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白露节气养生篇

 为什么73 2018-09-18

白露

2018年09月8日,星期六,进入白露节气

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此时太阳黄经为165度,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饮食 · 防秋燥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我们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推荐防燥食疗方

【银杏炒鸡丁】

配料: 银杏(白果)、嫩鸡肉、蛋清、高汤、白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做法: 白果去壳油锅煸炒至六成熟去薄衣。鸡肉切丁,加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翻炒。葱段煸炒,烹入绍酒、高汤,湿淀粉勾芡,香油拌匀起锅。

功效: 补气养血,平喘止带。

【莲子百合煲】

配料: 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 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调味)。

功效: 润肺燥,止咳消炎。

出行 · 春捂秋冻要有度

白露实际上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尽管有时白天天气还是炎热,不少市民晚上睡觉还会开空调,或洗冷水澡,但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体,不要洗冷水澡,以免着凉。

中医和民间素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白露季节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腹部的保暖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露背装、露脐装都已不合时宜了。特别是老年人,应随外界气温冷暖及时增减衣服,衣服宜选用轻柔、松软、保暖性强的材料。还要注意夜晚保暖,不盖被子或被子过薄,也会引起腹泻。

但是,养生还要注意春捂秋冻,这也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因为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

运动 · 耐寒锻炼

'白露'时节,大气环流开始调整,由夏半年的夏季风逐渐调整为冬半年的冬季风,北方地区冷空气的侵入也逐渐频繁,加之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越来越短,白天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加快,致使气温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专家称, '白露'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一个节气,一般昼夜温差在10℃左右。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体操、打篮球、羽毛球、导引等,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家庭保健·节气艾灸

进入白露节气后,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白露时天气转凉的象征,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自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一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此时用艾灸补养肾气。


医易同修公众号提醒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不用特别苛求于如何找到该穴,按压下去得到酸胀、痛的感觉就是找对了。


医易同修公众号提醒您,关元穴位置及寻找: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4横指处。


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穴

(以上穴位,温和施灸,建议1天1次,每穴灸20~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