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论语.季氏第十六片段》有感之(22)---“世故人情的三大原则 ”(上)

 心静是水的收藏 2018-09-19

     【原文今译】

    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善于奉迎的人交朋友,同阳奉阴违的人交朋友,同尖嘴利舌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二,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宴乐,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乐趣有三种,有害的乐趣也有三种。以节制礼节为乐,以宣扬别人的长处为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乐,是有益的。以骄奢淫逸为乐,以游荡无度为乐,以聚众宴饮为乐,这是有害的。”

   三,孔子曰:“侍与君子有三愆(qia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为之瞽。”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犯三种过失:不该说的话却急于先说,这叫心中急躁;应该说的话却不说,这叫故意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贸然开口,这叫有眼无珠。”

   评析应用】

    一,第一段论语主要论述了交友之道。

     友情就像甜美的甘泉,滋润人们的心田,朋友的关系能够超越家庭、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甚至过节的界限,通达于四海。中国人有推崇朋友的优良传统。在古往今来的实际生活中,有重情于金钱财势者,有为朋友牺牲性命者。“俞伯牙奉琴谢知音”“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刘禹锡柳宗元患难见交情”、、、至今为人们传颂。真诚的友谊人们给了他一长串美好的名字:“莫逆之交、忘年之交、布衣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神来之交、心有灵犀一点通、、、”虚伪狼狈之交,人们总是加以鄙视和谴责,称其为:“势利之交、市侩之交,酒肉朋友、小人之交、狼狈为奸。”注重道义,珍视友情是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

    世界上没有一条腿能够独立的凳子,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生不求人,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需要朋友的帮助。我们有许多伤心烦恼不愿对妻子儿女诉说,但却可以对朋友相倾。然而,要相交一个好朋友也很不容易。朋友彼此间没有强制性的权利和义务,有的仅是道义上的情趣和共振。道义和情趣遭到破坏,友情就会变得疏远至于终结。所以孔子认为“诚信实在”是保持友谊的关键。只有忠诚信实的朋友才可以久而长青。与朋友相处,需要理解和宽容,理解宽容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有了理解,朋友之间才会心灵相通,牢不可破,一旦为友,则珍生相依。

    二,这段论语主要论述了儒家以道德、义理来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以实现道义为快乐,其乐高于荣华富贵。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趋向。快乐是人生追求得到满足后的报酬,人生没有追求就没有快乐,追求的目标不同,则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孔子从道义出发提出了三种友谊与身心的快乐方式。

    其一,懂得用礼乐来节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不偏不倚,平和冲融,不放纵形骸,不过度娱乐,从平缓幽美中寻得愉悦满足。

    其二,喜欢称赞人家的好处,对别人的优点长处由衷的心悦诚服。但是要真正做到却非常之难。我们民族有个缺点就是爱说别人的“不足”喜欢议论他人的长短。所以才有“谁个人前不说人,谁个人后无人说”的叹息。于是道德上就有了隐恶扬善的要求,有了“闲谈莫论他人非”的告诫。朋友,家人,下级出了差错,则“逢着癞子莫说光”关起门来好好劝,不要到处去张扬。过去官场就有“扬善公庭,规过私室”的讲究,这不是虚伪,这是一种作做人的修养。道人之善,扬人之长,学人之优是一项成功人士的良好修养,没有这种修养则有好多坏处,其中之一就会引起别人的不信任和反感,因为人们大都记得“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三,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是一个识时务的圣人,他懂得依据事物所发展的客观形势,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到“量时适变”用现在的话说“与时俱进”。这段论语就是从语言的觉度来论述“说话”的原则。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话不当将是一种过错,后果堪忧。孔夫子认为说话特别是对上司说话最容易犯的有三种过错。

     其一,爱出风头,为了说话而抢着说话,只顾自己说得出口,不顾及别人爱听不爱听,这样显得轻浮,没有涵养。为了表现,但却玷污了自己。

     其二,该发言时不说话,显得没有勇气,给人的感觉虚伪,隐曲,失去别人的信任,以后再也没人信任你。

     其三,不顾别人的情绪,只管喋喋不休,显得不尊重别人,说了话不但不起作用,而且还引起别人的反感。要使别人理解你,信任你,把握说话的时机是很重要的,这就要看你的眼光了。

     话说得好,关键是要符合论事的主题和当时的情境,与别人说话要看人家的反应,“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然后选择恰当的话题和方式,才能收到圆满的结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并不一定有其贬义,不看对象说话,就是对牛谈琴,空费力气。总而言之“识时务者为俊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