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证

 有你真好c2mu22 2018-09-21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胡希恕注:太阳病,发热恶寒,表还未解可知。但热多寒少,而脉微弱,为外邪已衰,病有欲愈之兆,虽无汗则体表已无充实的津液,故谓此无阳也,不可以麻黄汤发其汗,宜与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轻剂,稍解肌以透表则愈矣。

按:此和前之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药量均极轻,故均主邪微病轻的为证,并基于三方的说明,可知方证互见者,即宜合方治之,证多者多用,证少者少用,法极简易。不过古法是取煎药合之,仲景已改为合方,今依据经验略加修改更加方便,以下就桂枝汤、麻黄汤为例说明之:桂枝汤为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甘草二钱所组成。麻黄汤为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所组成,二方中均有桂枝和甘草,若合方按大量用即可,不必把相同的药量加算在一起,故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应为:桂枝三钱,麻黄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若各半汤,即取二分之一量;若病轻亦可各取三分之一量。又如桂枝二麻黄一汤,宜取桂枝汤的二分之一量,麻黄汤的三分之一量,相同药味亦同上法处理之。

无阳之“阳”,是指津液说的,书中此说屡见不鲜,注家尽作“阳热”解,实非。

 冯世纶解读:“方证互见者,即宜合方治之”,胡老提示了经方治病法则,即依据症状反应,辨六经,辨方证,做到方证对应治愈疾病,该用单方者用单方,该用复方用复方,该用合方用合方,合方之用仲景已做示范,由此可以理解方证对应的真实涵义。

桂枝二越婢—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擘)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按:以上三合方后,均有“本云”字样,可见是仲景前即有的古方,略改煎服法都详加注语,论中诸方多是来自古方书,又复何疑!晋皇甫谧谓仲景论广汤液之言,信而有征也!

胡希恕注:越婢汤见《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此取桂枝汤二,越婢汤一合之,当治桂枝汤证多而越婢汤证少者。其实此即桂枝加麻黄石膏,故治桂枝汤证汗不出而烦躁者,由于药量甚小,只宜轻证耳。

【参考处方】桂枝10克,芍药10克,麻黄6克,炙甘草6克,大枣20克,生姜15克,生石膏30克。

 7味,以冷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15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冯世纶解读:这里关注的焦点是“无阳”,胡希恕老师率先提出此条所称无阳之“阳”,是指津液,揭示了经方医学的正确学术观点,而以成无己、张志聪等把“阳”作阳热解,代表了岐黄学术观点。

本条发热恶寒为太阳病,热多寒少,暗示了里热多,而表证轻,即呈太阳阳明合病,为桂枝二麻黄一汤方证。越婢汤见《金匮要略·水气病》:“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即是治太阳阳明合病,里热重表里水气皆重者,故麻黄、石膏用量俱重。本条所述方证,虽亦是太阳阳明合病,但因津液虚(无阳),故呈桂枝二麻黄一汤方证,麻黄、石膏用量皆轻,治疗只能轻微发汗及清里。


古真思考:此方证脉微弱,而用药剂量相对很轻,用意为何?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编冯世纶。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