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雪岩的成与败:大靠山也救不了胡雪岩

 张玉惠 2018-09-21

胡雪岩的成败(三):大靠山也救不了胡雪岩

吴钩

胡雪岩的成与败:大靠山也救不了胡雪岩

但是,富可敌国的胡雪岩还是倒掉了,就如一株看似根深蒂固的大树,人们还以为它枝繁叶茂呢,不想突然就发现它被飓风吹倒了。

从表面看,摧毁胡雪岩商业帝国的“飓风”来自市场。“飓风”最早是从生丝贸易领域向胡雪岩袭来的——

前面说了,胡雪岩几乎垄断了江南的生丝出口贸易,胡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凭借着雄厚的资本与权势,在各地蚕家未缫丝时全部订货,再高价待沽。洋人要购买生丝,除非跟胡雪岩交易,否则“买不得一丝”。清人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录了胡与洋商打贸易仗的经过:某年新丝将出(按推算,这一年应为光绪八年),胡砸进二千万两银本钱,将江浙一带的生丝收为己有,洋人连一点生丝都买不到,无可奈何,只好找胡雪岩,说愿意加价一千万两,收购胡家的生丝。胡却告诉他们:一口价,再加二百万两,否则免开尊口。洋商不肯,相持数月,反复托人游说,胡雪岩就是不松口。

洋商觉得,“倘此次为胡所挟,则一人操中外利柄,将来交易,惟其所命,从何获利?”所以几大洋商约定,今年不做生丝出口生意了。结果,胡雪岩的生丝卖不出去,积丝如山,大笔本钱被套牢。次年,又到新丝将出时节,胡雪岩倡议上海的丝商集资购丝,说我们今年再将生丝收尽,“则夷人必降服,必获厚利”。但此时的丝商已不愿意跟胡合作,于是,新丝都被外商收去,胡家去年存积下来的旧丝更无人问津。胡雪岩大急,只好托人跟洋商说情:愿意以初价出售。洋商“笑而不应”。胡又说,跳楼价,只要给回本银就成交。洋商还是“笑而不应”。最后,洋商说,你真想卖的话,就再减价八百万两。胡雪岩不得已,唯有削价处理。胡雪岩本欲居奇索价,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笔生意做下来,不算利息损失,本金就亏掉了八百万两。

这次生丝贸易上的失利,导致胡雪岩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累及钱庄经营。光绪九年(1883年),阜康杭州钱庄因资金短缺,关门大吉。钱庄倒闭的消息,又使得储户人心惶惶,结果各地钱庄发生了挤兑潮。市场的“飓风”开始刮向胡雪岩的金融业。

恰好这个时候,有一笔八十万两银的银行贷款到期了,这笔钱是以前洋银行借与左宗棠充当军饷的,但由胡雪岩出面借贷,银行只管找胡雪岩这个债务人要钱。本来,这笔贷款的本息应由各省协饷补偿给胡雪岩,但是这一次,协饷拨到了上海,上海道台邵友濂却拒将还款交给胡雪岩,说现在政府没钱,需宽限一段时间。可是银行又催款催得紧,胡雪岩只得从钱庄调来八十万两银,垫付给银行。掏出了这一大笔银子之后,胡雪岩的资金缺口更大了,再加上各地的挤兑潮,阜康钱庄就如被推倒的骨牌,一个接一个倒闭掉,光绪九年十一月间,京城、上海、镇江、宁波、福州、湖南、湖北等处的阜康字号,全部闭歇。庞大的胡家产业帝国,几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胡雪岩不是在官场中广植人脉、并得到以左宗棠为首的权贵庇护吗?那么在胡氏大厦将倾之际,那些权力靠山给了胡雪岩倚靠没有?李伯元的《南亭笔记》说,胡氏发生破产危机后,在阜康存款的官场中人,最先到钱庄挤兑,“有亲至者,有委员者,纷纷然坌息而来,聚于一堂”。而作为上海道台的邵友濂更是落井下石,在胡雪岩背后捅了一刀子。

倒是左宗棠的亲信、浙江布政使德馨听说阜康钱庄倒闭后,“密遣心腹于库中提银二万赴阜康”,挪用二万两官银给胡雪岩救急,但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南亭笔记》还说,阜康钱庄出现挤兑时,左宗棠曾亲到杭州,帮胡处理债务,将杭州官员存于阜康的数百万两银,削成“三十余万了之”,前来提款的官员慑于左之权势,皆嗫嚅不敢言。但这处记述接近小说家言,并不可信。即使左宗棠有心帮胡雪岩一把,也已回天乏力,对于银行业来说,挤兑风潮一旦暴发,通常是毁灭性的;而且这时候左宗棠本人已经老迈、失势。

按照写《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台湾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写《胡雪岩的启示》的台湾学者曾仕强的说法,胡雪岩的破产,市场风险只是表象因素,幕后原因是左宗棠的政治对手李鸿章派系暗中做了手脚。

李鸿章与左宗棠因为政见、派系利益不同,一直明争暗斗。为了削弱左宗棠系的势力,“倒胡”便作为李鸿章派系的一个策略提出来。谁叫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后勤部长”呢?具体执行“倒胡”策略的则是李鸿章的得力亲信盛宣怀。前面提到的上海道台邵友濂之所以拖延交还胡雪岩的贷款,据说就是因为盛宣怀告诉他,李鸿章大人希望他缓发这笔协饷。邵友濂当时虽系左宗棠的下属(左时任两江总督),但他是李鸿章派系的人马,当然照办。盛宣怀借着主持电报局的便利,对胡雪岩的资金流向了如指掌,又趁胡调度钱庄资金还贷之时,马上放出风声,说胡雪岩做生意蚀了老本,阜康钱庄快倒闭了,从而引发挤兑潮。

不过,支持上面这种说法的史料并不足够。但“权力斗争说”很符合人们对于官场生态的想象,也很符合一个单轴权力社会的运行逻辑——权力,既可以将胡雪岩从一个钱庄伙记扶植成富甲天下的巨商,也可以将胡雪岩从高高的云端一把拖下来。如果说胡雪岩是一株大树,根系深扎在官场的地下,那么当他的官场根系被权力派系撬松的时候,一场从市场袭来的“飓风”,便足以将他连根拔起。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在胡雪岩被挤兑潮搞得焦头烂额之际,多年前他“侵取西征借款行用补水等十万六千七百八十两”的旧帐,也给人抖了出来,户部建议朝廷下旨追算。所谓“行用补水”,就是当初胡雪岩帮左宗棠向银行借款时所产生的应酬费用、交通费用等,是一笔灰色开销,肯定有一部分流入胡雪岩的私囊。不过这笔开销早已经核准后列入西征经费的正项奏销了,所以左宗棠出面奏请“准免其追缴”。但慈禧太后还是谕令革除胡雪岩的功名,并清偿旧账。最后,胡雪岩遣散妻妾,变卖家产还债,连胡庆余堂也交出去给人抵债,但还是未能还清亏欠的公私款数。不过,朝廷总算给了左宗棠一个面子,没有拿胡雪岩问罪。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左宗棠逝世,胡雪岩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户部尚书阎敬铭又奏请朝廷:“一面速将已革道员胡光墉拿交刑部定拟治罪,一面将胡光墉家属押追着落,扫数完缴”。等到拿人、抄家的谕旨下发到杭州时,胡雪岩已于十一月初一病故,到胡家查封财产的官员看到:胡家“所住之屋,租自朱姓。逐细查点,仅有桌椅箱厨各项木器,并无银钱细软贵重之物”,又讯问胡氏家属,供称“所有家产,前已变抵公私各款,现今人亡财尽,无产可封”(见阎敬铭奏折)。昔日风光八面、妻妾成群的“红顶商人”,竟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