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说的“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曾有过一段著名的理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 这段话,是孔子的人生轨迹,也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对“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应该怎样理解呢?有书君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这句话。 1、它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古人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因为古代人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条件普通不高,因此,一个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难得了。 所以,按一般人的想法,都是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这是字面意义上的“随心所欲”。 2、每个年龄段应该做好该做的事,人生才不会后悔 十几岁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经过学习、历练,逐渐提升自己,并对人生有所感悟。 到了三十岁,步入社会已经有几年了,对人对事有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内心有一种自信和坚定。 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看通透人情世故了,舍弃一些东西,不再纠结、强求。 五十岁,内心有了一定的定力,已经能够做到不怨天尤人,不为外物所动。 六十岁,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能够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考虑问题。 七十岁,内心的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虽随心所欲,也淡定从容,行为有规范,对自己的一生有一种无悔的交待。 人生,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这些构成了生命的长度与厚度。 3、不倚老卖老,要与时俱进 一些老人经常对儿孙们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人们自有自己的处事之道,当然一些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可是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让人们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为老年人,要与时俱进,把一些美德与当今社会的新思潮结合起来。不倚老卖老,这样才不会让人讨厌。 比如,一些老人认为自己岁数大了,乘坐公共汽车,年轻人就得让座,但是有人说年轻人上了一天班,也累得够呛。 现在职场压力大,竞争激烈。所以年轻人不让座,也不要强求。更不能实施“首先绑架”,不能出口不逊、为老不尊。 有的老人认为自己岁数大了,买东西可以不排队,“我老我有理”。其实老年人更应该为年轻人做出好的榜样。 这就是“不逾矩”,也就是既要讲究生命规律,也要认同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则。 虽然白发苍苍,可是又彬彬有礼、淡定从容,或许就是一个优雅的老人最好的状态。 |
|
来自: 昵称52776266 > 《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