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在看影视剧或者课文的插图的时候都会看到,中国古代的皇冠总是会带着一串珠链,像个门帘子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呢?今天小编就来给讲述一下这个珠链的来历。 那一串像项链的东西其实叫做“旒”,古代的皇冠叫做冕旒,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非要在头上放上一串珠链在去见人呢?这么傻B,难道是遮阳避暑,或者是长的太丑没脸见人?不过按照史书的说法,古代的皇冠,也就是冕旒的设计不仅是为了美观,而且体现了皇权至高无双,我们先说说冕旒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皇冠主要由“旒”、“缨”、“冕板”等零件组装合成,其中冕板就是皇冠顶部的长方形木板,这种木板前面低,后面高,寓意着皇帝要低头普查民意。旒就是悬挂在冕板前后的珠玉帘,材料一般是五彩珠玉。 因为冕板的前面低,后面高,带上去会让人总感觉自己往后摔倒。如果再加上一串珠链就可以平衡重量,这样的话皇帝的头就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很特么重,由于悬挂的珠链非常的容易抖动,所以皇帝不能乱跑,必须慢慢的走路才能保证皇冠的稳定性。古人以此提醒皇帝不可以心浮气躁,要是时刻仪态端庄。 《周礼》说“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影视剧里只有皇帝菜能佩戴这个冕旒,但是实际上在古代,并不是只有天子才能戴这种皇冠。上至天子,下至大夫,只要在政府办事的人都可以戴这种皇冠,只不过天子的皇冠有十二串旒,是所有王宫贵族当中最多的。那为什么要用十二串旒呢?不是六十六或者八十八,那多吉利啊! 按照《周礼 司服》的解释,十二串寓意是:日、月、星、山、龙等天地间十二种元素,反正是上至宇宙星球,下至人类的性格偏好,全都齐了。皇帝就是要控制全宇宙的一切。幸好那时候的人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什么的,不然估计古时候的皇帝都是死于颈椎病了,本来皇帝的平均寿命就不长,只有40多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