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濒湖谈医(166):服药后,症状反而加重了,怎么办?

 为什么73 2018-09-21

濒湖谈医(166):服药后,症状反而加重了,怎么办?

原创: 赵厚睿 濒湖草堂 今天

        周二下午最后一个小患者,是妈妈带来看咳的,小男孩已咳一周多,每天不分白天晚上地咳。我记得他去年找我看过一次,是不爱吃饭,现在依然身体很瘦弱,面淡白无血色,眼眶周围发青。

         这男孩最大的问题是一年到头反复感冒,反复咳嗽。这次咳得影响到吃饭,睡觉,有时咳得发呕。

        我察看了他的咽喉,两边腺样体肥大,但颜色还是红润的,不是鲜红的,没有肿胀化脓,只是原来的肥大。

        诊舌为淡红略白,薄白苔,润,诊脉为两手均缓弱无力,诊手心有汗,后背微汗,听咳声清脆,少痰几近于无痰。

         经过考虑后诊为风寒外感,给他开了三天的杏苏散汤。

        第二天下午,他妈妈给我发来短信:我儿子今天腿酸痛。咳嗽加重了,喉咙痛。这几天汗都很多(也就是包括看病前也汗多)。

        我给她沟通:是否有烧?是否爱喝温水?还是凉水?怕风不?舌头红了吗?

         微信消息是很局限的,我发一条消息,会等待一段时间,她才会回一个问题,所以不断地征询以上问题,教她如何辨别以上细节。

         但是孩子妈妈并不太容易理解这个医学现象,我只得给她开了两个方案,让她密切观察再运用:

        如果怕热,喜冷,饮凉水舒服,用银翘散作汤这个方子;

        如果怕冷,喜温饮舒服,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桔梗这个方子。

       第三天早上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信息问她:孩子病情如何?

       她回复:好一些了,还是汗多,咳嗽减少了。

       到中午,我再发信息询问:现在如何?

       她回复:咳嗽减少的。

       我问:用哪个方?

        她答:还是您之前那个方。没用后面的方。

       我要她关注喉咙痛的问题,如果这个症状出现,我再及时调整方案。


         这是小患者,一般都会发生较多的变化。需要医患之间密切联系,及时沟通。

          这里讲两个问题:

1.医患之间必要的沟通。

         有的医生,还有的是医学生,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幻想,以为中医就是悠哉游哉,一天到晚像李白、白居易一样的诗人,在游山玩水,喝一壶小酒,品一杯香茗,与三五好友谈笑风声,在病人的崇拜的眼光当中怡然自得,这一切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有的医学生公然宣称:他们将来的志向就是这样的医生。

        要知道在疾病面前,在患者的生命面前,是没有什么轻松可言的。疾病不论大小,生命是第一位的,所以小事都要当作大事。

        当然,临床上不是时刻都有大事,但是,作为医生,你难道不明白,很多情况下的小事不就容易酿成大事吗?

         医生的生活不就是一天到晚围绕疾病吗?如何没有疾病,医生这个职业就不存在了,那时候,我们的社会只需要养生专家了。

         相声演员方清平讲过一个段子,那时候,人们去找医生,通常是求医生给一个能死掉的法子。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最感痛苦的是活得太久了,而且最可怕的是没病!

        所以疾病是没办法,也没必要完全避免的,它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另类礼物。那么医生这个职业,本质上需要净化自己,否则,这个职业只不过是对社会人心的试金石而已。世态如此。


2.再来讨论为什么服药后却症状加重的原因:

       有几种情况都会出现。

       

       第一,病情本身在发展,只是当时没有表现出来。

        无论中西医,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只是医生对这个预料不足。

        有些时候是可以预料的,有些时候是无法预料的。这是客观事实 。

        有些医生自我吹捧,总是讲成功的故事,诉说自己如何料事如神,过五关斩六将,就不说关公败走麦城的事情。

          这种人不诚实。人格上来讲,不可靠。

        第二,病情加重的其他因素: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时候晚餐多吃一块儿鸡肉,夜半就会加重。

        天气变化,夜间受凉,往往感冒咳嗽加重。

         有的心脏病人,某一天心情不好也会加重。

        第三,不得不回避的问题,医生的误诊误治。

        医生能掌控的事情就是这个了。

        这里面包括了医生对疾病规律的认识,是否能在自己掌握的范围内预测到疾病的变化?

        预测不足,当然措手不及。

        当时判断不准确呢,误诊!


         什么是误诊?难道症状加重就一定是误诊吗?

          从病人角度来讲,一定是。肯定的。

          但作为医生,本来就不应该具有主观想法,当然不能带感情思考问题。否则,所谓妇人之仁,为病人带来的坏消息所乱,情绪上不稳定,反而坏了大事。

          客观来讲,我们遇到的症状加重可以有以下情况:

       (1)误诊是第一位的考虑。

           我们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方案是否合理,诊察是否正确?

          如果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毫不犹豫地跟病人沟通,坦承自己的失误。

          如果隐瞒,说一个谎言,后面就要用无数谎言掩盖。当一个医生形成这个习惯后,满心满口的谎言,会形成人格分裂。

         在征得病人谅解后,马上改正。

        如果病人不原谅,可以推荐他们去找更高明的医生,这样他们心理也好受一些。

       (2)症状加重,也有是排毒反映。

         这个答案,本来是一个有条件的解释。但往往变成了医生掩盖自己错误的遮羞布。

        那我们就来判断一下,什么时候是症状加重,什么时候是排毒。

       如果症状加重,那么绝不会只有一方面的加重,往往是全面的加重,包含了饮食,精神,睡眠,体力,四肢感觉,等等。

         如果只是排毒反映,应该是只有一方面的不适,其他方面都不错——

         比如,我遇到过的,全身冷的患者,我给他用了温补阳气的药物,结果一天拉十几次,可是拉过后精神很好,体力增加,全身一身轻松。

        有的孩子高烧不退,精神很差,我给他用过退烧药后,烧退了,身上起了很多红疹子,也不痒,精神良好,而且能吃能睡了。

        有的人一直低烧,疲乏无力,服用中药后会有一天突然高烧,但是精神较之以前要强很多,之后烧自动地退下去,完全恢复正常。

         ——这样一些表现才叫作排毒。     


         所以对于排毒反映,不要急着去干扰它们。它们会自己消退的。

         有的人一看病情加重,赶紧用西药去制止这些症状,这就坏事了!

         本来有排毒趋向的病情,在用药压抑之后,反而又会加重。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患者怎样才能判断这些症状到底是哪一种呢?要知道,这些问题有时连医生都看不准啊!


        所以,我的看法是,必须保持医患之间的及时沟通,提高警惕!

        这种沟通是一种专业细节上的沟通,绝不仅仅是一声问候,一点语言上和情感上的关怀。


        专业细节上的沟通是繁琐无味的,但是医生必须习惯。他必须习惯于反复询问,反复诊察,反复思考,反复推翻自己,重建自己。

         对于医生而言,这应该是他的职业素养。

        如果一个医生尽心尽力形成一种习惯了,他的水平要提高是迟早的事。

==============================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解:脏结的定义。

       脏结无阳证,少阳气,多死证。

       脏结与肿瘤相关,久病,所以素有痞。

        因是久病不治,所以发起来不可收拾。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原则。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