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曼危机十年十问

 yh18 2018-09-18

雷曼危机十年十问

1.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援引美国破产法第11章,开启了迄今为止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其资产负债表达到近7000亿美元。此前一周,所有试图拯救它的方法都失败了

当房地产市场在2007年夏季刹车时,相关金融产产品的价值迅速下跌,但它们在金额系统的广泛发行令其几乎无法被追踪到。先是贝尔斯登银行,然后是房地美,房利美公司等抵押贷款公司,都需要美国当局救助。雷曼兄弟公司是名单上的下一个

2.那时应当拯救雷曼兄弟公司吗?

破产十年之后,这个问题继续纠缠着专家们,时至今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被指责推动了当时限制在金融工业内的危机传染到实体经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前的那个周末做出的不向其提供紧急贷款的决定,依然令众人产生分歧。美联储表示,雷曼兄弟公司当时不再拥有足够的稳定的资产来保证贷款的安全,从司法上说,为其提供资金对于美联储而言风险过高。为了拯救一个可能注定消亡的公司,美联储或将陷入危机。

3.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萧条如何被引发

从雷曼兄弟破产开始,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范围的实体经济。 传染效果很快显现:市场上的参与方预测到了这场金融危机的经济后果。对于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系统破裂的担忧蔓延开来,破事公共当局进行干预:次日,美联储像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籍集团贷款850亿美元,后者也濒临破产边缘,最后80%成为国有。这并未阻止企业和家庭相继收到打击。获得贷款的条件变得苛刻。预防性储蓄得以发展,家庭消费下降,企业限制自身投资。全球贸易遭遇刹车,全世界陷入经济衰退。

4.雷曼兄弟公司如今怎样?

大名鼎鼎的雷曼兄弟公司一直没有消失!几十名员工以及一群律师继续在清理各种合同,清算雷曼兄弟公司的资产来补偿债权人。2008年9月,这家银行在身后留下了一个超过6000亿美元的大窟窿。

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巴克莱银行以17.5亿美元收购了其在美国业务,日本野村证券则收购了雷曼兄弟的欧洲业务和亚洲业务。雷曼兄弟的真正分割始于2012年,当时它正式完成破产重组,开始向债权人偿还债务。

5.谁为银行危机埋单?

在美国,财政部动用了4210亿美金来拯救保险巨头。欧洲各国自2008年以来所注入的资金超过了4650亿欧元。银行需要为他们的恶习付出代价。在美国,324人因为与金融危机有关的罪名被判刑,其中大部分是房产经纪人或者银行贷款经纪人。

6.是否可能发生新的大规模银行破产?

对于金融调节机构而言,“后危机箴言”是,国家(以及纳税人)不再必须拯救一家岌岌可危的银行。十年来银行需要向当局提交积分“银行遗嘱”类似于关于其解题的“使用说明书”

欧洲银行机构需要增加几层新的资本,以便代替国家吸收损失(所谓的“保释”原则)。如果这还不够,还可以求助各银行资助的一家欧洲基金,最后在极端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求助于公共资金。

7.谁是赢家?

矛盾的是,身为危机根源的美国各银行在十年后比之前在全球金融界更具有支配力。在交易所票排名中,摩根大通银行,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占据前三名。迅速包扎创伤后,美国成功地捧出了一些在国内市场和国际投资银行业 同样强大的巨头。欧洲则相反,银行机构花了多得多的时间来恢复平衡。

8.银行改变了做法吗?

危机发生后,银行不得不改变其作为小额贷款银行以及特别是投资银行的销售行为。在美国,2008年的崩盘之后便通过了“沃尔克规格”,目的是促使小额借贷银行集中于资助经济方面,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从事投资炒作或者与服务客户无关的交易活动。

与此同时各银行还加强了各自负责监督与核查的团队。这些队伍被赋予了在组织中的关键地位,通常直接向最高领导层回报,以避免新的“行业事故”。

9.银行进行了更好的调整吗?

2008年以来,金融界多了一大批法规,取得了一些真正的进展:为了吸收损失,欧美的大银行动用了自由资金数额翻了一番还多。今后他们还需要遵守所谓的流动性比率,据认为这能帮助银行瞒住短期融资需求,而无需依赖市场的诚意。

10.目前是否处于一场新危机的前夕?

分析们,银行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几乎都预测一场衰退正在逼近。先锋集团的分析团队最近将2020年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10%提成到30%至40%。但是催化剂将是什么呢?

提到的因素包括:贸易紧张,围绕着美国总统的政治风险,债务,新兴国家,货币政策等等。现阶段最容易辨别的风险是美联储执行的货币紧张政策。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事实上从市场大量购入资产,以支撑其价格,降低长期利率,这就是著名的“量化宽松”政策。如今应当未雨绸缪。

来源于参政消息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