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 全国中医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我是一名中医大内科医生,什么病都看。 从1966年开始当医生,这50年里看了70万个病号,非要让我总结一下养生经验的话,我认为是:心情愉悦、生活有序、饮食有节、适当运动。 这么多年来,我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开车出门,7点半到医院,吃个早饭开始工作。 中午12点多下班,吃完中饭后会诊,下午到家就喝喝茶、看看书。 晚饭吃完7点一过,就出门散步,晚上8点 回家再看会儿业务书籍或杂志论文,10点半必定上床睡觉,一觉到天亮。 人家说这样生活不无聊吗? 我倒觉得天天看病、看论文都是用脑,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反应力。和同龄人比,我身体素质还不赖。 每天的早饭,我一定吃2个包子、一碗豆浆、一只鸡蛋,中午饭随意,晚饭一定在6点吃。我不好烟酒,偶尔有应酬,白酒一定不碰,顶多喝一到二两红酒。平时,我也比较注意进补,不过不吃铁皮枫斗之类的补品。 一年四季,我会用参煮水喝,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七八年。前一天晚上取6克西洋参和6克生晒参炖水,第二天一早起来空腹喝,每天一次,喝5天换一换。 西洋参偏凉,生晒参偏温, 两者药性中和,留下补性,可以补气。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很乖,不浮躁,喜欢平淡生活。 我没什么嗜好,平时不炒股票、不看足球、不好烟酒。 至于我的爱好,我只能说就喜欢给患者看病。我的坐诊时间都在上 午,一共要看五六十个病号。面对愁眉苦脸的患者,我从来没有觉得烦的时候。 我觉得看病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这个职业,有时候放长假,待在家几天见不到病人就难受。 告诉你,有个喜欢的职业,对养生很有好处。 我今年71岁了,每周还坐6天门诊。生活中我喜欢保持一颗愉悦心。 从养生的角度说, 我认为人的心情统帅一切。 我曾去电视台做过好几期电视节目,主要点评那些长寿老人的养生方法。 我发现,这些老人的生活习惯各式各样,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态都很平和, 从不与人计较。 生活中学会姑息是大智慧,遇到没有办法改变的状况时,就应该学会放下。 总把事情放在心里,自然让自己受气,得不偿失。 但学会姑息,也要保持上进。 我还要告诉大家:生命在于平衡。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少动,对于这句话,大家理解得还不够全面。 保持平衡的意思是,平时不动的人要动起来,运动多的人要少动。 以前,我很少运动,不过从50多岁开始,自己养成了一个每天走路的习惯。 我每年一次的体检是必做的,这是对自己的身体有个交代。 不过原来不注意,人到中年时开始出现了高血脂、高血压、高血 糖,我就意识到是时候要动起来了。 我平时早上都开车上班,门诊又是坐着,因此晚上吃过晚饭后,一定会出门走路。 我住在城西古墩路,每天晚上吃完晚饭,7点的气象预报一看完,就和老伴出门了。 从古墩路沿山河走到高庄,再走回来。周末就去植物园或老和山走路,每次一小时,走四五公里,到晚上8点回家。我走路的速度比散步快一些,大概来回一小时左右,哪怕下雨天也不例外,带把伞就出发。 我到这个年纪,反应还很快,与走路时大脑血液循环加快有很大关系。 我有一套养生操,再简单不过,就是起身“抖一 抖”。 饭后百步走,不如“抖一抖”,在没有条件的环境下,“抖一抖”也很好。 这个养生操是我自己独创的,简单易学,要诀就是全身一起抖。 两只手同时向前抖抖、向左抖抖、向右抖抖,分别抖100次。这样可以让全身肌肉放松,不限场地,只要疲劳了就要抖。 在10多年前,因为自己工作非常忙,没时间走路,就想出了这么一套动作,我觉得这么多年“抖”下来,身体也好了不少。 这个养生操非常实用,对一些长期坐着的人很有好处,而且男女老少都能学。 一般久坐两个小时,就可以站起来“抖抖”了,对颈椎、腰椎都有好处。 我这个年纪,脊椎方面的疾病一点都没有,是和做“抖一抖”这个养生操离不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