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江人解不开的豆花情结

 逸仙庭 2018-09-18
    合江早豆花是合江城的市民早上到豆花馆吃豆花饭的传统习俗。吃早豆花,喝早酒,是合江古城一道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景。
 
    合江早豆花的传统习俗,渊源于旧时合江盐道船帮和马帮的“早吃豆花”。合江城位于川黔接壤部,长江与赤水河交汇处,唐代起便成为川盐入黔要道,商旅往来要津,常年船帮穿梭,马帮云集。船帮、马帮为省做炊之劳,赶早启程上路,早餐多在豆花馆吃豆花,既方便,又省钱。因船帮、马帮常年在湿气较大的环境中生活、劳作,在吃早豆花时,往往会喝一点酒,以祛寒除湿,振奋精神。各家豆花馆在生意竞争中不断改进豆花制作技艺,全城豆花普遍味道好,价钱低,到豆花馆吃豆花过早餐的居民逐渐增多,于是便形成了“吃早豆花,喝早酒”的社会习俗。合江早豆花传统习俗,孕育了合江豆花制作的传统工艺,形成了合江豆花“色白质嫩,绵韧细腻,窖水清甜可口,蘸水味美香醇”是其独特风味。

    合江豆花制作包括豆花制作和蘸水制作两个部分。豆花制作一般有拣选大豆、浸泡大豆、磨豆浆、烧豆浆、滤豆浆、点豆花、压豆花、煮豆花、划豆花等工序,每道工序有各自的技术要求。蘸水制作包括辣椒制作、香油制作和配料制作。辣椒通常配置有干辣椒和鲜辣椒两种,有的还配置有糟辣椒。干辣椒是辣椒加盐和水以石臼磕制的糍粑辣椒;鲜辣椒是将鲜椒保鲜椒切碎加盐用油炒制的油酥辣椒。香油通常用菜油加三奈、八角、丁香、茴香等中草药香料熬制而成。配料通常有小葱、蒜粒、木姜、鱼香菜、腌大头菜粒和酱油、麦酱、木姜油、白砂糖等若干种。一般豆花馆的蘸水佐料有十多种,“和合豆花”(一名协和豆花)的蘸水佐料多到20种以上。
 
    合江人爱吃豆花,会做豆花,豆花是合江人改善饮食、招待客人传统菜肴。城乡民间除结婚庆典以外,其他庆典的晚餐一般都吃豆花,庙会桌上的菜品以豆花为主,豆花是乡间农活繁重时日改善生活和平时招待客人的传统菜肴。
 
    豆花的配菜通常有烧白、粉蒸肉,酒品多为合江小曲酒,也有泸州老窖、郎酒等名酒。
 
    合江早豆花历史悠久,风俗独特,味道出众,盛名远扬,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及台湾多家媒体都对合江早豆花做过报道。


合江豆花风味独特,盛名远扬。早上吃豆花,喝早酒,是合江城市民的传统习俗。每天早上,街边巷头豆花馆豆花飘香,顾客纷至,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景。在豆花馆吃豆花,通常为每人一碗豆花(可添加)、一碗(或碟)蘸水、一碗窖水、一碗食盐(共用)、一瓶酒(2两)、一碗饭(可添加),称“六合耀春”,吉祥如意。还可点烧白、粉蒸肉等豆花配菜。凡进豆花馆的人,都说吃得饱,吃得好。
 
合江早豆花的传统习俗,渊源于旧时合江盐道船帮和马帮的“早吃豆花”。上图为位于合江城商业路的合江盐道浮雕墙局部。
 
顾客在豆花馆吃豆花。
 
远来的顾客在豆花馆老板的指导下品尝合江豆花。
 
豆花馆豆花蘸水的主要材料是海椒。有干海椒和生海椒两种,一般均经油盐煎炒制成。
 
豆花馆豆花蘸水的配料繁多,普遍在10种以上,多数配料经过精工制作。
 
民间庙会等集会宴席的菜品以豆花为主。上图为2015年合江城西广慈寺观音会午宴开宴前的豆花海椒碟子阵势。
 


豆花馆以专营豆花为主,也烧白、粉蒸肉等配菜。上图为烧白。
 
豆花馆的配菜粉蒸肉,俗称鲊(zhǎ)笼笼儿。
 
合江豆花根据豆子的天然品质,分为白豆花(以黄豆制成)和黑豆花(以黑豆制成)。上图为白豆花压榨工艺。
 


白豆花
 




黑豆花
 


豆花蘸水配料
 
豆花蘸水配料中的香油。通常用菜油加三奈、八角、丁香、茴香等中草药香料熬制而成。
 
普通豆花馆的配酒
 

豆花馆的食客
 
农村吃豆花,通常以猪腊肉为配菜。
 
色香味俱美的豆花配菜猪腿腊肉
 
农家豆花配菜粉蒸肉,蒸肉的蒸笼比豆花馆的大,也称鲊蒸笼。
 


庙会会宴的豆花制作锅阵
 


庙会会宴的豆花蘸水碟阵
 
中央电视台4套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合江早豆花(2012年11月)
 
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栏目组拍摄合江早豆花(2014年12月)
 
台湾多家媒体联合采访报道合江早豆花(2014年1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