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

 昵称32937624 2018-09-21

“柳”是诗人所钟爱的。李渔在《闲情偶记》说:“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 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柳的特点

柳适应性强,易栽易活,柳的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柳的修长、柔弱的外部形态,常常使诗人将柳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特殊的事物、现象乃至于情感联系起来,并赋予其极为丰富的意蕴和情致。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

经过了萧瑟的冬天之后,杨柳在广袤大地上无处不在昭示着春天的来临。因有美好的杨柳,又有可赞叹的春天,所以,在诗人眼里,柳就是春的象征,就是春之使者。正所谓“漏泄春光有柳条” 。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做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

柳是春天之物,其荣枯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之感。这样,柳不仅具有离别相思、乡思等象征喻义,而且还具有时间象征喻义。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

柳易于栽植、分布广泛,常常使客居异乡、漂泊的游子视为其人生旅程中的亲密旅伴,人世间聚散的历史见证,睹物思人,见柳往往想起亲人团聚时的幸福,情人相伴时的甜蜜,友人欢聚时的晏乐。当斯人独处时,柳便引发天涯游客的怅惘和悲戚。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叫夫婿觅封侯。

第一,春天杨柳发青,正是欢乐的季节,看见柳色,就会意识到生活孤寂。第二,折柳寓有留恋之意,看到柳色,又会勾起回忆,触动离别之愁。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

古人折柳相赠,原因有二,一是柳树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

以柳喻人,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曼妙可爱,所以经常把柳树比作曼妙的女子。“柳腰”说明女子腰身轻柔细长,“柳眉”说女子眉毛秀美,如初生之柳叶。

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