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运城·永济普救寺舍利塔
年代:隋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形制、特点: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空心砖塔;现状:1965省保
莺莺塔,原名舍利塔,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东三公里峨嵋塬头上的普救寺内。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始建于隋唐,一说始建于北朝时期,原塔即建于十六国时期的河东蒲坂塔,后因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中主人翁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处,故人们称它为莺莺塔。明嘉靖明嘉靖三十四年,河东大地震,原塔被摧毁。现存之塔是大地震八年后(1564年)重建。 重建之塔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线形式,仍保留了唐塔的特征。 莺莺塔造型朴实大方,全砖构建,塔基和内外皆呈方形,外观为方形角密檐楼阁式,体形是多层空心。塔基呈正方形,全塔共13层,高36.76米。一说高50米。 在建筑上,回廊围绕着的莺莺塔,是用砖砌筑的。七层以上突然收缩,使整个塔显得更为灵巧。塔内各层之间有甬道相通,一般人可上至九层。但六、七层不能直接相通,必须从六层下到五层后才能上得去。莺莺塔具有奇特的回声效应。在塔的附近以石相击,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传为匠师筑塔时安放金蛤蟆在内,实则塔身中空所致。莺莺塔回廊西侧外有一个击蛙台,这是击石的最佳位置;台下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名叫蛙鸣亭,这里是听类似青蛙鸣叫回音的最好去处。莺莺塔还具有收音机、窃听器和扩大器的效能。在莺莺塔下,人们可以听到从塔内传来的二点五公里外蒲州镇上的唱戏声、锣鼓声,附近村镇上的汽车声、拖拉机声,人们在家里的说话声、嬉笑声,以及鸡鸣狗叫声。另外,塔下的鸟叫声,通过莺莺塔的“扩音”之后,声音变大,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其回声机制主要在三方面:1、塔内是中空的,站在塔的中层听上面人说话,由于声学反射效应,声音好像从下面传来;2、塔檐上的复杂结构有反射作用;3、墙壁反射。而天坛回音壁主要是通过墙壁反射。所心在塔的四周击石拍手,均可听到清晰的蛙音回声;随着位置的变换,这蛙音回声也可以发生从空中或地面传来的变化。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1965年,普救寺舍利塔(莺莺塔)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资料:新浪博友·热热;福成中华资料库 补充资料:普救寺舍利塔,在蒲州镇西厢村北隅寺内。本舍利塔创自隋唐,嘉靖四十三年蒲州知州张佳胤重建。为寺仅存的古物。位于寺内西侧后部,方十三层高50米楼阁式砖塔。逐层叠涩出檐,末形成明显的内凹曲线。一至六层层距较大,收刹和缓,唐风犹存。七层以上层距骤然缩小,收分急促。中空。1988年大规模复原普救寺建筑。普救寺-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塬高30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200南北长350米,寺院坐北朝南依塬而建。《 永济普救寺莺莺塔老照片
永济普救寺塔欣赏 一、全塔图 ![]() ![]() ![]()
二、塔局部图 ![]()
![]()
![]()
![]()
![]()
三、塔细节图 ![]() ![]() ![]() ![]() ![]() ![]() ![]() ![]() 四、精彩摄影作品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