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迪安談何多苓:「士」者之格

 alayavijnana 2018-09-18

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



在成都藍頂藝術區何多苓的工作室院子裡,有一個不大的游泳池,清澈的池水延伸之處,連接著一片空闊的池塘。游泳池的近處是叢生的灌木,池塘的遠處是綠色掩映的丘陵……就這麼一簇綽約綠蔭連著一片泛藍的水面,滉漾起一片迷濛的氣息,頓然讓人生髮一種細微深渺的感受。—這種情境正是何多苓這些年作品給人的視覺印象,從他的作品中泛起的幽深氣息,隱約提示出他的繪畫生活就源於他生活的現場;在許多畫家投身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熱鬧的時候,他願意留駐在遠離中心的西南,特別是安靜的家園,他作品中那些倏即逝如精靈般的女性,則似乎是向眼前空茫之處投以一瞥而得的影像。他在畫面上留住那些影像的時候,他沉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春風已經蘇醒》

1981

布面油畫

96×130cm

中國美術館藏



從1982年以“記憶”的方式“創作”《春風已經蘇醒》的何多苓到今天以“沉浸”的方式“書寫”畫作的何多苓,時間過去了30年。中國藝術在過去30年裡呈現出波瀾起伏的運動,不同藝術觀念和風格樣式構成了紛繁的景觀,這對應了處在劇烈變革中的中國現實,為建立中國藝術與中國社會的關聯提供了充分的依據。毫無疑問,在談論和評價何多苓藝術時,離不開他與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走勢相依相關的視角。但是,如果深究一下何多苓藝術發展的邏輯,似乎不難看到,他雖然在關於30年中國藝術史的敘述中佔有一席肯定的地位,他與當代藝術潮流式的動態卻是若即若離的,或者“即”是表像,是階段,“離”才是本質,是整體。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他的藝術再作認識,並且從這種認識中談論當代藝術的個人化價值。



《青春》

1984

150×186cm

布面油畫

中國美術館藏



儘管在“傷痕繪畫”和“鄉土寫實主義”時代提供了自己的建樹,但是,何多苓的藝術目標一開始就似乎不是走向外部世界記錄現實,而是向自己的內心走去,希冀找到自己真實的靈魂,只有他的內心才是真正的現實。因此,從那個時期開始,他的藝術就朝向一種“心靈的寫實主義”,也可以稱為“自我象徵主義”。可以說,他從1980年代成為著名畫家開始,也就拉開了他自己與其他藝術家和藝術潮流的距離。



《藍鳥》

1985-2009

布面油畫

90X120cm



在《青春》(1984)、《藍鳥》(1984)到《烏鴉是美麗的》(1988)、《行走的女人與跳躍的狼》(1991)、《烏鴉與女人》(1991)等一系列作品中,何多苓塑造了一個個精神化的空間,這些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只有一位女性,她們陷入在自我的沉思之中,灰褐色的色調傳達出濃郁的憂思,如同在挽留消逝的美麗。在這個時期,他的畫面空靈飄渺,充滿了一種神秘性,畫面上除了人物之外總有一隻掠過的飛鳥,它們在畫面上掠起一種情緒,加強了與人物精神的聯動。這樣的作品結構一段時間甚至成為了何多苓的藝術圖式,帶有詩歌和文學的敘事特徵,更是一種視覺形象的奇異組合,使人們在觀看他的作品的時候產生超現實的感受。



《烏鴉是美麗的》

1988

布面油畫

89.9x70cm

龍美術館藏


《行走的女人與跳躍的狼》

1991

布面油畫

93.5×108cm



似乎可以比較一下何多苓1980年代的作品與同樣是1980年代出現在美國的新表現主義繪畫二者之間的同與異。在菲謝爾(Eric Fischl)等人的繪畫中,也有一種從畫面外部向畫面空間介入的因素,它們莫名其妙地掠過畫面,打破了畫中現實的平靜,引起畫中人物的驚恐,形成了一種戲劇化的場景。新表現主義繪畫在表現現實的基礎上增加了心理因素,造就了一種寓言感,使畫中的人與環境產生了具有懸念的故事。何多苓的作品也是這樣,他畫的不僅是看到的,而且是感受到的,時間的維度延伸了畫面實際的空間,讓人感到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具有宿命的色彩。所不同的是,何多苓描繪的是肖像式的人物個體,更加突出了對個體生命的關切,而且,與美國新表現主義繪畫不同的是,他完全將人物置放在自然的環境之中,而且是中國鄉村的自然,這就使得他的藝術與中國的現實聯繫起來。


—— 范迪安




保利香港藝術空間,將於2018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呈現成都藝術家何多苓首次香港個展「頑固的藝術」。開幕儀式將於9月27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屆時藝術家本人及特邀嘉賓——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歐陽江河將一同出席活動。

 

上世紀80年代初,何多苓即以《春風已經蘇醒》、《青春》、連環畫《雪雁》等一系列作品,引起畫壇轟動。他關心形象上的詩意特質,而非局限於民族的傷痕情狀,面對集體記憶,旁觀書寫著寓言性的自我表達。1992年,其作品《今夕何夕》更顛覆其一貫恪守的焦點透視法則,首次採用雙重空間的處理手法,作品風格更為趨近中國古典繪畫風格。何多苓作品於各段時期表達不同創作思想,當中包括「八十年代的蘇醒」——早期油畫作品、「詩與意」——野園系列、「等待著一個爆發」——俄羅斯森林系列及「花的隱喻」——雜花系列等。是次展覽作品展出由1984年至2018年共29幅油畫作品,可見到何氏的畫風於不同階段的變化,於簡潔中現複雜,展現超然的精神境界及深邃的藝術追求。



展覽日期:2018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保利香港藝術空間

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1期7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