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产后发热恶露异常,一文读懂

 茂林之家 2018-09-19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产后发热,尤其是产褥感染,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危急重症,至今仍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今介绍以中医药治愈此类危重病的具体病例,并作一点相关分析,供同道临床参考。


本人治验产后发热恶露异常实案


方某某  女  27岁

     

1995年8月25日下午,产妇双胎孕36周急产入县妇幼保健院,入院后产口已开3厘米,体温38℃,晚上20时,21时分别分娩。


8月26日11:30/Am查房记录:血检Hb:98g   RBC :3.4×1012/L   WBC :18.2×109/L   N:  87%   L:  13%。查房后,给予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分别静脉滴入。阴道出血不多,密切观察!


8月27日   10/Am查房记录:产后第二天,体温T38℃,昨晚产妇自感烦躁,睡眠差,宫底脐下一指,给予继续补液,在原有抗感染的同时,现加入灭滴灵250ml+氢考100mg 分别Vgd

8月28日  3/Pm查房记录,产后第三天,体温低热,阴道流血不多,宫底脐下一指,继续抗炎补液、缩宫等治疗,请密切观察病情!


8月29日血检:WBC:16.8×109/L   N : 88%   L: 12%  尿检:淡,黄色,清,酸,蛋白(—)  镜检WBC少许,上皮+,血检抗O+RF因子:ASO阴性,RF阳性。邀请县人民医院西医主任医师会诊,决定抗炎改用先锋4和丁胺卡那。


9月1日,口腔粘液:找到霉菌(+) 血检WBC:16.2×109/L   N :87%   L: 13%


9月2日邀我中医会诊


大产后第九天,寒热不断,虽在热天仍无汗,产后西医一直予以输液抗菌和缩宫治疗,但仍下瘀少,白计分仍在16×109/L以上,中性80%以上,下腹扪及块状物,触痛,舌下经络紫瘀明显,苔薄白,脉弦。拟以生化汤为基本方,参证辨治,予以活血化瘀兼以疏表清热解毒。


全当归10克    川牛膝7克     川芎6克

赤  芍12克    干姜  4克     红花7克

香茹10克      苡仁米15克     败酱草15克

银花15克      益母草  10克


贰剂


9月4日  复诊,中药服后,即开始有汗,热逐退,同时下黑瘀水一些,产妇谓“人舒服多了”,扪下腹,已无块状物,无压痛。复查血象:WBC:12×109/L   N:70%   C:30%。中药应效,守原方出入调理之。


全当归10克   桃仁9克   苡仁米15克

益母草10克    查 饼10克   败酱草15克

银花15克    炮姜4克    炙甘草6克

  

服4剂后痊愈出院


按:一般产后24小时之后至10天内出现体温≥38℃,大多数情况下表示有产褥感染。除发热之外,常伴有恶露异常和小腹痛,尤其是恶露异常,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中指出,“约有1/3∽1/2产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并不是发热……死于阴道分娩后败血症的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恶露异常。”所以“产后三审”把先审腹痛与恶露至于首位!


本案产妇,入产院分娩时就发热,而且“阴道出血不多”。考虑产褥热,首先必须予以抗菌消炎,故用氨苄青+庆大霉素,输液治疗。


三天后,产妇还发热,白计分还高,恶露也不多,故请县医院主任医师会诊,作了一些相关检查,决定选用先锋霉素+丁氨卡那足量抗菌,激素和缩宫药亦继续应用,至产后第九天,病情依然,没有转机,可见此产妇病情复杂。


我参入会诊时寒热无汗,恶露少为主症。产妇虽没有腹痛,但扪及下腹有块状物,且触疼,舌下经络紫暗,证明下焦有瘀阻。


恶露与感染并存,瘀热互结。此时虽然输液抗菌消炎很重要,可控制感染,防止菌血症,但恶露未排,感染难消,病邪(细菌)附于恶露,以为温床佳壤。反之,若排除恶露,则有清疮之效,感染才能彻底治愈!


根据病情及病理辨证论治:产妇恶露必须顺利下去,现患者下之甚少,下腹又有块物触疼,此为下焦瘀阻內实症,当化瘀泄下为主,用生化汤加减,加以牛膝等以下恶露;兼以银花,败酱、苡仁等清热解毒。


产后一般腠理开,现处热天更当有汗,但患者无汗,显表实证,故佐以香薷疏表。


患者服此中药后,即有汗出,同时下黑色瘀水很多,说:“人感觉舒服多了!”血白细胞及中性随之下降。可见此中医药果然取得了“一剂知,二剂已”之佳效!


历代中医治疗产后发热,恶露异常的验案颇多。今摘取新安医家的两则验案,以作参考和佐证:


许豫和治验产后发热腹痛案


胡依莲先生孙媳,产后五朝,发热腹痛,小便不利,脉弦大,唇红面赤,目怒心烦,少腹胀痛已极,昏闷者数次。拟破恶利水并用。


丹参  10克     赤芍  3克        车前子3克

桃仁   3克     元胡  3克        木通   3克

归尾   3克    泽兰  3克        枳壳  2克

红花   3克    柴胡  3克        琥珀末 3克

升麻   2克


夜半进药,天未明恶水并行而解!


程敬通治验产后发热案  并附后人注释


右  五月二十三日方


诞后受阳风,……毋拘成方


酒炒当归10克  煨石羔  12克  益母草 10克  败酱草  5克  炙甘草  5克


程曦曰:诞后受风,不离乎古拜;瘀阻不离乎生化……针经云:“春青风,夏阳风。阳风者热风也” ……方以石膏清其热,炙草润其燥,归母去瘀生新,败酱破血清热。


江倬曰:窃思阳风当是暑风,所以用介宾之玉泉饮以清暑热,即石膏、甘草是也,其余诸品皆生新去瘀之需,标本兼医,未始不为妥善。


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重要贡献。产后应积极防治恶露异常。历来传统中医和民间习俗,产后给服生化汤二、三剂,就是可贵的治未病之举。


生化汤原由清·傅山拟定,由全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功效。传统用于血虚寒凝,瘀血阻滞所致产后恶露不行,少腹冷痛等症。


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生化汤不但有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还有改善血流变,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现代临床常用于辅助流产,治疗产后发热,恶露异常,不全流产等证。


总之,从:“治未病”考虑,现代妇产科临床也应继承中医药这方面的优势,产后服二、三剂生化汤,或参症加减,这于产后的康复和防止瘀热交结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资料:

1、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 主编 张玉珍  中医中药学出版社

2、《新编药物学》<第16版>主编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人民卫生出版社

3、《方剂现代新解》主编 张保国  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

4、新安医藉《怡堂散记》 许豫和著

5、《程敬通医案》 歙县卫生局1977年10月翻印

6、《临床实用检验检查手册》 主编  汪珺修  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