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学习漫谈(15):“里打进”和“外打进”——推介郑逸梅读书法精选

 3gzylon 2018-09-18

许多理工科学子认为,文科的学术研究与理工科的学术研究井水不犯河水,相互之间浑身不搭界。错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属于人类知识总体系,彼此并无截然的分界线,在学术研究方面,两者更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的。更何况,科学发展到今天,文理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方说,社会学,从来就是社会科学的固有领地,但是在130年前,就出现了社会物理学下分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两大分支,用数理力学原理和方法分别研究社会的状态和演化进程,到了本世纪,社会动力学引起了各界的广泛重视,正以燎原之势,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的边缘学科。

因此,理工科学人和文科学人,必须逐步了解对方,学习对方的治学之道。这对理工科人士来说,较为容易,因为只要粗通文墨,稍加进修,就可初步读懂文科著述;反过来,要文科人士读懂理工科著作,相对地难一些,但并非完全做不到。例如,在北京工作时,我认识一位搞科技资讯的老师,毕业于上外,教过我们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后来他觉得搞科技资讯不过瘾,真刀真枪地搞起力学研究来了,而且搞得不错。

 

我从小就喜欢文科,长大后学了理科,却念念不忘文科,常常阅读文科类书籍,觉得受益匪浅。我将在博文中陆续介绍文理兼攻的好处。今天就想与理工科年青朋友们谈谈文科人士的读书方法,以及我们如何从中获益。按我们搞力学的惯用的归纳法的思路,先介绍一个特例——沪上著名的报刊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的读书方法。

 

郑逸梅(18951992)。生于沪,成名于沪,卒于沪。1930年代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1940年后历任上海音乐专修馆教授,上海徐汇中学教师,上海志心学院教授,上海国华中学校长,上海诚明文学院教授,上海新中国法商学院教授,上海晋元中学副校长,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政协文史资料委员。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13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散文小品闻名于世,尤以文苑轶闻盛行文坛,被公认为报刊补白大王。著有专著《人物品藻录》、《淞云闻话》、《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谈丛》、《南社丛谈》、《郑逸梅文摘》、《艺坛百影》、《影坛旧闻》、《三十年来之上海》、《清娱漫笔》等近50种。

郑逸梅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文史地理,诗词戏曲,三教九流,遗闻轶事,无不兼收并蓄。这主要得益于他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郑逸梅认为大凡读书主要有两种方法,即里打进式和外打进式。他自己则属于后一种。他说:前人看重基本功,所以家长和老师相互督促弟子们阅读经典著作,诵千古名篇,务使含英咀华。在这时期,不容许阅读所谓闲书,以免分散注意力,直至文理通达,纔能涉猎稗史小说,有所遣兴。这种读书属于里打进。而外打进式读书法,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先从饶有趣味性的稗史小说和时代气息很浓厚的散文开始,然後读清文及晚明小品﹒更上溯元曲、宋词、唐诗、汉文章,及《左传》、《离骚》、《诗经》、《尚书》也得钻研一番。

         郑逸梅在将两者进行了比较之后评论道:培根之深,植基之固,是前者胜于后者;至于领会之易,进步之速,是后者胜于前者。各有利弊,难下结论。郑逸梅在谈及自己的读书方法时说:自己初在私塾读训蒙书及《大学》、《中庸》一类,不感兴趣。后来乘凉时听到《三国演义》被吸引住后,乃由听讲转而自己翻阅,渐由一知半解到悉其大端,当时认为读书是件苦事,一转变觉得其味无穷。运櫂如是,终于成为一代知名作家。

 

那么,我们理工科学人可以从郑逸梅读书法借鉴些什么?

我们先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看郑逸梅所说的里打进式和外打进式读书法。我认为,里打进属于演绎法范畴,即从一般到特殊,先通过打基础,掌握基本原理和来龙去脉,从而再往专业阅读发展;而外打进则属于归纳法范畴,即从特殊到一般,先读饶有趣味性的稗史小说和时代气息很浓厚的散文,再读经典名著,最终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思路。郑逸梅先生推崇后者,这样做容易产生兴趣,激发热情,循序渐进,成为学问家。

外打进更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譬如,婴儿一生下来,对于食品学一无所知,就会设法找奶吃,而且有奶就是娘;及稍长,才进一步懂得一点食品学。说说我的本行,倘若学流体力学,一上来就去经典著作(如朗道-栗弗席兹的《流体力学》),那么,里头的一些艰深概念会把你弄得一头雾水;若是一开头就想通过张量分析演绎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对于数学修养较差的人来说,那就更糟了,非把你吓唬得退避三舍不可。正确的途径,应该是先找浅近的入门书(当然质量应该是好的),通过实例搞明白流体力学到底有什么用,最要紧的概念是什么,有了兴趣,有了初步的基础,再去啃难的,就没问题了。

我还认为,外打进式和里打进式读书法不能截然分开,最好是两者结合,交替使用。入门阶段:外打进深化阶段:外打进里打进;总结阶段:里打进。如此循环往复,读书效率才会有更大的提高。比如,学流体力学,先读工程流体力学类的书(找一些实例分析);学完一两章,赶紧去读理论流体力学的书,结合实例分析,提升自己的认识,做一些习题;到复习阶段,再读一些艰深的著作。这样,所掌握的知识就牢固了。

 

以上就是我郑逸梅读书法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愿与年青朋友进一步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