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墓解密:七帝八陵

 zqbxi 2018-09-21

年龄越大,越会对宋朝有好感。与大多数血雨腥风的朝代变更不同,大宋用“黄袍加身”完成了朝代的变革;用“杯酒释兵权”让开国功臣安享了晚年。还有难得的开明,皇帝再生气,也要遵祖训不杀进谏的文官。

从河南巩义市出发,沿郑洛公路西南行四十里,就到了一个名叫“龙洼”的地方。这里,四周台地层层,远处是簇簇青山,中间是一片平川。就在这平川上,有一座古代陵墓高高隆起,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墓地——“永昌陵”。

永昌陵统领着北宋皇帝的陵寝群——宋陵。

整个宋陵区的规模不小,散落在巩义市区和下辖的芝田、西村、回郭三镇。北宋有七帝葬于此(除徵、钦二帝被虏,死于北国之外),分别为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永安陵,统称“七帝八陵”。

还有后妃、功臣如包拯、寇准墓,据考证有300多座,是一个巨大的陵墓群。

在巩义市宋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遗迹保存较好的一座宋陵。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石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各1对,石马及控马官、石虎、石羊各2对,“藩使”3对,文、武臣4对。陵园四门外有石狮,南门石狮北有武士,南门内陵台前有宫人。

赵匡胤其实一直想迁都洛阳“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无奈大臣们反对,贵为皇帝的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在从洛阳返回汴京的途中行至巩县,他怅然四顾,决定选择紧临洛阳的巩县为他百年后的安身之地。

赵匡胤在位16年,49岁(976年)时暴死,生前没有安排建陵,死后七个月内建陵,安葬,以后的七个皇帝也都遵这一祖训,去世后七月内建陵安葬。

当地传说,在下葬宋太祖赵匡胤的正午时分,忽听“镗唧”一声,一只白兔飞跳过来,正好撞着铜锣。接着又听“扑嗵”一声,一条大鲤鱼从空中跌落鼓上。东边山上还蹦出一个石人,面向灵柩似在默哀。

这些异常征兆表示,赵匡胤之死已为上帝所知,于是有人说,这是“上天示兆、神人来吊”。因此,后来宋陵的每年祭品,都少不了鲤鱼和全兔。而东面的山也改名“石人山”,于是“玉兔敲锣鱼打鼓,山上石人奠君主”的说法,便在陵区流传开来。

宋代文官以宰相为首,武官以枢密使为首,上朝排列次序文官在武官之上,因而陵墓石刻中文臣像居北、武臣像位南。石象中的文、武臣服饰相同,其区别仅在文臣执笏板、武臣拄长剑。文武臣头戴三梁或五梁冠,身穿长袍,腰系方块玉带。

陵园四门外各有一对石狮。石狮左牡右牝,牡狮卷鬣,牝狮披鬣。

南门外二狮为行狮、立姿,相顾对视,东、西、北门石狮皆蹲踞昂首,镇门武士1对,位于陵园南门之外、石狮之北,武士像高大、勇猛,头戴盔,身著甲,手执兵器。

宫人2对,分别位于南门内、陵台前。宫人戴幞头,穿窄袖长袍,面部清秀,似为宫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