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仙”李白,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晚年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历史探奇 2018-09-18

"诗仙"李白,他的诗歌豪迈奔放,晚年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众所周知的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诗歌辞藻华丽而豪迈,无不彰显着他浪漫而不拘小节的气质情怀,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诗人,究竟是怎么成长,又遇到过哪些困难坎坷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李白,是继屈原后的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直到现在尚存诗文上千余篇,有《李太白传》等传世作品。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李白生活在繁盛的唐朝时期,二十五岁时就只身出蜀,自由漫游四方,由此开始我们已经可以发现他为人崇尚自由、浪漫。开始云游四海之后,他南到洞庭湘江一带多年,后来因为一位道士的举荐,他到了长安,因不忍官场和权贵,在京仅仅两年半就辞去,后进入到道观,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过着自由漫游世界的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不同于杜甫的写实悲观,他的诗歌总体风格往往都是清新脱俗的,既反映了大唐时代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不堪,表现出他不屑于权贵,只追求自由和理想浪漫的积极主义精神。

年少时,李白居于蜀地,流传下来的诗歌并不多,但从《峨眉山月歌》我们已经足以见得他的才华与文采斐然了。

然而李白能够有如此的文采智慧,绝不是天生就是如此。据记载,他少年时期的学习内容就非常广泛,除儒家经典,古文史名著外,还览阅诸子百家,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道教,喜欢归隐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所以这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高人,另一方面又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是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积极入世,关心国家还是他一生的主流。

开元十三年,李白依旧在云游,此时到了三峡一带,正顺流而下之时,居然有幸会见了受到三代皇帝喜爱的道士司马承祯,这位道士不仅学得一整套道学,写的诗也是飘逸如仙,深得当时在位的唐玄宗的尊敬。李白当即献上自己的诗文,希望得到这位道士的指点。李白气质非凡,资质已然不同于凡人,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等到看完了他的诗文,更是连连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或许是因为司马承祯看到李白非凡的器度,便以此话来称赞他,觉得他既有着如此的才情,但是又不同流于仕宦之间,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觉得他有成仙的因子,这也跟李白留给世人的风度与诗文的风格一致。

直到开元二十三年,封建帝王总喜欢野外狩猎,带领着大臣们炫耀国威,震慑邻国。李白趁此机会进献《大猎赋》,希望得到唐玄宗的器重和任用。他在《大猎赋》中赞扬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以此来赞扬大唐的辉煌成就,文末还宣讲了道教的文化,契合了唐玄宗崇尚道教的心情。在此期间,他长居在终南山脚下,每次登临山顶,眺望这繁盛的泱泱大国都觉得无比自豪,但是每每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国家内部已经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立志报国的心情就受到打击。

终于在天宝元年,因有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交汇举荐称赞,李白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被宣入宫中,给唐玄宗写诗文娱乐,陪侍在他左右。虽然没有记功,但是他的诗文流传后世,赢得众人夸赞。

随着时间流逝,李白越来越得到玄宗的宠信,朝中有人不甚艳慕,心生嫉妒。而李白在这宫中呆久了,也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皇家外戚,严重地威胁到国家的安稳与利益,令李白觉得无比的压抑。与此同时,李白的放浪形骸,遭到了诋毁和诽谤,后遭到了唐玄宗要求赐金放还,此次赐金还似乎还与李白的言语不当有关。

后来,李白因安史之乱重回官场,带着报国的心,卷入官僚多年,始终不得重用。到了上元三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最后的手稿交给了李阳冰,临终前写下了《临终歌》而后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就是这么伟大的诗人,一生却不得重用,坎坷波折,不知道大家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欢迎点赞留言至评论区!

本文由酌饮四坐谈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