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颜书法小美文

 穹崖居士 2018-09-18

   今年上半年我开始临摹文徴明小楷,只是刚刚踏上小楷的门槛,所学到的笔法、字的结构只是皮毛而已。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也有一些认识和自身的弱点。

  从开始临摹文征明小楷到现在,我已经领略了文征明两个时期的字体,分别是老年与少年时期。按照临摹顺序来说,文徴明老年时期的字讲究长横拉长、竖划短而有力,整体字形偏扁,字字句句都带有圆润的笔感。如果说这个时期象征性的笔划,那么一定是横划了。尖入圆收、圆入方收、尖入方收,虽然没有如巜兰庭集序》中那变化多端的笔划,但也凭着笔法上的优势、笔划之间的距离写出一个个文字"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因为笔划之间细微的差距,每个字所体现的气势就截然不同了。

 如果把文徴明老年时期的字体比作一位沉稳,历尽艰辛的老人的话,那么少年时期的字体就是一位血气方刚、桀骜不驯的少年。文徴明少年时期字体立体、尖锐,处处锋芒毕露尽现少年的锐气,这时期的字还没有完全体现文徴明小楷的气势,但这时期的笔法已经有着很高的成就。

 我临摹文征明小楷有着两处弱点。第一,只注重神韵的体现,而忽略了应有的细节变化。第二,只看字的整体,不在意笔划所须要的强弱。优秀的作品是注重细节、变化与整体的搭配而不是单一的注重。

 以上便是我所领会的知识与个人的问题,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杜老师批评改正。

杜青泽

写于2018年8月23日



李依璇

十三岁

北雅中学

 书法可以让我变得大气,变得勇敢。扣子错了要到 最后一颗才会发现,于是便会解开每一颗,重新再扣。写碑帖也是如此。发现这个字写得没有碑味了,总是要到最后一刻,于是便重复书写。

 如杜老师所说,写字要写出肌肉记忆,有了这种肌肉记忆便可更好的理解古人的思想,与古人达到共鸣。碑帖是刻于石板上的,所以很少有弧度。临碑帖更是要做到无我法,以原帖法和气韵为取法之本。这也是杜老师教我的:初临习一种字体不要过多摄入自己的想法,抓住字体的韵味,再书写。

 我写的第一幅碑帖作品是《论语》的节选,虽没有刻在石板上的那番刚健之美,但却写出了方笔,这是我在碑上巨大的突破。其中我领悟到了碑帖的拙、朴、厚、粗犷,这一切都是我书写碑的一个目标。

 随着自己长期的书法练习,我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我知道这还远不足够,但我有这份信心更加从容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宁珂

十三岁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书法,我咀嚼着这两个字。

  脑海中却浮现出无数碑帖——王羲之纵情潇洒的《兰亭序》,颜真卿饱含家国之恨的《祭侄稿》,苏东坡随意而作的《寒食帖》……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留下的珍宝。

  时代在变化,多少文化图腾与传统习俗已经被我们抛弃。但是,流传 了五千年的书法,从未消失。

热爱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喜欢那种'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豪情。然而,它们都是书法,千百年来多少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造的神奇宝藏。如今由一支小小的毛笔,传递到我们手中——从那一刻起,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接下的不是毛笔,而是五千年来中华人民不断创造,却仍旧带着一份历史沧桑的文化。

  书法,不同于'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那种清净婉转的乐音,更不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万里长江奔腾如画。它只禁锢在那一方小小的纸中,只能靠每一个笔画,每一次转折,来倾诉自己的命运——也是这样,也只有是这样,它才传留下了自己的历史,跟五千年的中华人民共患难,同甘苦的历史。

自然,在执笔的时候,心中就有一番说不出的万丈豪情——手中,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这一刻,写下一个字,不只为自己,不只为老师,不只为了这张纸,而是为了与国家与民族有着遥接万代的联系。

  一路走来,中华民族已经抛弃了太多属于曾经的东西。多少传统的习俗已经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我们不知倾听,不知学习。

小学课本中,那种香甜的糖葫芦,现在有谁还会去做吗?泥人张捏出的小小泥人,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去学习?老北京的光阴故事已经逝去了,但后面隐藏的文化也随着它一起消散,无法找回。

  但是书法,把我们和历史洪流那一端的中原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历史不能回溯,但是我们的心中应该充满了期盼与自豪。

期盼中华文化的薪火流传,自豪于这一世纪,我们是文化火把的传递者!

  所以,坐在这飘逸着墨香的课堂中,环视着周围专心练字的同学,听着老师时大时小却充满关爱的声音,想着在隔壁图书馆静静等候的妈妈,不由得微笑起来——感谢他们在我写字路上的支持与鼓励。

  现在想来,老师的责备满满的都是期望,夜间练字的劳累也不过是成功的垫脚石。

于是笔走龙蛇,挥毫写下古诗一首,书尽心中多少念想。

  曾几何时,一卷书中凝散的墨香醉了多少文人墨客,书写着心事的半张红笺诉说了多少闺中儿女的情思。

  书法半睁着眼,以一种骄傲的姿态迎接我们的到来。

宁珂

写于2018年8月4日


陈世勋

十五岁

长沙市实验中学


  学习隶书不到一年,我也只是初步的了解到了隶书的笔法特点和结构特点相比于行家而言,我只是一个没有功底的小菜鸟而已。所以以下仅仅是我对学习隶书中间所发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自我的感悟。

  我觉得书法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产物。而隶书相比于楷书和行书而言,它的艺术性较大于实用性。它的字形整体较扁,左右拉长,一波三折,我们现在生活中常使用的楷、行不会如此。他的笔法很具有自己的特色:第一应该实属隶书的象征——波折了。虽然通常是成蚕头雁尾之势,但不乏拥有方头雁尾、垂头雁尾等变化。第二,隶书中大部分笔法较楷书,行书而言更加简单,但艺术性丝毫不会比楷书、行书的差。比如我最常写的短横,它的收尾是不用停顿回锋的,但会给人苍劲的感觉;捺画常不会由轻到重这会给人一种行的端、坐的正的视觉效果。第三,不同碑文的隶书的笔法也各有不同。我曾经见过张迁碑和曹全碑的帖文,就会发现张迁碑中方笔会运用更多,而曹全碑则会使用到更多的圆笔。因此张迁碑整体给人的感觉较刚,而曹全碑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柔。

  虽然隶书的笔法较简单,但是真正练习起来,我还是感觉有点吃力。'要把'神'临摹出来',这是杜老师常说的话。如此古色古香的字体,要想能运用自如,还是要多思考,多实践。在看过老师运用技巧写出'古味儿'时,我才醍醐灌顶。知道隶书的美到底在哪儿了。

  学习隶书的时间非常短,心得体会不过在表面而已。若有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批评指正。

陈世勋

2018年8月16日写



文子墨

十一岁

长塘里小学


  我写书法的时间已有四年了,从楷书到行书这过渡期尤为让我感触深,随心而做,写下自我感想。

今年暑假看着同学们一幅幅古文作品萌芽诞生,心里很是触动,更多羡慕,便提问杜老师能不能让我也完成一幅。因为之前我是写过很多古诗、对联等作品,但古文却从未尝试,也知老师希望我功底打坚固再一气呵成完成,可我心中是热血沸腾,我想写,我要写。

  终于,在今年暑假,我完成了我的第一幅古文作品《与朱元思书》。这是作者吴均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书信,足足有一百四十四个字。我从书写中体会到作者笔下水的晶莹清澈,(甚至能看见水底的游鱼细石呢!)山的此起彼伏。又从鸟鸣到蝉啭到猿叫等,一一介绍了富春江水之美景。当然,不仅仅是文章内容丰富,在书法上也有讲究呢!它的章法、节奏、结构、笔画、轻重、线条、韵味等等都要把握甚好,不能写的太大、也不能写的太小,笔画少的字要写得很重,笔画多的字要稍微写的轻,因为这样作品才具有一定的美。

  我知道这幅作品我并没有完成的那么完美,但我尽力了。杜老师也告诉我尽力就好,主要是享受当下挥毫的快感,结果不重要,过程最重要。我特别感谢杜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关爱,还有妈妈和爷爷的陪伴,让我这个暑假越发优秀,相信我,以后我会更努力,不让您们失望。

文子墨

写于2018年8月24日



咨询热线:

0731-89855927

杨老师   

15111317927

(微信同号)


报名地址:

【袁家岭校区】

芙蓉区袁家岭南君临天厦428室

【四方坪校区】

开福区三一大道金帆小区17栋108室

【北辰校区】

开福区清水塘北辰小学旁君悦香邸6栋1号门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