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波信道中数字调制信号的检测与识别

 霞客书斋 2018-09-21
短波信道中数字调制信号的检测与识别 【摘要】: 短波信道中的数字调制信号是近年来通信信号领域的生力军,不但在军事中有大量运 用,而且在民用和商用领域的应用价值也与日俱增。因此,截获并识别调制信号里隐藏的信息, 是信息战的重要内容。目前,至少国内还主要依靠人工检测识别调制信号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 日益复杂的应用需求,也伤害了人体健康。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致力于解决现今对数字 调制信号的检测和识别工作面临的难点和关键展开研究。 首先,本文就调制信号、噪声和语音干 扰信号的特点和特征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重点介绍了待检测调制信号的特点,包括 39 路信号 ,QYT6 信号和八频量化信号等;在数字调制信号的检测过程中,利用模式识别中基本的判别树结 构,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各采用了一个特征:时域内的能量标准偏差和频域内的功率谱平坦度 。通过大量仿真试验和实地运行检测,本算法具备运算简单,运行时间短,检出率高于 90%,漏 检率低于 2%的优点,基本上满足了实时检测的要求。 其次,在数字调制信号的识别中,研究了 ASK、FSK、PSK 三大类调制信号的识别。提出了从功率谱中统计的频率峰值直方图和信号包络参数 R 两个特征,先识别出了 FSK 信号,继而识别 ASK 信号的方法。与前人工作比较,本文提出的算法 实用性强,特征少,但是识别率高。通过实验,本文的算法在 SNR 大于 15dB 时识别率达到 95% 以上,效果明显。 最后,本文介绍了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功能:该软件可以对不明混杂着噪声 的调制信号流进行多通道数据处理,把检测到的调制信号文件和噪声信号文件分别保存,以待处 理。并能够对原文件进行备份。 【关键词】:调制信号检测识别 时域能量标准偏差 功率谱 信号包络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N925;TN911.3 【目录】:  摘要 5-6  Abstract6-10  第 1 章 绪论 10-16  1.1 研究背景 10-11  1.2 研究历史和发展动态 11-14  1.2.1 调制信号检测的研究与发展 11-12  1.2.2 调制信号识别的研究与发展 12-14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安排 14-16  第 2 章 数字调制信号和噪声信号 16-29  2.1 数字调制信号 16-23  2.1.1 数字调制信号的概念 16  2.1.2 数字调制信号的分类 16-21  2.1.3 数字调制信号的重要特征 21-23  2.2 噪声的分类和特征 23-24  2.2.1 单频噪声 23  2.2.2 脉冲噪声 23-24  2.2.3 起伏噪声 24  2.2.4 平稳/ 非平稳噪声 24  2.3 语音信号的特征 24-25  2.4 载波频率估计和信噪比估计 25-28  2.4.1 频域估计方法 26  2.4.2 时域估计方法 26-27  2.4.3 信噪比估计 27-28  2.5 本章小结 28-29  第 3 章 数字调制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29-43  3.1 待检测调制信号类型 29-33  3.2 调制信号检测方案的设计原理 33-40  3.2.1 利用时域能量标准偏差对调制信号的检测 33-35  3.2.2 利用功率谱平坦度 FP 对调制信号的检测 35-38  3.2.3 检测方案算法描述 38-40  3.3 实验 40-42  3.3.1 数据来源 40  3.3.2 试验结果 40-42  3.4 结果分析 42  3.5 本章小结 42-43  第 4 章 调制信号识别算法研究 43-53  4.1 几个经典的识别方案 43-45  4.1.1 A.K.Nandi 和 E.E.Azzouz 等提出的方法—时域分析 43-44  4.1.2 A.W Gardner 等提出的谱相关识别方法—频域分析 44  4.1.3 L.Cohen 等提出的方法—时频分析 44-45  4.2 多接收调制信号识别方案设计原理 45-47  4.2.1 多接收信号模型 45-47  4.2.2 特征选取 47  4.3 识别方案的实施 47-50  4.3.1 FSK 信号的识别 47-49  4.3.2 ASK 信号和 PSK 信号的识别 49-50  4.4 识别方案算法描述 50-51  4.5 实验后结果分析 51-52  4.6 本章小结 52-53  第 5 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3-58  5.1 系统模块设计原理 53-55  5.1.1 软件设计语言和处理文件类型介绍 53-54  5.1.2 软件模块设计与原理 54-55  5.2 软件功能介绍和界面 55-57  5.3 本章小结 57-58  结论 58-59  参考文献 59-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63-64  致谢 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