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坻不只有广济寺一座庙,还有这些……关于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吗?

 道场所志 2018-09-19

宝坻古城区内的寺、庙、观、堂等到处可见,远非“十八庙”,这也证实了宝坻人们信仰的广范,通过这些文化信仰的活动场所来看,大至可分为儒、佛、道、民俗信仰四种,对此四种文化信仰分别简述如下:

亦称孔庙,又称学宫。该庙坐落在学街路北。(现为学街小学)辽金时,此处为榷盐院(管理盐务衙门)。元代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由邑绅刘深、朱斌、普彦等改榷盐院设文庙。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孔子为春秋晚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讳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声称三千大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他所占有的特殊重要地位是后人无可以替代的。

广济寺 俗称西大寺。大寺位于西街,座北朝南,始建于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历经二十年,到公元1025年竣工。公元1036年辽兴宗重熙五年正式命名“广济寺”。大寺初建成布局为: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房和三大士殿。三大士殿的主人(就是殿名所称的“三大士”)即:观世音菩萨、文书菩萨和普贤菩萨。佛国菩萨被汉化以后,中国的信男信女们从中选择出了三位名气最大的组成了“三大菩萨”,又称“三大士”。三大士殿内除三尊赫赫有名的三位菩萨外,还供奉有:胁待菩萨、卫法神、十八罗汉、五大师菩萨,共计45尊。其中有一尊穿着朝服的小泥像。殿内立有石碑九通最有价值,最古的一通当推辽太平五年(公元1025年)的石碑,俗称透灵碑,为宝坻八景之一,称‘珉碣银钩’,又‘文烂灵碑’。

大觉禅寺 俗称东大寺,该寺位于东街路北。创建于辽兴宗重熙三年(公元1032年)为神僧洪源常住其法嗣,又建弥陀殿分两庑,及藏经所,冶钟建楼,工制瑰丽、钟声清脆悦耳,余音波动,晨钟之时,可传数十里,被后世定为宝坻八景之一“东寺晓钟”。

大觉寺建筑布局合理,山门、大雄宝殿、罗汉堂建在一个由北向南的中轴线上。殿前左右配房,殿后罗汉堂。西跨院为讲堂、寮房组成,山门内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雄伟壮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顶斗拱建筑,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农历四月初八佛祖的诞辰、十二月初八佛祖成道之日。殿后罗汉堂、四阿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内供奉十八罗汉。虽经历代修葺改建还保留有辽代建筑风格。该寺院由于年久失修,仅存罗汉堂和十间配房,现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宝坻区师范学校占用。

兴国寺 在草场街北口文明桥北,文庙东,该寺始建年代不详,寺的规模与布局现以无人能回顾真实的兴国寺了,乾隆十年的宝坻县志只记载了,兴国寺在文明桥北内有观音阁,这说明兴国寺主要供奉的神祗是观音菩萨。

白衣庵 位于白衣庵街座北向南。据乾隆十年“宝坻县志”载:始建为“江浙乡祠”。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由浙江山阴人(今绍兴)周黉始创,初筑殿堂三间。崇祯中叶增构禅堂。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江浙孙子祺、王弘本、周麟昭等人购地七十亩,由江宁人张名世操办,浙江医士,周维远捐助建二殿三间配房。同人勇跃共修殿堂,山门、周垣庙貌辉宏。关帝居前殿,白衣大士像于后殿,原为“江浙乡祠”专供江浙驻宝人士集会之所。乾隆年以后,江浙人士在宝入籍,由客为主。后来成为僧尼之禅院。因主神祗为白衣大士,故名“白衣庵”。

三清观 位于宝坻老城区西街最西侧路北,座北朝南,是一处道教活动场所。据《宝坻县志》载:“三清观在县西门内,有古碑文已迷漫,细按之乃金大定二十九年三月,法师元命真人所刻法篆也,惜下书中都某名不可辨矣”。古碑已证实,三清观始建于金代或早于金代。另有关资料记载“因年久失修,殿宇塌圮,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将三清观遗址卖给了喻、王二家开设油坊。变卖的基址款作修葺城皇庙之费用。因三清观废弃较早。所以有关三清观的具体建筑布局现以无法搞清。

玉皇阁 位于宝坻老城区中心十字路口西南。在关帝庙和土地庙的西侧。阁高两层。宝坻乡音将玉皇阁读成玉皇“稿”。由于玉皇阁的史料难寻,只有老人们的一点回忆。因此,翔实的始建年代和建筑布局无证可考。但是,通过玉皇阁这一名称可知,阁里供奉的神祗是玉皇大帝。

三官庙 位在宝坻老城区仁贤街路北,座北向南,有关资料载,该庙始建于元朝,1950年毁像辟为小学校。

三官庙所奉神明是三位一体,即天宫、地官、水官合成“三官”“。三官的职责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与人之祸福荣辱密切相关,故受到广泛崇奉。《历代神仙通鉴》载:“元始大尊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各吐出一个婴儿,这三个婴儿长大就是尧、舜、禹。此三人有创世之功,成为“万世君师”,被封为三官大帝。因三官大帝的出生日是在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所以三官又叫“三元大帝”。

三教堂 于宝坻老城区三教堂的资料很少。清乾隆十年的《宝坻县志》只记载了:“三教堂在云津桥南”。没有更多的记载。后来经过多方与年长人座谈得知,三教堂的确切位置在云路南街口西侧,东街的路北,于丁字路的西北角,座北向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教堂辟为宝坻县人民政府的招待所,后改服装厂。

城隍庙 位在宝坻老城区内西北隅,座北面南,供奉神祗“城隍”。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宝坻县志》有载:“县治设自金大定、城隍庙并肇创焉。”这说明宝坻的城隍庙是与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设宝坻县城时同建。另有资料得知,初建城隍庙规模较小,后来经过历代的修葺和改建,规模逐渐扩大,特别是在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99年)修复时工程宏大,并在庙后城垣之上建城隍阁五楹,为城隍爷夫妻寝室,内设床被,塑城隍爷、城隍奶奶及诸侍女鬼卒像。在庙前桥南建戏台一座。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于此创建“宝坻县师范讲习所。”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改为“宝坻县乡村简易师范学校”。

关帝庙 俗称老爷庙。因缺少资料该庙的始建年代现己无证可考。《宝坻县志》只记载了关帝庙在石幢前,有礼部尚书王铎“濯灵”二字额,雍正三年奉文加封三代公爵,每岁春秋释尊,五月十三复专祭。

庙址因地方狭小,只建一楹殿堂,殿内砖坛上塑关羽居中,右塑关平,左周仓二像,周仓手执着青龙偃月刀,坛前塑追风赤免马。

文昌阁 位于宝坻老城区的学街东头,靠东城垣而建。现在的国税局南侧,大口巷与东城路的十字路口,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十年增修葺一新。文昌阁为宝坻八景之一“文阁瞻云”。

天仙宫 位于宝坻老城区西南隅、白布市胡同路西,座西向东,建筑布局为一进院,始建年代约在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于此建立“宝坻县女子小学“。因天仙宫年久失修己成危房。女子小学又迁往大觉禅寺,后来天仙宫遗址成为宝坻县商业售白灰的地方。时人称”灰场子“。

一般天仙宫中供奉众多的娘娘,主要有:王母娘娘、天妃娘娘(妈祖)、九天玄女娘娘和泰山娘娘等,天仙宫供奉的神祗为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华北山东泰山。

马神庙清乾隆十年《宝坻县志》只记载了:“马神庙在县署东。”可是,马神庙的始建年代、建筑布局,毁于何年,都无证可考。据老城区居住多年的老人们回忆得知,马神庙位于宝坻老城区南街路西,座西面东,原电机厂,后改塑料厂处。马神庙奉祀神祗即“马王爷。”

马神,俗称马王爷,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南游记》里边说:他的名字叫做“三眼华光。”是民间供奉的神灵。

火神庙 位于学街北侧的火神庙街路西。因城南门外,西侧有一所火神庙,庙场较大,相对城内火神庙较小,所以城内居民又称它小火神庙。

乾隆十年《宝坻县志》撰《重修火神庙记》记叙,火神庙始建于明朝晚期,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重修。庙址现为宝坻区艺术高中学校。

火神庙供奉火神,俗称火神爷。据有关史料记载,火神名曰祝融。祝融是上古时期炎帝的后代。《山海经·海内经》一书中关于他的出生作了详细的叙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系炎帝的五代玄孙。

魁星楼 位于学街路北,现在城北派出所。原魁星楼门前设一照壁,供奉神诋为魁星。

人们在游览古迹时,有时会看到魁星楼、魁星阁之类的建筑。许多人对这“魁星”的来历不甚了解,但一提起“五魁首”怕是人人皆知。这是喝酒划拳时常用的酒令。这“五魁首”就与“魁星”有关。

崇圣祠 位于学街魁星楼东跨院,现为城北派出所。崇圣祠应与文庙、魁星楼为一个体系的建筑布局,但分成个体院落,院落与院落相通。崇圣祠内供奉的神诋为五圣,又称五大贤人。

土地祠 又称土地庙。宝坻老城区内有土地祠三座。一座在宣化牌楼街老县衙东跨院,现为米面加工厂,一座在石经幢西侧,原老爷庙后,另一座在原文庙后院西侧,现为学街小学校。土地祠供奉的神祗是土地神,俗称“土地爷”、“土地公”。因土地神级别很低,故与人们最为亲近,百姓还给他配置了老伴,称土地婆、土地奶奶。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崇拜。古人对土地视为敬重,有了土地才有了农业,才有衣食,土地是人们衣食住行赖以生存的最基本保障,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社”的本意就是“示土”祭祀土地,古人说:“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

原宝坻老城区内的寺、观、楼、阁、庵、堂林立,远非十八庙,除以上例举的二十一处外,还有“忠义祠”、“节孝祠”、“列女祠”、“灶君阁”等。另外城周边庙宇有:东门外的“观音寺”、“东狱庙”、“八腊庙”;西门外的“三皇庙”、“娘娘庙”、“玉皇观”、“白衣庵”;南门外的“老爷庙”、“火神庙”、“兴隆庵”;北门外的“药王庙”等。除城内十一座桥外,四城门之外还有四座护城河桥,这座古城实为十五座桥,所谓“九桥十八庙”哪座桥称九桥之例,哪座庙称十八庙之例,现无法考证,只能取之宝坻古城桥多、庙多这意。但是这众多的桥和庙,可以说是京东各县之冠,这些桥与庙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中华文化源源流长。其显者“儒、释、道及民俗信仰。宝坻的文庙与“通津桥”、“云津桥”、“漱润桥”、“阶升桥”等,为儒家思想学说的活动场所。创始者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世界论之“东方有一孔夫子,西方有一个耶苏”。在社会上影响极大,后人称他圣人。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的正统文化。究其实,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后,形成了汉化佛教,佛学包孕弘深,土生土长的道教体大思玄;民俗信仰文化博大精深。“九桥十八庙”是宝坻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世代的先辈们付出无数心血和智慧,如珊瑚筑礁,层层叠起。而今,只有广济寺和经幢再现,大觉禅寺的“罗汉堂”还沉睡在进修学校院内。随着人类认知标准的改变,会从新恢复“宝坻的九桥十八庙”,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璀璨多姿。万古生辉。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为方便大家理解,与本文无关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薇姐工资就涨5毛钱!

商务推广

阅读原文”,进入宝坻信息查看与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