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湖将面临生态环境灾难,敬请家毫书记高度重视 (原创首发)

 愚然楼 2018-09-19

洞庭湖将面临生态环境灾难,敬请家毫书记高度重视

 

已是九月仲秋,洞庭湖区的芦苇正由青转黄,到了筹备收割的季节。然而,今年的芦苇人却一筹莫展,芦苇收割吗?收割后怎么办?做什么用?卖给谁?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今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实施方案》文件,旨在引导退出造纸业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地方各级将此作为“政治站位”在狠抓,不问利弊“一刀切”,致使省内四家芦苇制浆企业不再收购今年的芦苇。这个政令如同一把杀猪刀,切断了芦苇产业链,导致芦苇将会在枯萎腐败中成片消失,水中绿洲的美景将不复存在,飞鸟走兽的食物与家园将会随之消亡。环境专家和环保人士对芦苇的未来隐忧发出了呼声,希望政府科学决策,确保洞庭湖生态得到良性发展,把保护芦苇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

剪断芦苇产业链,不是救治环境,而是毁了生态

芦苇的特性如同甘蔗、韭菜、荠菜,成熟后需要收割才利于更好地发芽生长。“趣菹人薪萑苇,足蓄积”(春秋·管子《轻重篇》)、“江汉之间,至秋皆积芦苇,以为一岁之用”(宋·刘克《诗说》卷六)、“有苇丛生百数十里,居民取以为柴”(清·大臣英和《卜魁城赋》),记录了祖先如何利用芦苇,如何保护芦苇的方法,反映了解放前芦苇能得到良好新陈代谢的根本原因是有着广泛的农用市场,主要被人们砍伐作为“柴火”。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煤、电、天然气等能源,人们不再需要砍伐芦苇当柴火了。现在,除了规模企业使用芦苇外,其它的人工用途完全丧失,所以,没有规模企业的使用与管理,芦苇必将在自然中淘汰,这是“牧场效应”同样的管理原理。正是祖先几千年来始终遵循了芦苇一岁一枯荣的自然规律,坚持做到一年一收割,才有今天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芦苇湿地。

芦苇如果不收割,厚厚的芦苇秸秆遮挡阳光,导致新芽难发,长不大、长不高。未长高的芦苇在涨水季节必然会被淹死,继而成片地消失,三到五年无法恢复,这也是低洼湖床没有芦苇的原因。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闫娟说:“芦苇荡的萎缩消亡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毁掉一片芦苇荡很容易,完全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芦苇失去管理的弊端已经出现,河北省白洋淀芦苇因无人收割,从12万余亩缩减到7.6万亩,成为雄安新区管委会成立以来的头号生态难题。

可以想象,芦苇萎缩消亡后的洞庭湖是何等的惨状。鱼儿没有了食物,麋鹿没了家,水鸟没了嬉戏觅食地,保护区没了生物多样性,长江之肾没有了净水机,洞庭湖没了郁郁葱葱的生机,只留下满湖的浑水和黄沙。

剪断芦苇产业链,不是减少排放,而是加重污染环境

芦苇制浆是“点”的污染,可治可控,而洞庭湖芦苇不收割则是“面”的污染。冬天,未收割的芦苇在洞庭湖中倒伏,立春后气温回升,促使苇枝苇叶迅速腐烂,产生大量的COD、氨氮、SS、磷等水体污染物,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南京林业大学的科学实验证明,一吨芦苇腐烂15天将产生0.15吨的COD,照此计算,洞庭湖100万吨芦苇将产生15万吨的COD。届时洞庭湖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黑臭水体,导致一江(长江)黑水向东流。还有,未腐烂的芦杆会随着水位的涨落飘移,堵塞航道,妨碍行洪,损害大美江湖景观。

剪断芦苇产业链,芦苇荡失去管护,将是重大火灾的温床

芦苇荡一直是火灾的高发地,这是自然环境滋生的,如不加强管理势必火患无穷。因干燥芦苇极易燃烧,一个烟头可能会引发一场火灾,芦苇荡被湿地水系阻隔极不便于救援,万亩芦苇一旦引燃势必“火烧连营”,在沟港湖叉作业的渔民、湖区观景的游客都难以幸存。凡火过之处,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失去保障,湿地环境和水体遭受污染,芦苇荡里的候鸟与野生动物生存也将受到严峻挑战。洞庭湖庞大的水域滩途和茂盛的芦苇荡,为麋鹿等大量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场所,非常适合麋鹿等生活繁衍。一旦被毁掉,麋鹿等动物也就无处藏生,生态系统将会彻底崩溃。

候鸟迁徙入洞庭,漫天飞舞的鸟群曾是湖区最绚丽的美景,因为这里有芦苇,有食物,有宜居的家园。如果芦苇消失了,大美洞庭就只有秋风与荒凉。

水中的鱼儿恋芦苇,天上的飞鸟恋芦苇,草丛的走兽恋芦苇,地上的人们恋芦苇。然而,因为人类的厚爱保护将让这自然精华遭遇厄运,芦苇,或将由宝变废,或将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大自然的舞台。这是自然科学,也是对决策的警钟,恳请湖南省委高度重视,派专家深度调研,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更要保护生态环境,要为芦苇找出路,为保护芦苇拿对策,促进人类工农业和经济进步,确保社会和谐繁荣。

期盼关爱生态环保的人们积极留言,献计献策,共建大美洞庭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