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大学都要作业查重了!教育部“增负”本科生受得了吗?

 李功随 2018-09-20

在本科生中总有“四年下来也没学什么”的感叹。考核松懈的高校,看似“为了学生好”,实际上并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反而因为学位“掺水”而让社会、甚至学生本人看不起。“增负”对学生和学校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现在上大学可要老实点儿了,抄作业要经受反抄袭系统的考验了!

据媒体报道,自2018年秋季入学开始,清华大学将在全国首推课程作业查重服务,方便教师查处不认真完成作业、投机取巧的“水货”学生。堪称本科生“脱水”的重要步骤!

就在本月初,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显然查重服务是落实《通知》精神的“狠招”。

《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学习过程考核强调平时作业、小论文、阶段测试的评估,而不是仅仅以学科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尺度。

其实,在英国,类似的反剽窃系统、软件早已成为大学本科阶段的标配,而且规定,引用文字占论文、作业字数15%以上就属于侵犯知识产权。

《通知》更“狠”的是,连有意放学生一马的“清考”也取消了。

这样一来,大学生平时不上课、期末突击复习过考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

对大一新生而言,教育部和大学的“新政”限制了他们高考后“大松心”的时长。

以往本科阶段成绩总是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大一、大二时分数不高,大三以后成绩突飞猛进,但总平均分并不理想。

显然,分数不高的本科前两年,学生还沉浸在高考后的松弛阶段,再加上学校、院系、任课教师要求不高,好歹也能混下来。

这种“严进宽出”的积弊,延迟了大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习惯养成,从炼狱式的高考圈禁,到天堂式的本科放羊,学生从一种迷失走向另一种迷失。

从另一方面考量,“严进严出”的大学体制有助于国内高等院校提升质量和美誉度。

考核松懈的高校,看似“为了学生好”,实际上并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反而因为学位“掺水”而让社会、甚至学生本人看不起。

在本科生中总有“四年下来也没学什么”的感叹,客观上加速了优秀学生的外流。

“增负”不会压垮本科生,相反,有助于学生自立意识的习得,不与抄作业的学渣为伍。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国际教育知名专家,尚德在线教育海外合作高级总监,资深自媒体人,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