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一部尘封了200多年的“禁书”?却被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夏1289辉 2018-09-19

在我国有一部被查禁了200多年的“禁书”,却被世界学者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因为它整整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早了126年。

中国一部尘封了200多年的“禁书”?却被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它甚至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它就是明朝大儒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连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都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明夷待访录》主张国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中国一部尘封了200多年的“禁书”?却被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1663年,“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为:“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所谓“明夷”是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对封建的现状,进行了很尖锐的批判,而且是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

中国一部尘封了200多年的“禁书”?却被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明夷待访录》计有论文21篇。《原君》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法》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

中国一部尘封了200多年的“禁书”?却被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