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教条的束缚 | 吉他大师帕肯宁教学连载(84)

 KobeChao 2018-09-18


突破教条的束缚


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有的教材上教授的规则你是可以跨过不去理会的。尽管这些规则也能起很好地引导作用,但并不要求无条件地全盘照搬。下面提供几条建议,告诉你这些规则中哪些可以接受,哪些可以忽略。


  1. 右手指的单音交替过程。虽然手指交替更有利于提高速度,但有时采用同一手指拨弦,会使音色听起来更加连贯。


  1. 使用靠弦法弹单音的流程。靠弦法对音阶进行和表现重音很有效果,同时也突出了琶音之上的旋律线。但在多数情况下,采用不靠弦能更流畅地发音,并能给音色表现留有更宽松的自由发挥空间。我个人约有80%的时间都使用不靠弦弹法。


  1. 保持右手稳定仅用手指关节移动。这对那种很快的弹奏来讲是正确的,不过为表现旋律的优美,或弹强劲的和声时,有时需要手指坚挺,或两三个手指并拢,而且要用到手腕直到前臂的发力,才能带来最好的音效。这时所有的动能都来源于手掌和手臂,方可获得最大的力量。另外指甲修成不同的角度,也会给音色造成饱满或单薄的效果。


  1. 依赖教材讲述的坐姿。坐姿因个人差异不同,要受很多物理因素制约(比如椅子高度、脚凳和身高等)。其实只要记住一个普遍使用的准则就行了,那就是力求平稳、放松,使技术能得到准确发挥,音色能得到很好展现。


  1. 使用指甲左侧拨弦。这主要针对多数情况下的自然柔和的音色。不过,某些情况下使用指甲正中和右侧部分拨弦,能制造出特别的音色,这个技术也需要作一定掌握和运用。


  1. 放松。虽然强调尽可能做到放松是必要的要求,但偶尔也应该倾注一定的紧张度。无论是需要施加额外力量和强度的右手手指和手腕,还是需要用力按紧横按,或做滑音动作的左手,都会提出对牢固性与持久性的基础保证。紧张的要求仅限于应得效果的局部所需。


  1.  死搬乐谱。吉他音乐并不完全强调弹写一致。很多短暂的音并不能简单用时值或符号来表述(比如琶音)。有时你会发现原谱有错或并不完美。要以自己对音乐的通俗理解进行诠释,在吉他上尝试最理想的音色效果。例如,我在研究诸如罗德里戈、卡斯特诺沃.泰德斯科、蒙波和托罗巴等作曲家的作品时,发现他们的音乐都留有余地,以便容纳个人添加些许变化,以求得通过吉他施展自己理解的完美表达,当然这也要依赖于改编的成功。巴赫就把许多不同种类的器乐和组曲作了严谨的改编,诞生很多新作品。



练琴小窍门


一般说来,乐器固定得越稳定,越应该把握好音的精准。为加强稳定性,可尝试将琴体的底端部位放在两腿之间的椅面(衬垫)上,这样就形成了五个平衡的支点:1)左腿,2)右腿内侧支撑点,3)胸部支撑点,4)右前臂下侧和5)椅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