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拼的教育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8-09-20
 我们的教育似乎从一开始就在比拼:孩子是幼儿园,就会有人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兴趣班或者补习学校学点什么;而到了小学,家长也一定会在孩子正常的学习之外,让孩子学点什么,什么奥数班,什么英语提高,顺便学习一些兴趣活动;而到了初中,家长就没有像小学那么淡定了,一定要自己的孩子从初一开始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牢牢地学好,有可能一定会参加课外补习班,到了初二,物理的补习也会跟上,甚至小中考的科目也会进补习学校学习巩固,至于到了初三,要补的科目就更多,要补的内容就更直接,生怕一不小心在中考的比拼中掉队了;到了高中又进入了更为恐怖的比拼之中,有多少孩子的周末是不可能在家里好好休息的?又有多少孩子的周末是要家长花了不少钱去补课?还是有多少孩子每天晚上的学习是要熬到十一点多,甚至更晚的?

       好像我们的教育从起点到高中,就是比拼,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不仅起点,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要成为所谓的成功者或者胜利者。这种比拼不仅家长的精力与金钱的比拼,也是孩子的身体、智力与心理的比拼,这种比拼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一定得等到某个阶段的结束,或者一个重要的转折完成才可能暂时告一个段落,家长与孩子是从一出生到高中,不,到大学,直到走上社会,可能才可以算结束。如此比拼最终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吗?问题是家长会说,如果他们根本什么都不做,而别人都在比拼,最终的结果未必会比比拼好多少,甚至更差,谁来负责?宁愿家长孩子从一开始就辛苦点,就麻烦点,就是为了不掉队,就是为了能够超过别人,就是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家长和孩子的比拼最终就一定能够有他们预期的好的结果吗?也许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只不过有一点家长是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如此比拼是否吃得消,如此比拼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因为如此比拼到后来可能不仅学习没有学好,身体也搞垮了?这还真的不好说。当家长的自己的头脑一定要清醒:自己是想要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努力学习的孩子,还是一个玩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都不管的孩子?如果一味地追求高的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是不可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的。

      比拼的教育不仅是家长和孩子在做,现在学校和老师似乎也跟着行动起来了。全国各地的学校,特别是那些高中校,所谓的名校,超级学校,不仅仅比拼的是老师的教学能力,还要比拼教师的体力和时间,有多少学校晚自习要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一点,早上要天蒙蒙亮就开始读书?有多少学校是要求教师陪着学生从早到晚一起自习、辅导,甚至还要督促学生上床休息,第二天叫他们起床-----学校如此比拼到底是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学校的声誉,有更高的升学率,有更多的学生考上更好的学校,这是生存之道。只不过学校和老师如此比拼是要付出身体的健康,休息的时间,牺牲与家人在一起宝贵时间,长此以往,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够承受得住的,一旦老师缺乏了上进的动力,缺乏身体健康的保证,缺乏了良好的心理支撑,后果会是怎样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当下比拼的教育不能不说是当下中国教育走入了歧途,或者说剑走偏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种情况,要及时因势利导,毕竟广大学生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广大老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