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同解释——《合同法》第125条之司法实践

 余文唐 2018-09-19
作者姓名:古黛 论文题目:合同解释…一《合同法第125条之司法实践 作者简介:古黛,女,1985年2月出生,2008年09月师从于北 京大学Douglas Levene教授,于2012年06月获硕士学位。 中文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法制逐渐健全与人民法律 意识的日益提高,合同这种当事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保障活动目的达成的约定 形式,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但在它的使当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导致纷争不断。由于文字具有局限性,因此合同中所适用的语言也存在一定的模 糊性。另外,合同是对未来事务的安排,即便双方当事人在交易经验丰富、法律 知识雄厚的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费尽移山精力起草合同,也不可能未h先知、事先 安排周全。甚至有些时候,不明确是为了达成合同而故意追求的效果。实践证明, 没有任何一个合同能够真正达到完善的标准。而合同纠纷中,对某些语句的理解 差异又常被用作一方否认自己违约的借口或挑战对方的策略,因此合同解释是法 官不得不经常面对的问题。 针对合同解释的需要,各种规则应运而生。我国《合同法第125条规定: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 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依 据该条规定,合同解释的具体规则或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文义解释 合同条款由语言文字构成,所以要确定合同条款的含义,必须先了解其所用 的词句。通常情况下,文字有多种涵义,一般而言,合同解释应取文字本身最平 易、普通或通俗的含义。对合同条款用于的解释不能按照一方当事人的理解,而 应按照一个合理的人的标准。另外,语法规则是合同解释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文 义不可缺少的条件。关于具体的句法和语法规则可以参阅《汉语大辞典》或《法 律词典》等。 (二)体系解释体系解释是指将全部合同的各项条款以及各个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整 体,根据各个条款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联性、争议的条款与整个合同的关系、 在合同中所处的地位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来确定所争议的合同条款的含义。合同 中使用的文字是有组织的,而不是毫无联系、彼此分离的词语排列,所以孤立地 去探究它的一般意思,就很难正确、合理地确定当事人的实际意图。体系解释能 避免断章取义。合同内容通常难以完全涵盖于合同文本之中,而由其他行为和书 面材料所组成,如双方的初步谈判、要约、反要约、信件、电报、电传、确认书、 广告、合同、备忘录、附件等。这就要求考虑合同的订立过程,即订约的时间、 地点、背景,或当事人先前的交往过程等。 (三)目的解释 目的解释是指如果所使用的词句或某个条款可能作两个或以上的解释时,应 选择最适合合同目的的解释。因为当事人订立合同均为达到一定目的,合同的各 项条款及其用语均是达到该目的的手段。所以,确定合同用语的含义乃至整个合 同内容自然须适合于合同目的。合同的目的是指当事人缔约时所共同追求的利益, 而非一方的目的。合同目的可分为抽象目的,即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希望合同成立 并有效,以及具体目的,即当事人追求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四)习惯解释 习惯解释是指依照当事人签订合同时所知悉或认可的生活习惯或交易习惯 对有争议的合同予以解释。习惯是在人们长期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某一 地域、某一行业或某一类经济流转关系中普遍采用的做法、方法或规则, 广大的合同当事人所认知、接受和遵从。习惯是人们行为中所自觉或不自觉受其约束的一种规则,约定俗成、世代相传,合同解释中以习惯为依据维护了人们对 习惯信赖的需要。广泛运用交易习惯来确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是我国合同法的 一个重要特色。《合同法》中除了第125条以外,直接包含交易习惯这一概念的 法条还有第22条、第26条、第60条、第6l条、第92条、第136条、第293 条和第368条。 《合同法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交易习惯为:(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 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做法;(二)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可见,合同解释所参照的交易习 惯要满足客观要件以及主观要件。 (五)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法官运用商业道德和公共道德,将自己作为一个诚实守信 的当事人来理解、判断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的含义。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 基本原则当然也是合同解释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不过由于该原则比较抽象,在允 许法官灵活处理案件的同时给予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一般是在其他解释规 则不足以确定的情况下适用,或者往往与其他解释规则结合使用。 上述几种方法之外,有学者提出借鉴普通法系的规则以充实我国合同解释体 (一)“明示其一就排斥其他”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提及特定种类的一种或者多种事项,可以视为以默示的 方法排除了该种类以外的其他事项。如合同约定:“出售房屋连同周边的树木、 庭院、石狮子、假山”就不包含庭院中的名贵盆栽,因为盆栽由于其可移动性不 同于合同列举的事物。 (二)“同样种类” 如果合同列举了一系列特定项目之后,又使用了一般性、兜底的词语,那么, 该兜底词语所包含其他内容要与之前这一系列项目具有相同的特性。如‘‘汽车、 摩托车等机动车”中的机动车不包括飞机。 (三)推定没有多余的条款 如果可能,法院将偏向赋予使每一条款都有意思或意义的解释。 (四)推定合法 签订合同的双方被推定为期望合同有效。这也符合合同的抽象目的。因此, 若一个条款若有两种合理的解释,法院认可与制定法及行政法规相符的。 (五)不利于起草人 当合同的内容有两种以上的含义时,应当对起草人作不利的解释。我国在格 式条款的解释中采纳了这一规则并在《合同法》第4 1条对此作出明确规定。有 学者主张该原则应适用于非商人之间或非商人与商人之间的合同解释,原因如下: 从利益平衡来说,合同条款的起草者通常已经在起草合同时充分考虑到了自身的 利益,获得了反映自己要求的机会或优势。从过错考虑,起草人对合同条款负有更多的审核义务。 然而,在上述法条以及理论的指导下,北大法宝关于合同法第l 25条所搜 0O多份判决书中,论证严密,令人信服的却凤毛麟角。以下几个问题很是普遍: (一)缺乏论证,有滥用自由裁量权之嫌 在合同解释规则尚未充分发展的两个世纪前,普通法认为合同解释给了法官 过多地裁量权,他们完全可以自说自话,这是对“欺骗的粉饰”,直到解释体系逐 渐完善后,对合同解释的怀疑才有所缓和。对于合同解释天生的猜疑,法官更应 以逻辑、推理来证明其判决的公正性,可惜,大多数的判决书令人失望。有的只 对宣告了哪种解释被采用,虽然提及第l 25条,但完全没有适用。另一些虽分 别列出了第l 25条所述的五个方面,但也仅仅是蜻蜒点水,浅尝辄止。在列出 “考虑到文义解释方法…‘根据合同的目的”等词句后就不再论证,而这本应是论证 的刚开始。 (二)凭空赋予争议词句含义 探究语言文字通常是合同解释的必经步骤,作为合同解释如此常见的重要一 步,鲜有法官列明依据。大多数都声称“根据常识”或“通常理解认为”,随即仓促 一笔带过。有的运用排除法甚至回避该问题,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处理的珠海 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诉张柏芝演出合同一案,关于“洗化类”产品是否包含洗 发水,法院很简单地说“虽然‘洗化类’一词非规范用语,但按照常人的理解,并 探求当事人签约时的本意,洗发水应包括在禁止性范围之内。”既然已经是非规 范用语,又何来常人理解呢?怎么确定常人就作如此解释昵?或许法院的最终判 决正确,但回避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有失妥当。 (三)误将一方的意图当作双方共同的合同目的 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版认为如果合同的目的清晰明了,则在合同解释中予其 极大的分量。然而并非所有合同的目的都一目了然。奇怪的是,中国的合同纠纷 案中,合同目的都貌似特别明显,否则但凡有稍许论证的判决书中都包含合同目 的。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一方的目的容易确认,但这并不一定是双方共同的目 (四)适用第l25条不一致 虽然大多学者认为文义解释是合同解释的起点,而诚实信用原则是最后的选 择,但《合同法》第1 25条并未明确规定合同解释中语句、其他条款、合同目 的、交易习惯和诚实信用原则是否占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否每次解释都得列出上 述因素,是否只能考虑上述因素。如此一来,有些判决书无论是否合理都一一载 明上述因素,而有些则虽然言之有理,令人信服,但仍免不了是否适当适用的疑 不单是适用《合同法第125条,我国司法判决书总体而言不那么令人满 意。主要的批评是判决书公式化,判决理由普遍过于简单,缺少甚至没有法律论 证和推理。针对问题的根源,有人认为我国法官的法律素质普遍比较低,缺乏理 论思维的能力,因此无法撰写出高质量的司法判决。也有学者如朱苏力认为是司 法制度的设置让中国的法官缺少普通法系法官所有的积极性。比如英美法采取的 是遵循先例的原则,判决书对日后的类似案件有约束力,法官有立法权。这些激 励他们着重论证和推理,精心撰写判决书。另外,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上的这种 制度分工让英美法官集中关注法律问题,着力发挥着其在法律问题论述上的长 处,避免了在事实问题上的无话可说的难堪。再次,司法判决的署名制度也起了 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除了制度之外,法律的详略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判决书的质 量。一个国家的法律越细致,一般说来,这个国家的法院和法官的判决论证就越 为容易;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越是概括,或者法律留给法院解释的空间越 大,那么这个国家的法院和法官在涉及重大问题中的判决理由就需要更多的论 改进判决书所涉及的方面很多,而相比于其它需要撼动法律体系及文化的提议而言,细化法律,提出法律修正案具有更强的可行性。本文所建议的第1 25条的配套规则借鉴了美国法的相关内容。 美国法关于合同解释已发展了两百多年,具有完善的体系,然而,由于美国 与我国法律体系及传统的差异,并非所有规则都能照搬过来。例如,由于美国特 有的陪审制度,为了防止陪审员受到不可信的证据的影响,有一个叫“排除口头 证据”的规则。该规则在一般情况下禁止引入外部证据,无论口头还是书面,而 唯一能考虑的是当事人最终达成的合同文本,除非合同文本有歧义。在这条规则 的影响下,合同解释的第一个问题是合同文本是否存在歧义。另一个例子是两国 在合同解释上发展历史进程不同。在中国,合同解释于l 999年才在《合同法》 中首次提出,而在美国则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形式主义到实质公平的迁移。这 两种相异的理念在与合同解释很相关的法律解释中产生了两套争锋相对的规则, 引起诸多混乱,而作为在这方面后来者的中国可以直接跳过刻板的形式主义以及 左右摇摆的不确定性,未尝不是件好事。 以下则是在查阅了大量我国合同解释判决书后,针对上文第二部分所述常见 及普遍的问题,所建议立法机关或最高法院对《合同法》第l 25条的补充。 (一)法院不得以合同解释为名,修改、篡改、扭曲、插入或删除有关条款。 缺乏详细论证或未对当事人辩驳回应的解释视为滥用自由裁量权。 法院无权另创合同,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当事人的意图。契约自由是指“当事 人可以自己讨价还价,履行他们自己的协定”,“每一个人都被推定为有能力管理 自己事务”,无论该约定是否“聪明还是愚蠢,高效还是浪费。”法院的作用不是 重新分配风险和机会,而是确保各方的约定得以执行。 本条建议一方面起到督促法官呈现合同解释的论证过程,防止自由裁量权的 滥用,另一方面,受到不公待遇的当事人可以援引本条作为救济。 (二)确定文字的含义应以公认的参考资料为依据,如字典。 论点需要依据支撑,确定文字的含义也不例外。目前,中国法院在大多数情 况下并未给予推理或论证,取而代之的是模糊的短语如“根据常识”,或“按照一 般人的理解”,“根据正常人的理解水平”或“从字面上看”等等。说服力建立于详 细的基础之上。试图用含糊不清的语句去解释词意不明的合同岂不可笑?如果含 义当真如此一目了然,找个例证应该不是难事。佐证有助于防止含糊其辞背后的 权利滥用。 字典有助于搞清词义。“字典列明了普通词的定义。”“语言的各种用法记录 于字典之中。”尽管如此,“字典作为参考资料,反映了公众普遍接受的含义,但 在合同解释中并无约束力。…‘借助法律或其他公认的词典是确定条款含义的方法 之一。” (三)合同目的是缔约方共同的目的。如果一方明确表示其终极目的,且该目 的并不与合同冲突,则该目的推定为合同目的。 通常当事人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订立该合同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另一个 则是和对方共有的目的。合同当事人并不总享有同样的目的,特别是在商业交易 中,当事人往往有不同甚至矛盾的利益。但合同目的并非其中某一当事人的目的, 而当事人的订约意图又通常不明确。对此法院可以先找出当事人的终极目的。在 某种程度上他们在实现具体的事实或法律结果上达成一致,而该具体的结果对于 其最终实现终极目标又有必要性,那么达成这个具体结果则是合同解释所要考虑 的合同目的。 在一方当事人的最终目的明确的情况下,若该目的不与合同冲突,则该目的 可推断为共有的合同具体目的。若一方的最终目的损害对方的最终利益,反对意 见很可能在合同中体现出来。 (四)合同解释并不限于合同文本,相关的文件应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解释. 合同内容通常难以完全涵盖于合同文本之中,还包括其他行为和书面材料所组 成,如双方的初步谈判、要约、反要约、信件、电报、电传、确认书、广告、合 同、备忘录、附件等。但是《合同法第125条中所说的“合同相关条款”并没清 楚表述相关文件也包含其中。 (五)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应考虑所有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合同文本; (2)合同目的;(3)本合同谈判历史:(4)当事人之间本合同之外的交易历史; (5)交易习惯 在美国,合同解释是以客观主义还是按当事人主观决定有上百年的争议。其 表现方式是形成两个阵营。Textualists主张严格遵守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合同,强 调解释的来源应仅限于合同本身;而contextualists则倡导考虑一切情形,包括现 有交易过程,来解释合同。现在的趋势则倾向于后者,更加注重从合同形成的环 境中来确定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在诸多因素中,美国的《合同法重述》和中国的 《合同法第125条都承认了语言、整体、合同目的和交易习惯的作用,由于谈 判历史和双方之前的交易历史并不在第125范围之中,本部分着重介绍上述二者。 合同并非凭空产生。谈判可能历经上月甚至数年,其进程通常都反映在备忘 录或会议记录中,保存着对合同每一细节的讨论。因此谈判历史很可能有助于澄 清合同中的模糊之处。 当事人的交易历史构成合同的一部分。“语言是沟通的体系,通过符号传递 信息,无论该符号是否为文字。”正因为当事人的交易历史建立共同的理解基础, 《美国统一商法典》把该交易历史列为合同的一部分。 (六)解释合同无所谓先后顺序,若不同的因素给出不同解释,则以合理性及 诚信为筛选标准。 关于合同解释所涉及的因素再考虑上的先后顺序,在美国一直存在争论,有 以下主要的观点: 传统的解释顺序分为三步。首先看合同本身是否清楚,是否有需要解释的余 地。其次,如果合同确实存在歧义,则允许考虑外部因素。而这些外部因素又有 等级,前后依次是本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之前的交易过程,以及交易习惯。第 三,如果仍不能确定合同的意思,则适用相关的补充规则等。 卢埃林学派挑战了上述的传统观念,反对其过分重视合同文本,主张综合考 虑一切利于揭示当事人意图的因素,并认为这些因素之间无效力高低之分。 雅尔扎米尔提出了和传统顺序相反建议。他认为合理性和诚实守信是确定合 同含义的起点,其次是缺省规则等,以此类推。 在我看来,卢埃林学派和雅尔扎米尔的混合体或许是个好主意。重点放在解 释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上毫无必要,因为中国并无“排除口头证据”的规则,不需要 先证明存在歧义,所以从哪开始解释并无影响结果。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因素得 出冲突的解释应选择哪个。而以雅尔扎米尔所提议的合理性及诚实信用作为标尺 无疑值得一试。 综上所述,如果把合同解释的体系比喻成一颗树的话,《合同法第125条 则如同树干,其提及的五个因素就像树枝,但一颗茂盛的树绝不可能仅有这些。 本文提议了六条合同解释的具体运用规则,就犹如五根树权,希望能起完善体系 的作用。 关键词:合同解释《合同法第125条文义合同目的体系顺序 ContractInterpretation --Review JudicialApplication Article125 PRCContract Law GUDAI Contracts protectpart.cs’interest widelyused connactdisputes commonlyseen.Of problems facing judges commerciallitigation, contract interpretation arecurringone.Article 125 PRCContract Law provides guidance contractinterpretation stipulating‘'used terms expressions”“relevant clauses”,‘'purpose contract”,‘'transactionspractices usages”and“goodfaith principle’’as factors relevant parties’intention.Yet,to solve complicated problems involved contractinterpretation,Article 125 alone farfrom enough morespecific rules needed.Thisthesis briefs theory relating article,evaluateshow Article 125 has been applied contractambiguity judicialpractice China,summarizesmajor problems prevalent judicialopinions suggestssix specific rules supplementArticle 125 Key words:contract interpretation Article 125 language purpose ofcontract hierarchy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1 Part IIntroduction ContractInterpretation China…………………………………31Theory….….….……………….….………..….….….…….……….….…….……….…...3 1.1 Textual Interpretation…………………………………………………………….3 1.2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3 :I.3 Purpose Contract………………………………………………………….41.4 Trade Custom Usage………………………………………………………..51.5 Good Faith Principle………………………………………………………………6 1.6 Other Suggested Rules……………………………………………………………7 2Cases.……….…….…………….….….….…….….….…….…………….….……….……...9 2.1 Zibo Wanjie Hospital v.Zibo Boshan Branch ChinaLimited,Zibo Boyi Fiber LLC WanjieGroup LLC…………………9 2.2 Yan Chunmei V.Zhu Guoqing………………………………………………..11 l?{II-t II Problems……………………………………………………………………………………….15 1Judgment Appeared Arbitrary Due DeficientReasoning………………15 2Ascertain MeaningofLanguage out ofThin Air…………………………18 3Mistake One Side’S Purpose SharedOne………………………………20 4Inconsistent Application………………………………………………………………..:}:I Part HI.Suggestions………………………………………………………………………………….25 1Rule A………………………………………………………………………………………….27 2Rule B...…..……..…………….….….….…….….….…..….……….….….…..………...:19 11 Nichols v.Pendley……………………………………………………………………。31 3Rule C………………………………………………………………………………………….35 1)Wu Amao VDong Bao Company…………………………………….36 2)Lu Changyi V.Zhao Dong……………………………………………………………37 4Rule C………………………………………………………………………………………….38 5Rule D…….….….…….…………….….….…….….…….…….…….….……….…..…...41 6Rule E………………………………………………………………………………………….44 Conclusion……………………………………………………………………………………………….48 Bibliography:……………………………………………………………………………………………50 Acknowledgement…………………………………………………………………………………….54 Introduction “Terms neverwere,clear face.’’1“Contractinterpretation arbitrationlater)to figure out what be.’’2“Interpretivequestions often arise contractlitigation'’,not only because atacticadopted defendantswho“may challenge plaintiffsinterpretation contractrather than acknowledge breach3’,'butalso because “ambiguity aresultofthe vagueness languageitself4’’and‘‘contracts regulate unpredictable.’’5Sometimes,“deliberate ambiguity may anecessarycondition ofmaking contract.’'6Considering inevitabilityofambiguity contract,legaldoctrines ofcontract interpretation have been designed,and China.Article125 PRCContract Law provides guidance contraainterpretationdesignating‘'with regard tO disputes between acontractarising from anyclause ofthe contract,the true intention clauseshall he determined according expressionsused contract,thecontents relevantclauses ofthe contract,the purpose contract,thetransaction practices principleofgood faith.” Ambiguity omissionusually comes together linebetween ’MetricCo舾tmdo晤,Inc.仉NationalAeronautics SpaceAdrnin.,169E3d747。752(FcdCir.1999).‘E.AIlan Famswortlx Famsworth Coab'agtsch.7(3d ed 2004). ’RlehesdAeosllerTheLawandEconomicsofContractInlerpretation,TexasLawReviewl5引(25) 4Wang LimingStudies ofNew Issues ContractLawChina Social Sdens Publishing House.233(2d ed 2011) ’KarcnEgghistonEricA.PosnerRichardZ.c.ck.hatL.qcL刀”DesignandInterpretationofContracts:Why Complex蛐Matters.95 Nw UL Rev.9l,126n.10l(2000) 。RjehesdA PosPersupranotc 3l them contractwhich Article61and Article 62 ContractLaw acomplicatedproblem demanding entkepaper discussion,thethesis only focus ambiguityevaluateshow Article 125 has been applied contractambiguity judicialpractice givessome suggestions enhanceit.Three parts constitute thesis.Thefirst one fivefactors considered contractinterpretation provided Article125 both commonproblems judicialapplication provisionillustrated typicalcases suggestionofsix specific rules tO fill blankspace ofArticle 125. PartIIntroduction ContractInterpretation China1.Theory 1.1 Textual interpretation Textual interpretation refers parties’trueintention from usedlanguage expression.7Clauses languages;thedetermination ofthe meaning clausesstarts from fixing connotation Rslanguages.8 Usuallyof multiple definitions aword possesses,the plain,ordinary literalmeaning shall adopted.9That saylanguages heconstrued according oneparty’s understanding.but areasonableperson under similarcircumstances.10 In addkion definitionsofwords,grammatical rules which link separate words together textualinterpretation LawDictionary ChineseCharacter Dictionary 1.2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disputedclauses takingconsideration relationamong clauses segmentswhich all together constitute wholecontract,links between disputedclauses disputedclauses contract.12Quoting out misleadingsince sentences piledup together organiclinks amid them mere:Zhang MingattContract LawZhongshan UmveBity Press,94(2d ed.2007) 。Cui JianyuanContract LawLegal Publishing House400(3rd.ed.2003) ’See Zhang MinganContract Law.Zhongshan University Press,94(2d ed 2007) ”See Guo Mingrui,Study ContractLaw.Pudan Press 56(2005) ::zhiYuanIntroductiontoTextualInterpretationLawApplication.185(2001) “Wang Liming supra note 4,at267 interpretation certainisolated words phrasescan misread parties’intention.13 Another reason coverall contentagreed acontract.14Contract content consists onlycontract itself alsoconducts otherdocuments,such preliminarynegotiation,offer counter-offercorrespondence,telecommunications,faxes,contract,confmnation lettermemorandumappendix advertisement.15Therefore,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requires consideration enteredinto,including time,place,background,statements partieseither oralform,and previous contacts between parties.1 61.3 Purpose contractPurpose contractmeans where aclause two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s,the one complying contractshall prevail,1 7since all itslanguages contractwhich consequently governs contract.18The purpose contractshall partieswhen enteredinto.1 9The purpose twofold:theabstract one partiesintend enforceableone;and concreteone specificaims,such obtaineconomic legalinterests.20 13 See GUO Mingrui,supra note lo’at 56 14/d.at269 15 Cui Jianyuansupra note 30316 Wang Liming supra note 4,at269 ”Zhang Minansupra note 95”Cui Jianyuan,supra note 30819 Zhang Minansupra note 95”Wang Liming supra not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