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输液,很多人觉得治病效果相当不错,比吃药打针都要见效,甚至有人认为输液可以给血管“洗澡”,有避免血管堵塞、疏通血管的作用。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输液真能疏通血管? 要弄清楚输液能不能疏通血管,首先要明白堵住血管的是什么。 堵住血管的是什么? 身体中造成血管堵塞的物质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它们不仅会刺激炎症的产生,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还会慢慢地在血管内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长”在血管壁上,并且越积越多,最后形成血栓。 按照医学理论,血管上的斑块应该让它稳定在那里,再通过降低血脂延缓它的增长,而不是去招惹它,以免它掉落后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或肺中,引起脑梗或肺栓塞,危及生命。 输液能通血管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 且不说斑块不能轻易招惹,退一步讲,即便真要疏通血管,也应该溶解血管壁上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然而输液并没有这个作用。 但也许有人会说,输液之后确实觉得血管通畅一些,这是为什么? 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如果口服药物不能达到效果,医生就会根据病情给病人输液。所用药物多是“活血化瘀药”或“扩血管药”,它们能使血管扩开,血液粘稠度下降,血流通畅。但这只是短时间内的效果,是治标不治本的。 不仅如此,这些药物输进血管后,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使用了“血管被扩张”、“血流被加速”这些能力,等真正发生脑梗死需要输液时,往往容易出现药物耐受,导致效果欠佳,错失抢救机会。 所以不要相信“一年输液两次能通血管”的谣言,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盲目输液危害大 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体后会被巨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而吞噬了微粒的巨噬细胞会增大,形成肉芽肿(一种结节性病灶)。 有学者对一具生前输液40L的尸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尸体仅在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 如果经常输液,药液中大于4um的微粒会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部位的毛细血管中蓄积,造成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炎症、过敏等。 长此以往,会直接造成微血管堵塞或出血、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后果,甚至可能致癌。 输液也是对血管的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可能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静脉血管硬化。 疏通血管 这2种方法才靠谱 如果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者严重狭窄,做血管介入或溶栓治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血管。 血管介入 血管介入是将取栓装置送到血管闭塞处,进行机械性碎栓或取栓,从而达到疏通血管的目的。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有静脉溶栓治疗和动脉溶栓治疗之分,但两者都是通过溶栓药物对堵塞血管的血栓起到溶解作用。其中动脉溶栓治疗是直接将溶栓药物通过导管送至血栓内部或血栓附近,使其有效地针对病变血管,提高血管再通率。 溶栓治疗虽然是学术上已经肯定的治疗方法,但溶栓药可能会使人产生表浅部位出血或内脏出血等不良反应,不过相比起血管再通率,出血的概率相对较低。 【小贴士】 突发血管堵塞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尽早开通血管,以免增加患者猝死几率。 患者一旦发病,要及时让患者平卧,使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同时拨打120,让专业的医护人员过来处理,最好不要自行送医,以免途中出现意外,延误病情。 日常3招 吃出健康血管 少吃“好吃的” 吃起来越香,口感越好的食物,往往脂肪、糖等物质的含量比较高,而高脂、高糖食物又是血管的 “健康杀手”, 它们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也容易使胆固醇、血脂等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被堵,血流不通畅。 吃点血管“清道夫” 三七含有21种皂甙活性物质、17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3种抗癌活性硒等,是中草药中的一颗明珠,具有止血散瘀、造血、抗血栓、抗炎保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重功效。 芹菜富含钾元素和芹菜素,常吃芹菜,尤其是芹菜叶,可辅助调节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烹饪芹菜需注意少油少盐,以免削弱它的功效。建议将芹菜凉拌或榨汁食用。 海带富含碘元素、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能与血液中有害物质结合,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但海带性凉,体质寒凉的人不宜多吃凉拌海带,可加热中和凉性。 燕麦富含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不仅能增强饱腹感、延缓饥饿,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建议将燕麦与大米一同做成燕麦粥食用。 纳豆是黄豆经过纳豆菌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它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还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多种食物“混搭”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都建议饮食多样化,每天最好吃十种以上的食物,包括奶类、豆类、鱼类、肉类、蔬菜水果类等等。每样都吃一点,什么都不过量,才能真正做到饮食均衡。 此外,远离烟酒、适当运动、多吃水果蔬菜等老生常谈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保护血管,应该尽可能地坚持。 输液并不能通血管,相反,经常输液还可能对血管、心脏、肝脏等多个器官或组织造成伤害。血管畅通,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十分重要。 |
|
来自: singer0852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