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正世界假设理论:真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疯疯侠 2018-09-20
  大家可能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每当网上曝出性侵事件的时候,在围观的吃瓜群众中,总会有人跳出来表达这样的观点,一定是她穿的太暴露,谁让她晚上走夜路的,这个人本身生活就不检点!

  为什么总有人质疑受害者

  其实不只是性侵事件,我们也可以在很多关于车祸、贫困、疾病等新闻的讨论中发现类似的声音,为什么在一些恶性事件发生之后,会有人反过来指责无辜的受害者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心理学概念——公正世界假设。

  1966年,心理学家勒那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72名观察员,让他们观察一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且在观察结束之后对学习者作出评价,在观察过程中,每当学习者犯错就会受到痛苦的电击惩罚。

  讲道理的话,电击是一种惨无人道的行为,被电击的学习者无疑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但是在观察结束之后,一些观察员却纷纷指责学习者太笨了!

  公正世界假设理论

  心理学家用公正世界假设理论解释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总是天真地认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行善的人最终会收获奖励,而作恶的人最终会遭受报应!

  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概括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很多人抱有这样的信念,命运是可控的,只要做个好人就能保一生平安,但是真实世界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天灾人祸时有发生,这时候如果一个好人遭受灾祸,就违背了人们心中的公正世界假设,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恐惧,同样作为好人的自己也可能会遭受无妄之灾!

  为了消除这种恐惧,一部分人就会下意识地相信受害者是活该的,他们指责和贬低受害者,把受害者描绘成一个坏人,让整个事件变得合理,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从可能成为受害者的恐惧当中解脱出来,重新沉浸到好人一生平安的幻想中。

  但这同时也会让无辜的受害者受到来自吃瓜群众的二次伤害,有时候这些对受害者的指责甚至还会让大家忘了那个最该被指责的人到底是谁。

  公正世界假设理论虽能解释那些对受害者发出质疑的言论,但是,不能作为键盘侠们的“支柱”,要知道如今的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之大,所以我们更要客观理性的发表自己的言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