懒猴)
英文名:Sunda slow loris、Greater Slow Loris
图片
图片
Nycticebus pygmaeus(Bonhote, 1907)
中文名:倭蜂猴(小懒猴)
英文名:Pygmy slow loris
图片
图片
中懒猴(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Dao Van Tien, 1960)
英文名:Pygmy slow loris
图片
图片
此种体型大于倭蜂猴但小于蜂猴,成体体重一般为400~700g,体长250mm左右。
上体色似倭蜂猴,但毛端白色尖明显,体背中央有明显的暗褐色脊纹,体毛很少卷曲。
本种系 Dao Van Tien(1960)根据获自越南北部标本命名的一个新种,其特征是体型小于蜂猴而大于倭蜂猴。
Groves(1971)认为本种是倭蜂猴的成体而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
近年来,通过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获得一批倭蜂猴和间蜂猴的标本,经比较,两者在体型大小、外形和毛色差异、齿型结构和其它形态结构上均有差异,而非年龄变异。
90年代,通过分子生物学的MtDNA分析,两者亦有一定差异,其遗传距离为0.009。
据此推算,两者在50万前就已有了遗传分化,为此,可以认为间蜂猴是一个有效种。
这一类稀有但带毒性的灵长类动物,喜欢生活在树上,极少到地上去。
蜂猴身上只有30cm左右,别看它又小又慢,它可是有保护自己的独门绝技呢。
懒猴擅长伪装,由于行动不多,它们身上通常长满了地衣或藻类植物,让它们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不过最厉害的要数懒猴的毒性,它们能从胳膊肘内部的腺体中分泌一种特化的汗腺,可以分泌引起过敏反应的分泌球蛋白,也有一些挥发性物质,懒猴平时舔舐这个腺体,沾在梳子似的下门牙上,并用来梳理自己和孩子的毛发,所以咬它们或者被它们咬都可能引发过敏和剧痛,所以当它们受到威胁时,就会滚到地上缩成一个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在外头。
原猴亚目普遍有梳状的下门齿,用来梳理毛发:
图片
有时它们还会采取把毒液投射出去的主动攻击方式吓退天敌,懒猴妈妈也会舔舐它们的孩子,把分泌物涂满孩子的全身,以保护它们免受捕食。
受到懒猴分泌物影响的动物,会发生伤口感染和身体过敏的现象,但不会致命。
懒猴因为娇小的体型和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遭到了人类大量捕捉。
由于人类捕捉和天敌过多的原因,懒猴的数量大幅减少。
不法商人为了不让它“咬人”,甚至把它们的牙剪断...
图片
对此我们应该警惕,它们是属于大自然,而不应该是我们的玩物。
“长鼻子的小毒鼠”
沟齿鼩(Solenodon),主要分布在海地岛和古巴岛上。
图片
图片
长得十分像老鼠,不过它们和老鼠没有任何关系。
它的身长只有28至30cm左右,尾长可达18至26cm。它有一个长长的鼻子,嗅觉十分敏锐。
它的两颗下门牙的背侧有一沟槽通往颌下腺,其中的唾液含有毒素,这使它们除了昆虫以外,还能捕食体型比它们大的青蛙和蜥蜴。
它们传输毒液的方式和毒蛇类似,用牙齿将毒液注入猎物的身体内。
由于小岛上没有大型动物生活,敏锐的嗅觉和一击毙命的毒液让沟齿鼩显得十分强势。
不过自从人类闯入了它们生活的岛上,并引入了犬科和猫科动物,这些体型较大的动物不断捕猎沟齿鼩,并且人类不断占用草原和林地,沟齿鼩的生活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沟齿鼩数量急剧下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它们列为高度濒危物种。
这个物种还有许多特点:它们的爪子很大,与娇小的体型显得不协调;它们长有两个哺育幼崽 的乳头,位置靠近尾部,几乎就在屁股上。年幼的沟齿鼩会与母亲生活数个月时间,比其他食虫目动物长得多。
据生物学家调查发现,沟齿鼩的基因组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有很大的差别,具有很高的生物研究价值。
不过生物学家们发现把沟齿鼩引入美洲大陆上的实验室饲养的话,基因就会发生相当大的退化,看来揭开沟齿鼩的神秘之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何其它哺乳类没有毒?”
早期哺乳动物的化石中的确有许多类似的沟槽牙,这暗示着哺乳动物一度和其它脊椎动物一样善于用毒,但现存物种普遍放弃了这一能力,只在某些边缘和古老的类群中保留下来。
对于这种变化,比较普遍的解释是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具有相当高的新陈代谢速率,早期物种因为体型较小,很难狩猎较大的猎物,用毒就可以一次获得多食物,增强了适应性。
但是脊椎动物在组织内积累的毒素通常无法自身合成,无论是河豚鱼、蟾蜍、箭毒蛙还是蝾螈,毒素都来自食物富集,这不但会提高代谢成本,还会限制它们的取食范围,对新陈代谢旺盛的哺乳动物来说得不偿失。
鲀鱼类(俗称'河豚鱼',英文名: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
图片
图片
由于自带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其分子式为 C11H17O8N3)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所经之处,有持无恐···
0.0MB
图片
而且随着哺乳动物在新生代成为地球的主宰,体型越来越大,毒液就显得越来越难用了:
积累毒液需要时间,毒液发作也需要时间,而且猎物越大需要的毒液越多,等待的时间也越长。科摩多巨蜥作为最大的有毒生物,捕猎一次可能需要追踪猎物几个星期,但几乎没有哺乳动物能承受同样的等待。
所以总得来说,当目标体型较小、运动较慢的时候,用毒液攻击可能是一种不错的策略,但对于体型更大,速度更快的猎物来说,毒液就显得得不偿失了。而后者才是哺乳动物的生活常态。
好在更快的新陈代谢和发达的神经系统也带来了强大的力量和敏捷的反应,格斗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掠食技能,毒液彻底成为累赘的性状,被进化抛弃了 —— 作为佐证,毒蛇往往捕获小型猎物,而捕获大型猎物的蟒蛇就采用暴力挤压,没有毒牙。
“臭屁神兽,天下无敌”
有些哺乳动物虽然缺乏毒液和毒刺,但空前地“发明”了毒气 —— 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肛门腺,用来润滑直肠,而食肉目的鼬科和臭鼬科的肛门腺格外发达,其油状分泌物含有许多低分子量的硫醇类物质,遇到危险就像喷雾一样释放出来,营造出昏天黑地的恶臭氛围,并足以让捕食者暂时失明。
“臭”名昭著?
臭鼬属Mephitis(E. Geoffroy Saint-Hilaire and Cuvier, 1795)
图片
图片
《属下有两个物种》
Mephitis macroura(Lichtenstein, 1832)
英文名:Hooded skunk
中文名:大尾臭鼬(冠臭鼬)
是一种体型不大的臭鼬,以奇臭的腺体分泌物作为防卫武器,可以作为宠物饲养。
图片
Mephitis mephitis(Schreber, 1776)
英文名:Striped skunk
中文名:条纹臭鼬
种下共有21个亚种,有醒目的白色条纹从头颈部延伸并在背部两侧分开至尾巴。
图片
图片
因为能喷出巨臭无比的臭气得其名并被天下人所知,不过这只是温顺的臭鼬一种自保的方式,相比起在犬科和猫科动物面前毫无反击能力的沟齿鼩,臭鼬的自保方式让它们活得非常自在。
臭鼬在被掠食者接近时会竖起尾巴或是用爪子敲打地面以示警告,如果掠食者继续靠近的话它就会转过身来放出臭气。臭鼬喷出的臭气影响范围很大,百米外也许都会闻到臭鼬的臭气。所以大多数掠食者都会对臭鼬避而远之。
那么臭鼬是如何放出臭气的呢?原来在臭鼬的肛门处有两个很大的臭腺,它可以产生特殊的臭鼬麝香,是一种有毒的硫酸硫醇混合物。受到臭气攻击的动物会闻到一股恶臭,如果眼睛沾上了分泌物就会流泪不止甚至短暂失明,并且臭气会沾在皮毛上久久不会消去。
大自然中的臭鼬一般能活得非常久,因为它们的臭气能很好地保护它们,并且挖洞在地底生活的臭鼬,更不易被掠食者抓获。
其实,会放臭屁的动物还有黄鼠狼、狐狸、穿山甲等。
在捕食猎物和躲避掠食者的情况下,毒气的使用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图片
穿山甲除了有厚重的鳞片,惊人的掘洞速度,还有臭鼬似的肛门腺 —— 如果不是中药和中餐市场,它们应该会很幸福...
“小爪把毒身上抹”
有些小型的哺乳动物它们自己无法产生毒素,它们会利用外界的毒素来保护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有一种
非洲冠鼠Lophiomys imhausi(Milne-Edwards, 1867)
图片
图片
它们会咀嚼夹竹桃的树皮,将其中剧毒的汁液涂在自己的毛发上,这部分区域还被白色的毛发标注出来,警示捕食者,这也足以和捕食它们的掠食者同归于尽。
【总结】
由于这些毒素的产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自身能量,因此,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不能产生毒素,因为快速的新陈代谢使它们没有多余的能量在体内产生毒素,也不可能花费很长时间在体内合成毒素。
所以,敏捷的行动和更强壮的身体,更适合需要不断进食的哺乳动物...
0.0MB
图片
0.0MB
图片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