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级医院转型“康复”成绩单:月均康复患者数量达到 6000人

 txw40 2018-09-19
为了康复事业,速速点蓝字关注我们


在分级诊疗强基层的政策趋势下,处于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 “夹心层”上的二级医院,上,政策支持力度缺失,下,社区医院不断冲击。在人才引进和吸引患者等方面进退维谷。


那么,如何突围,实现蜕变




从9月15日举办的第四届康复医学学术论坛上获悉,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挂牌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以来,每月康复患者持续增多,目前月均康复患者数量达到 6000人,医院药占比也从以往的60%下降为35%左右。


“运行模式、结构等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是综合医院,病房以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为主,甚至是长期卧床病人,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现在平均住院率为25-26天,使用率明显提升。



此外,北京第一康复医院转型成果初现,也为正在谋划康复医院转型的一、二级医院和康复机构打了一剂强心针,坚定了其转型发展的信心。


二级医院为何转型?

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是否恰逢其时?

在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

这些成功转型的二级医院又有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本篇文章中小编将逐一为大家进行梳理。

转型的必要

“不可否认,公立医院愿意转型做康复,一定程度上与医院本身经营情况不尽如人意,需要依靠新的定位引入患者密切相关。”

相关知情人士介绍,成为转型试点的医院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处于“夹缝”中艰难生存的状态,尤其是那些以前医院收入药占比达到70%-80%的一级、二级医院,长期只担当一个开药医院的角色,在本轮新医改药品零加成改革推开后,它们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承接三级医院下转康复患者,满足社会上日益增强的康复需求,就成为了这些医院的改革方向。

数据显示,以展览路医院为例,该医院逐步转型做康复医疗后,2016年与2010年相比,门急诊工作量增加了58.29%,病床使用率增加了10.47%,药占比降低了19.02%。

转型的优势



政策推动


01


2011年卫生部文件《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

重要内容


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提出要建立三级康复医疗分级诊疗体系,将全国康复医疗分为3个层面:

一是急救期,康复在综合医院;

二是稳定期,以康复医院或者医康复为主的二级综合医院;

三是恢复期,将康复引入社区。


2018年7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重要内容


通过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举办护理机构或者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扩大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及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


二级医院转型成康复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北京市已经走在了前列。去年底,北京市卫计委召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北京市自2016年起至2017年底,已经完成了15家医院转型成康复医院。


其中大部分为二级医院,一部分为一级医院。而且在2018年,还要继续实施3家医院转型成康复医院。

重要内容

2016年以来,北京市要用3年时间使转型的医院在康复床位数、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场地设施、硬件设备、学科建设、科室管理等各方面达到二级康复医院标准。

北京市财政为每家转型机构补助1500万元,专项用于人才培养、设备设施采购或房屋维修改造。



康复医疗前景广阔

02

01

《2014-2018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000余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仅一半设有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18%

02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据统计,我国老龄人口已突破2亿大关。不仅如此,我国还有8300万残疾人和3亿多慢性病患者的巨大康复需求,这对转变康复医疗服务方式、提高康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03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医院康复医学科门急诊人次达2141.7万次,较2011年增加了454.8万次,同比增幅达26.96%。截止2014年底我国医院康复医学科门急诊人次达3109.3万次,2015年我国医院康复医学科门急诊人次超过4000万次。

04

近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表态愈发频繁。2012年,原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就表示,我国将鼓励社会资本作为增量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2007年,上海阳光康复中心就在松江新城开工建设。2013年初,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开业。也成为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领域的肇始。社会资本的注入必定为康复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

05

去年14家北京市属医院联合启动了康复体系试点,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的患者可以转诊到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进一步为康复医院或者专业康复医疗机构提供了稳定的的患者来源。 

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

03


国内外经验证明,康复机构是分流大医院患者的重要渠道之一。康复医疗机构的存在也为部分康复患者提供了一个分流的渠道,可以有效缓解大医院的“战时状态”。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还存在供需矛盾突出,患者无序就诊,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二级医院资源闲置,基层机构门可罗雀。这就需要落实分级诊疗政策。

而据专家介绍,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开展康复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医疗结构性问题,而且能够大幅缩减患者开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04

北京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曾公开表示,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做康复,既是形势所需,也有市场主导的因素,”距离居民更近,位于市区的一级、二级医院在向康复医疗转型的过程中,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在业内看来,目前北京已经初具规模的康复医院中,无论是公立的小汤山康复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国家康复副局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还是社会资本投资的北大康复医院、和睦家康复医院、裕和康复医院,大都分布在城市周边,路程较远并且床位紧张,位于市中心的康复医院屈指可数。“可见,位于市区内的、距离居民比较近的康复医疗机构仍旧是市场空白点,也是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机遇所在。”



转型的困难与做法借鉴


01

缺乏人才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10万人口仅有1.1位康复治疗师,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个数据是30-70位。这其中固然有人才供需的矛盾,也包括我国目前的康复医学教育招生规模小,以及临床和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


康复医疗人才的输入最重要的两个途径,一是,现有医院内部各专科医师向康复科的转移,二是,康复治疗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周明成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在这个方面“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原杨浦区老年医院)”周明成院长介绍到,我院专科医师在之前的老年疾病诊治中已经意识到了康复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他们对转型持积极态度。为达到三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和各级各类岗位要求,医院85%以上的适岗人员主动参与现代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培训,进行二次创业。


医院鼓励符合专业条件的专科医师报考全国康复专业技术资格康复主治医师考试,通过率达到66%,先后有46名临床医师获得了康复执业资格。


按照标准,康复医院每床需配备0.4名康复治疗师。转型初期,医院只有20名治疗师,此后,医院采取多种途径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从2013年开始,医院每年都会招聘10到20名本科毕业生,目前科班出身的治疗师达到60名。医院还鼓励护士参与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这样下来,两年中康复治疗师(士)达到126名。



02

从康复治疗下手,积极做好转型准备

本次率先完成转型的西城区展览路医院,是始建于1960年的一所二级综合公立医院。有业内人士介绍,西城区展览路医院之所以能首个完成转型,是因为该医院早在2009年就开始自主往康复医院方向改革,虽然定位还是综合医院,但很多康复医院所需的基础工作早就开始筹备了,人员框架等也在先期就搭建起来了。

现在,展览路医院已形成以骨科术后康复为特色,涵盖心脏、脑血管病、妇科疾病等多个康复亚专业、多科室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康复服务体系。累计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兴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的转诊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21万人次。


03

提高服务质量,真正赢得患者的信赖。


加强科研康复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目前, 二级医院和二级及以下的康复机构, 康复治疗设备简单, 徒手治疗较多, 可利用的设备不多且低端, 导致服务能力不强, 服务水平较低。因此, 要加强康复领域发展,就需要引进或借鉴国外先进的康复器材和技术,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借助“互联网 康复”,提高服务效率


利用互联网 康复, 整合资源, 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网络进行监测, 开办网上教学与远程会诊。利用康复治疗师专享平台, 让治疗师上门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真正做到居家康康复;推动康复医院与综合医院的资源整合与对接, 完善广东省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做到“防、治、康”三结合。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与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院等二级医院在转型康复医院的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在转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信转型期的阵痛不可避免,但趁着转型的东风,康复医院一定大有可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