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堂丨陶渊明的诗性人生(下)

 文冠厚朴 2018-09-21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们今天接着讲:陶渊明的诗性人生。

8

陶诗之所以写得这么好,阅读大量的书籍,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无论多伟大的作家,首先要做到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才能把作品写好。有的人博览群书成了著名学者,有人成了著名作家,有的人啥都不是。 陶诗之所以至今还能打动我们,是因为他的率真。他那种纯真的心境,那种高洁的品格,被写进了诗歌当中。

陶渊明非常重视率真,他在《劝农》中说:“傲然自足,抱朴含真”。这个“真”当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又说:“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一首》 )。在《饮酒》诗中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他很叹息,整个世界很难再找到纯真的人了。 在《感士不遇赋》中说“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纯真的风气一去不复返,到处都是虚伪。 

虚伪倒罢了,关键是到处都是罪恶。这是让陶渊明感到很痛心。所以他自己守真。无论世间多么污浊,他坚守自己的纯真。

说到他的率真,有一个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

《宋书·陶潜传》: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 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 有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陶渊明不懂音乐,还收藏了一张琴,这个琴连弦都没有。 喝酒喝到恰到好处的时候, 辄抚弄以寄其意。无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来拜访他的,有酒就拿出来,往往陶渊明自己就先喝醉了,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像王弘这样的人,不让拜访就等着他。漉酒,我们知道是从酒糟中漉酒。陶渊明怎么办的呢?把头巾拿下来滤酒,酒过滤完了,头巾呢,又扎上了。

我们读陶渊明的诗歌,觉得这个人很好玩是吧,你没有见到真人啊!见到真人你就觉得不好玩了,满身酒气!那个头巾,半年没洗了,然后已经挤了五十六次酒了。古人可能不在乎吧。

这个故事被李白写到了诗歌中——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把陶渊明的故事写成了一首绝句。“我醉欲眠卿且去”“畜素琴一张”显然是一种行为艺术。那个琴上没有弦,他还在那拨弄、哼唱,这不是行为艺术嘛! 李白这首诗写得真烂!幸亏是李白写的,如果是我写的,大家就会说:“什么破玩意儿!”这就是欣赏的歧视。 他的率真还体现在哪里呢?有时候没钱没吃的了,就去乞食,也是一种自嘲。

乞  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饿得不行了,我只好出门啊。到底往哪里去呢?就随便走吧,走着走着就到了这个村里了。敲门,人家一看,“哎,这不是陶先生嘛,你来干什么呢?”“我来玩。”主人知道我是来要吃的,说:怎么能让你白来呢,你还是带点东西走吧,先吃完再带点。在我们家吃吧,吃完中午饭,晚上也别走了,晚上吃完饭再走吧。”一直吃到晚上才走。“情欣新知欢”,又结识了新朋友,非常高兴。“言咏遂赋诗”,一高兴就写诗。感谢你给我东西吃,就好像当年的韩信,韩信当年作为一个公子,也不干活,也不种田,到处游走。幸好有一个老太太——漂母,在江边漂洗丝绸的一个老太太,经常给他饭吃。)“愧我非韩才”,你对我的情意非常好,可惜我不是韩信那样的人才呀。“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戢”就是翅膀收敛),这辈子不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了,我死以后再报答你吧。最后两句是开玩笑的。非常的率真。

他的率真也得到了后人的回应。苏轼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想去做官就去做官,做一个彭泽令,并不觉得做官丢人。)欲隐则隐(想隐居就隐居,就回来了)不以去之为高(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回家就种地嘛。)饥则扣门而乞食(饿了就随便敲开一家的门。)饱则鸡黍以迎客(饱了就来了客人在家里喝酒。)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从古到今,大家对他都非常的赞赏。)就是赞赏他的率真。元好问在《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也说:“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无非就写到两个主题,饮酒,归隐田园。)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陶渊明哪里是作诗啊,他只是把内心的纯真表现了出来)。

朱光潜《诗论》专门有一篇论述陶渊明: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陶渊明首先把自己变成一首诗,然后写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诗。比如说,我们看他写的诗是诗,是吧?《五柳先生传》也是诗啊,《归去来兮辞》也是诗啊,《桃花源记》也是诗啊。就是说,他真的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哪怕是他写的散文,实际上都是诗歌。

袁行霈《陶谢诗歌艺术的比较》:陶渊明就是一个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就是说,陶渊明本身就是一首诗。陶诗是写心,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以上这两位学者都指出了陶渊明一个特点:他本身就是一首诗。那么写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诗。

陶渊明能够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非常淡泊,我称之为无往而不乐(你不能改变人生,却可以改变心情。草屋八九间都被烧掉了,很快乐呀!我迁到南村去就行了,我早就想到南村去了。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

陶渊明《时运》:“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手里拿着一杯酒就可以高兴。)“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我有很多的爱好,但是隐居的生活是非常的快乐。)“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要管明天。)“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今年你不快乐,那明年你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得欢当作乐”(高兴的时候就赶紧高兴),“斗酒聚比邻。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珍惜眼前的快乐)。这个有点受《古诗十九首》的影响~

这种快乐是内心的,一种精神上的快乐,而不是物质上的,他实际上给我们中国的读书人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精神家园创始人:陶渊明

Q:《诗经》能给我们一个精神的家园吗?

A:《诗经》305篇,很杂乱,作者也不统一,不能给我们一个精神安定的场所。

Q:那么《楚辞》能是我们精神家园吗?

A:不能,假如我不高兴,就去朗诵《离骚》,越朗诵我越难受,最后就徘徊,我是自杀呢,还是自杀呢?我是学屈原呢,还是学彭咸?我还在那里纠结。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还是会消沉。只有到了陶渊明,我们才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课本上说: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课本不是骗人的。

9

那么问题来了,他既然把精神家园构筑得这么好,为什么当时不被人们接受呢?我们看,当时笼罩整个文坛的,是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还有鲍照),没有陶渊明什么事。在此之前是华丽的太康诗风(比如说,陆机,还有潘岳)。

刘勰的《文心雕龙》写成于宋齐梁陈的萧齐末年,它竟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陶渊明。这么一个伟大的作家,在一部伟大的文学理论作品当中,竟然没有被提到一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连他好朋友颜延之都不理解他,颜延之在《陶征士诔》中说陶渊明“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就是陶渊明这个人学问很杂,他没有专门的师法和家法,“文取指达”,什么意思?他的文章只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足够了。)翻译成现代话:他写的文章都是大白话。

陶渊明写的这些东西,和颜延之的风格,和整个时代的风气,相差太大了!(我们知道颜延之风格就是错彩镂金啊,极尽华丽之能事。)

在当时华丽的风气之下,陶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风格显得非常另类,所以他不被接受。这第一点就是:文风另类。

10

第二点,他的思想也非常独特。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玄学、老庄思想,陶的思想很怪,内心应是儒家,我称之为内儒外道,所以他的思想和当时的风气也不一样。 这是他在当时不被接受的第二个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写于梁代初年的《诗品》提到了陶渊明。钟嵘《诗品》把古今诗人分为三个档次,上品、中品和下品。陶渊明在哪里?中品(哎呦,还不错)。因为上品只有十几个人(谢灵运、陆机、潘岳这样华丽文风的)。钟嵘把他放到中品,很客气了。

《诗品》称渊明为“宋征士陶潜”,这个大家又觉得很奇怪,陶渊明不是东晋时人吗?陶渊明是晋、宋之间的人。他生在东晋末年,死于刘宋初年。这就不好办了,到底如何划分?陶渊明在刘宋政权建立以后,再也没有做官,他的内心对东晋政权是留恋的,所以我们尊重他个人的愿望,称“晋陶渊明”。

什么叫“征士”?因为刘宋政权征他出来做官,但是陶渊明拒绝了,所以叫做征士。


钟嵘评价他说:“其源出于应璩”(应璩是三国末年诗人,风格比较通俗。)“又协左思风力”(又具有左思的那种慷慨的风格。)“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篇幅都很短小。)“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陶渊明有个缺点,大家都感到很遗憾,写得太质朴、太直白了!所以不能入上品。) 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钟嵘为陶渊明辩护:咱们觉得他写得很质朴、很直白,其实呢,陶渊明他有个别诗写得风华清靡。什么叫风华清靡?风格很华丽,很柔美。

他举了两个“栗子”,一是“欢言酌春酒”(《读山海经》的第一首,上期已讲过),二是“日暮天无云”(《拟古》九首的第七首)。钟嵘非常帮忙啊,非得从陶诗中找出华丽的诗歌来。找得还挺准确~:

欢言酌春酒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这首诗风格和《古诗十九首》非常相近。日暮天无云,春风也非常柔和。佳人就喜欢很清爽的夜晚(“美”指喜欢),唱歌唱到天亮。唱完了还要叹息,这种情感让我们感觉非常感慨。美人就像什么呢?就像云间的月亮一样皎洁、美丽,但最终还是被云遮住了。灼灼叶中华(huā),就好像绿叶中的花朵,最终还是会凋谢。人生和花一样,都有一个青春绽放的时期,可都不会长久的。

陶渊明的风格是平淡自然,当时主流的文风是风华清靡。和陶渊明的这种质朴直白,显然水火不相容,所以他不被接受。

11

陶渊明后来为什么被接受了,而且被无限地推崇呢? 这与两个人有关系,第一个人就是萧统,第二个人就是苏轼。

萧统——完整地保留了陶渊明的诗歌。(陶渊明的诗歌既然当时不被接受,那么很容易就散失了呀,很容易流传不下来呀!)为什么完整地流传下来了?有个土豪叫太子萧统非常地喜欢陶渊明的作品,认为“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京”是大,就是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写得太好了。)而且,他赞赏陶的品格: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嗜其文到一种什么程度呢?不能释手啊。痛恨和陶渊明不是一个时代。萧统用一己之力收集了全部的陶诗(连他认为不好的都收集起来了,“白壁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陶渊明有一篇著名的赋——《闲情赋》艳情赋,写对女子的慕恋之情。虽然他认为不好,还是保留了。)

整个时代都不重视你,但你只要有一个粉丝就行了前提:这个粉丝是土豪。)粉丝完整保留了作品,并作序,写《陶渊明传》。

渊明头号粉丝

苏轼——传至北宋,又出现一个粉丝,苏轼对陶渊明推崇至什么样的地步呢?“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陶渊明在唐朝都不受到重视,苏轼说:我只喜欢陶渊明一个人的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表面上看起来质朴,实际上非常华美。)“癯而实腴”,(表面上很骨感,实际很丰满。)“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曹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这些人),“皆莫及也”(李、杜比他差远了!被甩出好几条街去。) 然后,“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篇”(陶渊明流传到现在的诗也就是120首,苏轼和了109首。)“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苏东坡啥意思呢?李白、杜甫的诗歌都不如陶渊明,我写的诗和陶渊明差不多!这一点高超的技巧,大家要学会。

到了元好问,他也非常推崇陶渊明:“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的诗歌非常天然,万古常新,这个“一语”是一句话,哪一句话呢?我们不知道,大概是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且这句原来有版是:“悠然望南山”,苏东坡说:不对,应该是“悠然见南山”。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不敢说别的了,那就“悠然见南山”吧)。

陶渊明曾经说:阴历五六月中,大夏天啊,大夏天,北窗下卧,阴凉地里。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羲皇”是伏羲。那个时候是原始社会呀,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太快乐了!)明明是“北窗”,元好问为了平仄关系,改成“南窗”。

12

陶渊明有一种先知的色彩。我们知道,后来儒、释、道,三教合一。陶渊明本身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比如说,他不喜欢佛教,实际上他也受到佛教的影响。他喜欢老庄,他骨子里又是儒家。所以他本身就是一个三教合一的典型。当时的人觉得他很奇怪,但是后世觉得他非常合适。所以他具有超前的思想和超前的风格。

什么叫超前的风格?文学的发展必然是追求华丽的,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一开始就平淡了,可是他的平淡是在华丽的背景下产生的。他是一种华丽的平淡和平淡的华丽,也就是说,他早就结合在一块了。他的风格是超前的,他的思想是超前的。发展到一千年之后也正好合拍。所以他是非常幸运的,我们称之为一种奇妙的结合。

课本:平淡之中见绮丽。(“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把雪的轻柔之美给描绘出来了,只有十个字。就是说,雪在下的时候,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声音啊,然后忽然一看,天呐!天下大白,就是窗外整个全白了。这样一种很轻柔的、很惊艳的细节,给描绘了出来。)整体来说,陶诗的特点在平、淡、枯、质,又在奇、美、腴、绮。他把平淡和华美,完美地奇妙地融合在一块。这就是可欲而不可求,我称之为是风气与个性的奇妙结合。

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华丽的,而他是淡泊的,要表现自己的个性,表现一种平淡,但他不能突破这个风气,必须受到风气的影响,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结合。所以在文学上具有超前性,在思想上又具有超前性,为后人构筑了一个风格奇特的精神家园。再加上他自己的思想,内心本来就是儒家的,所以说,哪怕是思想激烈的人,也能够接受他。

也就是说,陶诗后来成为读书人的一个精神家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遇到什么样的疑惑,都能在陶渊明的诗歌当中,找到答案。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

我们会发现某些在眼下难以言说的现象却早已在别处获得了表达 ;那些折腾我们 ,让我们迷惘困惑的问题无一例外地访问过所有智者 ,这些问题在他们那里一个都没有遗漏 ,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才能 ,用自己的语言 ,结合自己的人生给予了解答 。

    你那点痛苦,陶渊明早就表达完了。让我们感觉困惑的问题,陶渊明都遇到了。

   陶渊明的诗性人生,我们就讲到这里,再见ヾ( ̄▽ ̄)~

上期回顾:讲堂丨陶渊明的诗性人生(上)

文章来源于彪叔国学

中华经典古籍库

微信号:jingdianguji

丰富自身文化修养

从关注一个好的公众号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