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斯科日记|本雅明

 诺南 2018-09-20


《莫斯科日记》,2014
本雅明 著 郑霞 译
本雅明作品系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26年12月25日


我已放弃凑合着说我那有限的、结结巴巴的俄语,并且暂时不打算继续学它,因为我在此地急需时间做别的事情:翻译、写文章。


要是下次再来俄国,我得带上一些事先学会的语言知识,否则肯定是行不通的。不过,既然我眼下并不想为将来制定积极的计划,所以,我并不确定这一点:说不定将来情况有变,也许比现在的情况更不利,那时学俄语对我来说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至少,我的第二次俄国之行得做好文学和经济方面的充分准备。

迄今为止,不懂俄语从来没有像在圣诞节的第一天那样令我感到烦恼和痛苦。当时,我们在阿丝雅的同屋那里吃饭——我出钱买了一只鹅,为此,我和阿丝雅几天前还吵了一架。现在,鹅被分成几份盛在盘子里端上了桌。做得不好,太老。饭是在一张写字台上吃的,围坐了六至八个人。席间只说俄语。冷盘不错,是一道犹太风味的鱼,汤也很好。


《莫斯科日记》 Elena Donets设计


吃完饭,我走进隔壁的房间,睡着了。醒来后,我继续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满心忧伤,眼前又一次(经常如此)浮现起当年我读大学时从慕尼黑去往塞斯豪普特的情景。

后来,赖希或阿丝雅不时地试着为我翻译一些他们谈话的内容,可这么一来却叫人觉得加倍的费劲。他们谈论了一阵战争学院的一位将军,此人早年是个白卫军,内战时曾命令绞死所有被捕的红军,如今则成了教授。他们争论着该如何评价此事。谈论中最正统的是一位年轻、狂热的保加利亚女子。最后,我们离开了,赖希和那位保加利亚女子在前,阿丝雅和我尾随其后。我真是精疲力竭。


Asja Lācis阿丝雅和本雅明


这一天没有有轨电车。由于赖希和我不能坐公交车随行,我们别无他法,只得步行很长一段路去莫斯科艺术剧院。为了收集更多的材料来写《舞台上的反革命》,赖希打算在那里看《俄瑞斯忒亚》一剧。他们给了我们第二排中间的座位。我刚走进剧场,一股香水味就扑鼻而来。我没看到任何一个穿蓝衬衫的共产党员,倒是看到了在乔治·格罗斯的每一本相册里都能发现其身影的几种人。


这出戏彻头彻尾地体现了完全过了时的宫廷剧的风格。导演不仅缺乏所有的专业素养,也不具备演出埃斯库罗斯悲剧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储备。一种褪了色的、沙龙式的希腊风格似乎完全填满了他贫乏的想象力。音乐简直没完没了,其中有许多瓦格纳的作品:《特里斯坦》,魔火。



吃完饭,我走进隔壁的房间,睡着了。醒来后,我继续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满心忧伤,眼前又一次(经常如此)浮现起当年我读大学时从慕尼黑去往塞斯豪普特的情景。


——本雅明|郑霞 译

Reading and Rereading


《莫斯科日记》,2014
本雅明 著 郑霞 译
本雅明作品系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本雅明的莫斯科之行可谓一次苦旅。他对阿丝雅·拉西斯的情是苦涩的,爱到深处,男儿柔肠,丈夫落泪;处境是艰难的,天寒地冻,语言不通,囊中羞涩。


然而,一个热爱着怒放于冰天雪地里的圣诞玫瑰的人,内心必定生动而丰盈,情致满满。随着一双敏锐的眼和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遥远的莫斯科走街 串巷,在剧场与影院逗留,在教堂与博物馆驻足,在闹市与乡野徜徉,在店铺与货摊流连。


尽管本雅明此次行程短暂,交往有限,但他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政治生态、经济形势、民众生活等诸方面的观察可谓深刻而敏锐,这段遥远的莫斯科记忆,因为这份苦情、细腻与忧郁,格外值得珍视。

本书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郑霞女士根据德文版译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