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会计及其推进路线图(五)

 尨尨晶 2018-09-18

作者简介

知名会计学者,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现金流诊断与项目造血能力

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常见的电影桥段:两部轿车相向而行,靠近时都停下来,车门大开,各钻出一个扎着马尾辮,戴着墨镜,穿着黑西装的彪形大汉来。两人分别打开手中的密码箱,让对方看清箱子里的东西,一个装“白粉”,另一个装美元,然后交换手中的密码箱,各自钻回车里。说时迟,那时快,两部车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是最典型的“钱货两清”交易场面,接下来,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就看镜头要跟踪的是“得钱一方”,还是“得货一方”的动静了。


企业对外交换活动也是如此,现金与实物的运动是互为逆向的,首先是“付款/收料”,最后是“收款/交货”,从不同的运动方向来观察,当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结论。会计上习惯于把“货币资金”简称为“现金”,现金流诊断是以现金流为主线的财务分析,为了有别于传统财务分析,笔者作此定名。在“实物流视角”和“现金流视角”中,“现金流视角”特别有优势,因为有它助于形成看问题的“大局观”。


一个原因是现金流数据的可比性。假设公司老总听汇报,本月卖出了冰箱1万台,彩电1万台,这种说法无异于“苹果和香蕉各卖出了1斤,总共2斤”。而换一种说法,本月的销售金额是冰箱2千万元,彩电2千万元,老总就可以知道,从销售额看,两种产品各占了半壁江山,甚至可以借此推算自家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就是说,因其独具的可比性,现金流是最能让人产生“感觉”的数据


另一个原因是现金流数据的穿透性。在“现金出/实物进”的对外交换之后,我们就有了原材料;原材料经过生产过程,最后转换为库存商品;库存商品经过“实物出/现金进”的对外交换,最终又还原为现金。所以,现金是生产经营的“出发点”,也是生产经营的“回归点”。不过,在出发点与回归点之间,存在着不断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的实物生产加工过程,相当复杂难解。偏重于观察实物流,往往不得要领。反过来,偏重于观察现金流就不一样了。中式簿记“现金收付”的思维方式,是用现金出现了“虚收虚付”来解释和理解实物变动的。例如,成本为1000元的原材料投入生产,相当于把原材料卖了1000元,又以这1000元支付给在制品;产成品交库也类似,是相当于把在制品卖了,用同样的钱支付在库存商品上……根据这个思维,不论实物怎么变化,这中间都有“现金”在流动着。换句话说,会计对实物采用的是“数量核算”与“金额核算”并行登记的方式。完成这种双重记录之后,在物理上不断形变、在空间上不断位移的实物流就不再重要,因为现金流已经可以“穿透”整个过程,描绘出前后一致的图景了。


老听到有人说管理会计也需要非财务指标,事实是,只有当你要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问题时,才需要牵涉到非财务指标,特别是技术性指标,那已经在较低的层面上了。现金流诊断是纯粹的财务指标视野,它有如下优点。



01

黑箱方法论

我们看问题时,“黑箱方法论”是最简便的,即尽可能从外部着眼于大局,不过多地拘泥于内部的细节。以温度计为例,无论是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还是其他类型温度计,只要它们对同样的外部输入(气温环境),都能给出同样的读数(温度),就可认为这些温度计是“同构”的“黑箱”。至于其工作原理和内部构造有何不同,是无关紧要的,不打开看也行,这就得以避开许多难以理解的专业技术障碍。


现金流诊断就是如此,现金进入公司后,无论它转换成什么具体形式,具体用什么技术、采取什么工艺、用什么原料、出什么产品、属于什么行业、内部如何运作,等等,都不必太在意,可以先避开这类细节,重在从外部来观察其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这种观察和剖析公司的方式,当然特别适合于董事会、高中级管理层和外部观察者。



02

现金流诊断聚焦于“增收节支”

既然以现金流为主线,每个项目只有“现金增加”和“现金减少”两种状态,极为简明。想要改变的话,也只有从“增加收入”和“节约开支”两个方向分别努力,分别取得见效,具体评估标准就是“尽可能多收现金,尽可能早收现金;尽可能少付现金,尽可能迟付现金”。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一项举措便可达到“两者兼而有之”的效果,例如以某项新产品替代老产品,优胜劣汰的结果是,不但因畅销而增收,还因低碳降耗而节支。



03

可以层层深入,

而又不脱离“增收节支”的总目标


完成某一层面的观察后,可以和“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深入,进一步观察公司内部更小的“现金池黑箱”,作更专题性的诊断。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一直服从于“增收节支”的总目标,一直保持其间相同的基因。而对各种生产经营流程、各种投资项目、各种责任中心等,从上到下,由外而内陆一层层剖析之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大局观”,该怎么做也胸有成竹了。


因了以上的优势,从现金流视角来观察公司各种项目的造血能力,是再恰当不过了。大致可以说,举凡企业的各类生产线、各种商品经营、各种理财产品的设计、各种保险产品的精算、各种服务性业务的构想,等等,都可视为项目。而有的项目又可以区分为子项目,例如某生产线所生产的三种产品就是它的子项目。围绕项目发生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项目投资”和“项目经营”两大类。


先说项目投资。


公司如果只靠少数项目存活,并且一味守成、不思进取,那么一旦时过境迁,原有的项目不再赚钱之时,也是公司准备关门之日。所以,从公司创建时的初始项目开始,经过接续不断的项目投资决策,项目不断地新陈代谢,决定了公司的“规模”或“厚度”,逐步地勾勒出公司运作的总轮廓,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赚钱”的竞争能力,也大致确定了公司的核心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现在正在为公司赚钱的项目,就是过去的项目投资决策所留下的。


当然,要开发新项目是需要经过深度研发的,最好有所超前,能否基于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设计出足够多的备选项目,直接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水准,是公司将来能不能活得好的基础。在备选方案设计过程中,可资借鉴运用的有目标成本法、产品寿命周期、头脑风暴、价值工程、工业工程等思想方法。这些方法中所蕴含的哲理都相当深厚,限于篇幅而无法逐一细述。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都有助于备选方案的设计。


对投资项目的备选方案,在财务上要有前后一致的筛选标准,努力方向是使项目的预期现金收入尽可能高,预期直接成本尽可能低,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高。这里,可资运用的评估方法有净现金流量法、贴现的净现金流量法、投资回收期法等,同样不拟细述。


项目投资决策总是属于“预期”,实际投入后还要监控其运行结果,以便及时扩展能造血的项目,及时淘汰不理想的项目。需要定期对这些项目重新启动评估,扩展赚钱的项目,监控或叫停亏钱的项目。这种重新启动评估,分别“关停并转扩”的工作,也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内容。


再说项目经营。


在厂房、机器设备等长效贵重资产已经到位,形成预定生产经营规模后,进入投产状态的该项目由谁来管理,如何设法产生更多的造血量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公司当然可以有伟大的理想,但是首先要确保在到达终极目标之前还能活得好好的。除了“输血”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各个项目产生更多的造血量,以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所以,确保每个项目的造血能力,是“短期内赚出钱来”的根本。



每一个项目都是由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来管理的,现金收入是要有人去促成的,现金支出也是应有人要求而支付的,所以项目经营决策的主体是各类“现金收支责任中心”。“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总目标可以落实到公司内部各单位上,要求只是“尽可能多收现金,早收现金;尽可能少付现金,尽付现金”;最后又可以不作任何调整地以代数和形式“合成”在一起,回归为总目标,这就是“现金收支责任中心”考核所依据的基本哲理。所以,只需要为各类“现金收支责任中心”制定恰当的考核目标,就可以交由各类“现金收支责任中心”灵活机动地自主决策了。



如何诊断与调控

过去常有人以为,管理信息化以后,管理水平就会提高,结果发现问题反而更多了。这是很正常的,自动数据处理并不擅长于解决管理问题,但它却很能暴露管理问题。“赚钱为王管理会计”将与AI管理会计系统配套地同步发展,形成完整实用的新兴课程,限于篇幅,下文只作简要设想。

 

前已述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层为确保目标实现,需要不时采取调控措施,环境因素与调控措施两者形成的合力导致了会计数据变化,而新的数据启示人类再次采取管理调控措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可以提供丰富的金额信息,动态地反映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试举几个直接利用报表数据的例子。


在《赚钱与分配总表》中,明文列示“主营业务现金亏绌”、“其他业务现金亏绌”等亏钱的业务,就是该在第一时间清除的“现金黑洞”。如果经过多方努力,本期“未分配总赚钱”仍是负值的话,意味着公司整体只靠输血为生,已成为最大的“现金黑洞”,如果近期没有重大项目可望逆转大势的话,就该考虑关门了。


产品成本/项目成本采用“直接成本法”核算,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它直接费用”构成。凡是难以认定为直接成本的,都作为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其他间接费用”,如果某项费用发生了,却说不清与产品/项目有何直接关系,可能正是问题之所在,需要具体分析,争取以后不再发生,正所谓“省钱就是赚钱”。对比之下,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先以“制造费用”将杂项费用都包揽进来,再借助于作业成本分析,试图剔除其中的“间接费用”,就绕了个不必要的大弯。



除了报表直接提供的指标以外,还要强调,现金流是企业最重要的循环系统,由许多“微循环”所构成,“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本质上是周转速度问题。在这里,“比率分析”能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工具,有助于锁定发生阻滞的“痛点”。大致而言,公司业务是许多项目“在时间上不断继起,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的,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而所有会计账户都可以分解为“期初余额”、“本期流入”、“本期流出”和“期末余额”四个部分,俨然是一个个“现金池”,都可以归结于“流量”与“存量”的关系。不妨试着构建比率,任意地以某些“流量”和某些“存量”对比,或某些“流量”与另一些“流量”对比,或某些“存量”与另一些“存量”对比,然后判断所形成的比率是否有分析意义,逻辑上是否成立,借由这个比率体系,判断所适用的整体或局部的问题,再研究改进之法。


管理会计已经开发出来的方法有很多,举其要者如“全面质量管理”、“适时生产制”和“企业流程再造”,等等。无论实际采用什么管理理念或管理方法,只要属于如下状况之一,其结果均是有利的,很容易判断。

1

现金收入增加,同时直接成本降低;

2

现金收入增加,同时直接成本不变;

3

现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直接成本有较小幅度的增加;

4

现金收入不变,同时直接成本降低;

5

现金收入有较小幅度的减少,同时直接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6

间接费用减少;

7

货币资金周转速度提高。


总而言之,系统动态运行后,在一系列指标的启发和提示下,人们可以发现当前有待“开源节流”的项目或部位,立即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加以改正,改正的效果会在系统运行后表现出来。然后,在新的状态下,人们又能发现新问题…由于“增收节支”的总目标一如既往地存在着,随时随处都有提升赚钱水平的机会,随时随处都有堵住“跑冒滴漏”的可能,都需要采取调控措施去“开源节流”。过程中是没有“轻重缓急”之分的,见到一个,就动手解决一个,无论大小举措都能见到效果。…就这样,所有措施“排名不分先后”,不断地修正,不断地优胜劣汰,“按下葫芦又起了瓢”,企业就能越改越好,越来越赚钱,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如果经过努力,所有项目的造血能力提升仍然有限时,努力目标就指向了开发新项目的必要性。


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咨询,“现金流诊断及调控措施”要在动态运行的管理会计系统支持下,根据每天的最新数据,常态性地提供管理咨询,对会计人而言,就有望完成华丽转身,从“被动的财务负担”变为“主动的赚钱参谋”,是大有前途的新职业。可见,它不同于传统财务软件,设计起点太低,只能按月度、季度和年度出几张报表,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也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咨询,手中没有软件工具,给出一套文字方案后,就没了“抓手”来继续推动。



AI化财务会计

在推进路线图上还有个“AI化财务会计”,考虑到在这个领域里,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团队正在争先恐后地研发,笔者担心一旦说多了,让其中的某个团队受到启发,莽撞地抢先推出“AI化财务会计”,那就破坏了我们推行的先后顺序,不好办了。再说了,对于争夺人类会计就业机会的自动设施是如何设计的,也未必会有多少读者感兴趣。所以,对于这个题目,先不说也罢。


- 连载结束 -

感谢《财会世界电子刊》大力支持,发挥无纸化优势,以每周一篇的频率在公众号发布本文。


文章版权归《财会世界》所有,转载敬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追求卓越  立足前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