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在一封给女儿李嫣的信中,写到,“一百五十六次的积累让孩子更亲近自然。“ 他说:“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除了爱,排第二点的,跟所有的家长一样,我希望她是一个有才情的人。 比如,我们做科学观测,我们在十三陵水库的湖边选择了一个固定的地方,每年的24个节气那一天我们尽量全家一起,我的母亲,她的妈妈,还有我,还有她,我们去那个固定的地方做水温的测试,空气湿度的测试。如果是惊蜇,我们去找一个苏醒的虫子,我们会辨别植物。网上有张照片是我们一家人背着各种工具,背着很厚的《本草纲目》,我们日积月累下来,大概六年,一年24次,大概一百五六十次,风雨无阻。“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就要不怕麻烦,带孩子去经历和体验,这一点,李亚鹏的做法,真是让人敬佩。 可能所有的家长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让孩子发展得更好? 我们经常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拼尽全力,想让孩子在义务教育之外学会更多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更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让孩子“经历”。 现在,总有人谈“逃离北上广”,逃离一线城市紧张、快速的生活,去追寻“田园牧歌”缓慢、悠闲惬意的生活。 乍看起来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个人如果没见过北上广,那可能就没有所谓的“田园牧歌”。没有经历过紧张,又怎会真正知道安静的快乐呢?没看过另一番世界,又怎会真正知道自然的美好呢? 决定一个人最终能走到哪里,往往不是取决于他的体力,而是取决于他的眼睛能看到多远的地方。是画地为牢还是走遍山川大海,关键在于孩子的“眼界”。 有眼界才能无边界。
我家里有一个妹妹,比我小13岁,因为我年龄长她不少,我也非常地爱护她,所以我希望用我的经历来教导她,让她在以后的人生之中,不要走我之前走下的弯路,尽量绕开那些我曾经掉进去的坑,让她走得更远更顺畅。 那时,她刚刚中考结束,但她并没有放松下来,显得十分焦虑不安,压力很大。我知道这是因为中考之后她陷入了迷茫期,接下来,她面临的是,她能否考出一个好成绩,并以此来决定能否考一个比较好的高中,而高中这段关键时期,则又与她未来能考什么样的大学,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有非常大的关系。 我看得出来,她对未来充满了许多奇妙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她的脑海中横冲直撞,但是她无法决定,也没法选择。在初次面对未来人生选择的时候,她显出了极大的不安、慌张、惧怕和迷茫。 我安慰她:“你想的太长远了,要慢慢来,慢慢决定”,于是,就在那个节点上,在她中考后的一周,我带她出了一趟远门,一起坐上了去北京的高铁。我的目的是让她看看我们这个小城之外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带她看看这里形形色色的人,让她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来决定她未来的学习目标。 接下来,我来讲述,她在这趟行程中,提出的三个她自己的未来畅想。 在去往北京的高铁上,我给她买的是一等座,目的是让她能稍微舒服地休息一下。 不久,一位高铁乘务员过来,非常贴心地给我们准备了许多小点心,非常的优雅、礼貌。这位乘务员身着制服,显得特别精神、漂亮,整个人举手投足中透露出一种气质美,是一位漂亮而又成熟的女性。 这些,我妹妹全都看在眼里,她高兴地说,这就是她眼里女性活得最好的一种状态,漂亮优雅大方,又能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她的第一个畅想就是能去做一名乘务员。 她的第二个想法,来得也是非常突然,那天我带她到中关村逛逛,来看看这里的环境,中午落脚点是在一个麻辣烫的小饭馆里。虽是个小店,但装修不错,味道也很好,店里边人来人往,生意不错的样子。 妹妹边吃饭边跟我聊天,可能是受到这边创业氛围的影响,她跟我讲:“如果我没考上一中(她想去的那所高中),那我就来北京创业当老板。” 几天后,我带她去了故宫。故宫就像是一个微妙的连接点,庞大的紫禁城连接着历史和现在,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中国的过去,还能看到中国开放的现在,它们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融合。 正值暑假,人流量很多,也有很多各国的外国友人,在我带她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景点听到不同的语言,看到许多中国的导游们,从容地用英语跟他们介绍故宫的宏伟壮丽,外国友人们也不时地点头和导游交谈。 就在这时候,妹妹飘过来一句话:“姐姐,我觉得吧,我还是回去好好学英语吧”。 她说完这句话,我就觉得这趟北京之行没有白来,是有收获的。 她看到的东西越多,她的眼界实际上就会越高,她的想法也会有所调整。 在她说她前两个想法的时候,我其实都在心里默默地一笑,一是叹她还是太年轻张狂,只看到美丽的外表,却不知道背后的难。二是感到欣慰,尽管这些都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是她敢“想”,有想法,敢说出来,这就很好。 如果说她前两个想法都是停留在只看到别人表面上光鲜亮丽的话,那么她的第三个想法则是看到了内在,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她知道了,要达到眼前的目标,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看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为此不断奋斗,一步步地前进。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写道:“假如,你有幸在巴黎度过青年时代,那么在此后的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巴黎都会在你心中。“ 视野决定选择,一个开过眼界的人,与另一个没眼界的人做事的格局,自然是天壤之别,人也不会选择在他世界里不存在的东西。 我讲我妹妹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例子,实际上也只是为了说明提高孩子“眼界”,开阔孩子视野的重要性。 你带孩子看过的世界,会慢慢的渗入到他的血液和他的灵魂里面去,孩子有眼界,未来才更不会受限。 对于孩子,我们要努力地告诉他们,让他们去探索,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我们自身,我们眼界的高低实际上是孩子眼界的一个跳板,孩子无疑会先受到我们家长的影响,我们的视野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就会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因此,我们不能给自己设限,想到那些困难的事情就轻易放弃,更不能给孩子们设限。譬如说,虽然口中说着为他们好,却实际上替他们规划了未来的目标,或者是奔着当下最热门的职业去培养孩子,却放弃了孩子更加长远的发展等等。 我们不妨带着孩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多去看看,多去尝试,多去提升自己,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止眼前这么大,相信他们最终也会有自己选择。 毕竟,有眼界才能无边界。 |
|
来自: 溪边的树ge7647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