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南北朝 作者:迅发 时间:2012-02-29 10:47
三、南北朝大事(1)
刘裕代晋不足两年即行死去。 刘裕在世的时候,虽然晋军在关中遭到惨败,但刘裕的威名足以让敌国胆寒,因此,当时的西秦、北凉、仇池、西凉、北燕均臣服于晋,即使是晋军(后来的宋军)仍然占领着原属北魏的黄河以南地区,但北魏也与刘裕结好,唯一的敌国大夏虽然夺占了关中,但夏军始终不敢东出函谷关,兵临洛阳。刘裕死后,北魏明元帝再无忌惮,立即对刘宋黄河南岸发起了进攻,司州、青州、兖州和豫州大部均落入北魏之手。与此同时,刘宋内部权力斗争也渐趋白热化,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诛杀少帝刘义符及其二弟刘义真,迎立荆州刺史刘义隆为帝,史称宋文帝。刘义隆继位以后,随即诛杀了徐羡之等人,巩固了皇权,并开创出了“元嘉之治”。与此同时,北方的北魏明元帝去世,太子拓跋焘继位,史称太武帝,他雄才大略,在稳定国内的同时,于公元426年灭掉了大夏,于公元429年大破柔然,解除了柔然长期以来对北魏边境的威胁,于公元436年灭掉了北燕,于公元439年灭掉了北凉,统一了北中国。随后,刘宋帝国与北魏帝国这两个南北双方强盛的国家,于公元450年爆发了一场生死对决,此战双方各有得失,最终于瓜步山议和,魏军北撤。 拓跋焘北归以后,即于公元452年被中常侍宗爱弑杀,立拓跋余为帝,后宗爱又杀死拓跋余,源贺等人诛杀宗爱,立皇孙拓跋濬为帝,史称文成帝。 北魏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南方也同样发生了。公元453年,宋文帝的太子刘劭袭杀文帝自立,其弟江州刺史刘骏率军回京,又诛杀了刘劭自立,史称孝武帝。孝武帝残忍好杀,在他在位的十余年间,先后杀死了自己的叔父刘义宣、弟弟刘休茂等众多宗室重臣,开启了刘宋宗室相残的闹剧。公元464年,孝武帝去世,年仅16岁的儿子刘子业继位,史称前废帝。刘子业继位以后,狂暴淫乱,继续疯狂残杀宗室、名臣,公元465年,其叔父刘彧发动政变,杀死刘子业,继位为帝,史称宋明帝。 相反的,北魏文成帝在位期间,却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逐步缓和了国内矛盾,与南方的刘宋时战时和。公元465年文成帝去世,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宏继位,史称献文帝,由冯太后临朝承制,公元471年,年仅19岁的献文帝固执己见,将皇位禅让给自己5岁的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拓跋宏则自称太上皇,专修长生之术。献文帝禅让以后,大权旁落,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其毒死。 在此期间,刘宋明帝刘彧继续诛杀孝武帝刘骏一系的诸王,最终将哥哥孝武帝刘骏的儿子们斩杀殆尽。公元472年,刘彧死去,儿子刘昱继位,即后废帝。明帝仅存的一个弟弟江州刺史刘休范偷袭建康,被右卫将军萧道成设计诛杀,后掌握大权的萧道成废杀了刘昱,立其弟弟刘准为帝,这就是刘宋的最后一位皇帝宋顺帝,不久,萧道成在剪灭政敌以后,即于公元478年取代刘宋建立了南齐政权。 南齐建立以后,萧道成鉴于刘宋奢侈亡国的教训,大力提倡节俭,减免赋税,安抚流民,稳定了齐国的统治,齐高帝萧道成在位4年后去世,太子萧赜继位,史称齐武帝。齐武帝时期,对外与北魏通好,对内进行土断,南齐经济有所发展,国力有所增强,被称为“永明之治”。但在武帝后期,皇室逐渐腐化,吏治开始腐败,公元493年,萧赜去世,皇太孙萧昭业继位,史称郁林王。萧赜的堂兄弟、尚书令萧鸾借口萧昭业无道,将其诛杀,另立其弟萧昭文为帝,萧鸾也因拥立之功独揽大权,在杀尽有威胁的诸王以后,萧鸾废掉萧昭文自立为帝,史称齐明帝。 在此期间,北魏孝文帝已经亲政,他决心大规模实行汉化,并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 作者:迅发 时间:2012-02-29 10:48
齐明帝继位以后,奢杀无度,又迷信鬼神,他在位4年即病死。临死前,他告诫太子东昏侯萧宝卷“做事不可为人后”。要先下手为强。因此,在公元498年萧宝卷继位以后,昏虐残暴,荒淫无耻,任意诛杀,尚书令萧懿被毒死以后,萧懿的弟弟、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将萧宝卷杀死,另立萧宝融为帝,不久,萧衍即取代萧齐政权,建立了梁。
萧衍即位以后,他认为,东晋依靠世家大族而维系了一百年,但王室却没有权力,而宋齐政权起自寒门,用诸王作为方镇大员,权力全部收归王室,以寒门压制世家大族,但却骨肉相残,都不足取。因此,他采取了调和寒门与大族之间利益的折中办法,同时,他还废除了以典签监视诸王的办法,让诸王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在梁武帝在位前期,他励精图治,手下云集了一大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南方也出现了魏晋以来从未有过的兴盛局面,三十年间在与北魏的对抗当中,梁军一直处于优势。 公元499年北魏孝武帝拓跋宏在南伐齐国返回途中死去,继位的是皇太子元恪,史称宣武帝,公元502年,萧衍即代齐建梁,嗣后,北魏在与梁朝的交战中逐渐转攻为守,停止了继续南下。宣武帝元恪于公元515年去世,5岁的太子元诩继位,史称孝明帝。元诩生母胡太后在宣武帝生前说服他废除了“子贵母死”的传统制度,并顺利地临朝承制。胡太后时期,北魏宫廷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政局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外患频仍,帝国已出现了瓦解之势。公元523年,北方沃野镇破六韩拔陵聚众造反,一时间北方六镇纷纷起事,后被契胡尔朱荣镇压。公元528年,尔朱荣借口胡太后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孝明帝,遂进军洛阳,发动河阴之变,杀死胡太后,拥立元子攸为帝,在政变中元氏皇族被斩杀殆尽。 此时,梁武帝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而幻想着利用元氏宗室扶植傀儡政权,于是,他派遣陈庆之率领七千梁军北上,护送南投的北魏宗室元颢北还。陈庆之在140天内率领梁军攻下了32座城池,前后经历大小47次战斗,均战无不胜,所向无敌,将元颢送还洛阳,尔朱荣扶植的元子攸狼狈北逃。进入洛阳的元颢企图摆脱梁朝的控制,梁武帝没有及时向陈庆之发出增援部队,致使孤悬于外的梁军在尔朱荣的反扑下,全军覆没。 以此为起点,梁军再无力实施北伐,梁朝边境相对平静,年老的梁武帝开始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佛教上。而此时的北方一片大乱,公元530年,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设计诛杀以后,其堂弟尔朱世隆、堂侄尔朱兆攻进洛阳,诛杀了孝庄帝,相继册立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为帝;而在镇压六镇起义中壮大的高欢也在信都册立安定王元朗为帝,公元531年,高欢率军攻入洛阳,诛杀尔朱氏,又废黜了节闵帝和安定王,另立平阳王元修为帝,史称孝武帝(出帝)。当时,高欢盘踞晋阳,遥制朝廷,孝武帝元修不甘心做傀儡,就联络贺拔岳、宇文泰进攻晋阳,又谎称欲讨伐贺拔岳和宇文泰,高欢将计就计,先发制人,率军南下,于公元534年攻入洛阳,元修无奈只得西逃长安,高欢另立元善见(孝静帝)为帝,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元修逃到长安以后,随即被宇文泰毒死,公元535年1月,宇文泰册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史称文帝,自此,统一的北魏灭亡,形成了东西魏对峙的局面。东西魏分裂以后,双方都试图吃掉对方,公元536年年底,东魏高欢兵分三路,大举讨伐西魏,正式打响了东西魏战争。第二年,气势汹汹的东魏军却遭到了沙苑惨败,西魏趁机夺取了东魏河南之地,在随后的数年里,双方又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互有胜负,公元547年,高欢因玉璧之战无功而病死。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续执掌东魏大权,当时,一直专制东魏河南地区的是大将侯景,高欢死后5天,侯景即背叛东魏,投降西魏,后又向梁朝表示愿意归顺梁朝。梁武帝萧衍力排众议,加封侯景为河南王,接纳了侯景。公元548年,东魏将领慕容绍宗率领5000铁骑击败侯景,侯景南逃,袭占了梁朝的寿春。此时,东魏高澄多次与梁武帝萧衍通信,请求与梁朝和好,萧衍也表示同意,这激起了侯景的不满。公元549年,侯景发动叛乱,3月攻陷建康台城,5月,梁武帝萧衍饿死在净居殿,终年86岁。侯景册立太子萧纲为帝。梁武帝萧衍死后,梁朝陷于大乱,梁武帝的儿子们置国难家仇于不顾,相互攻杀,以期能够登上帝位。经过一番你争我夺,公元552年,江陵的萧绎会同王僧辩、陈霸先击败了侯景,萧绎继位,史称梁元帝。但是,此时的梁朝已经四分五裂。 与此同时,东西魏之间又举行了长社之战,争夺河南之地,此战以东魏取胜而告终。长社之战结束以后,东西魏发现梁朝国内大乱,都暂时停止的相互进攻,而争相南下,夺取梁朝之地。驻守益州的萧纪自立为帝后,在公元553年被西魏击败,西魏夺取了益州;原驻防襄阳的萧詧投靠西魏,引西魏军进攻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公元554年,梁元帝萧绎城破被杀,萧詧在西魏的卵翼下成立后梁傀儡政权,萧詧被称为后梁宣帝。萧绎死后,长江下游的王僧辩和陈霸先推举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不久,内乱又起,王僧辩在北齐的压力下,迎立萧渊明为帝。陈霸先趁机将王僧辩杀死,拥立萧方智复辟,进而控制了梁朝的大权。公元557年,陈霸先取代梁朝为帝,建立陈朝。 作者:迅发 时间:2012-02-29 10:48
四、南北朝大事(2)
在这些年来,东西魏的大权一直分别掌握在权臣高氏家族和宇文氏家族的手中,东西魏皇帝均为傀儡皇帝。 东魏孝静帝在位16年以后,于公元551年被高欢的次子高洋取代,建立了齐国,史称北齐,高洋为北齐的文宣帝。高洋在位之初,有效地抗击了来自西魏(北周)、柔然的进攻,并将国境向南拓展到长江北岸,高洋于公元559年死去,汉人皇后李氏所生之子高殷继位,史称废帝。高殷继位以后,鲜卑贵族废黜高殷,拥立高澄的6弟高演为帝,史称孝昭帝。高演在位仅仅一年即死去,临死遗诏传位给9弟高湛,公元561年高湛继位,史称武成帝。从北齐的第一位皇帝高洋开始,北齐皇帝都非常残暴,荒淫嗜酒,至武成帝高湛,其皇后胡氏更是十分淫乱,与西域胡人和士开干出种种不堪之事。高湛在位5年后,将皇位传给胡皇后所生之子高纬,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高纬就是北齐后主。公元568年高湛病死,胡太后更是肆无忌惮地操纵了北齐的大权,但是,胡太后的秽名让后主十分尴尬,她的干涉朝政也让后主怨恨,公元571年,高纬终于将其幽禁。 北齐就在这一个接一个的昏君中走过,与此同时,北齐朝臣中也截然分为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一股是鲜卑贵族;另一股是汉族士大夫,双方进行着激烈残酷的政治斗争,而北齐也在这种复杂动荡的争斗中逐渐走到自己的末路。 公元556年,西魏太师宇文泰去世,同年12月,宇文泰侄儿宇文护即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将帝位禅让给宇文泰的世子宇文觉,宇文觉即为北周的第一位皇帝,史称节闵帝。节闵帝登基数月后,企图诛杀宇文护,不料阴谋败露,反被宇文护废黜,于是,宇文护另立宇文觉的长兄宇文毓为帝,史称北周明帝,宇文护意欲长期独揽大权,当他发现宇文毓有确立皇权的倾向以后,即命亲信在宇文毓的食物中放入了慢性毒药,公元560年,宇文毓去世。宇文护又册立宇文毓的4弟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宇文护独揽北周大权长达十余年之久,威震北周,宇文邕继位以后,在表面上并不敢与其作对,但暗中一直对宇文护的专横跋扈不满,终于,在他忍耐了13年以后,公元572年,宇文邕将宇文护骗到内廷诛杀。在诛杀宇文护以后,乾刚独断的武帝宇文邕,立即投入到消灭北齐的战争中。此时,北齐正处于后主高纬的统治之下,高纬与他的父亲、叔伯们一样,荒淫无耻,国内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调集了18万大军对北齐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第二年,他又亲率15万大军朝晋阳杀来,并于公元577年攻克北齐都城邺城,成功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中国。这是北中国自北魏分裂45年以后再次合二为一。 作者:迅发 时间:2012-02-29 10:49
宇文邕统一北方以后,即着手对南方陈朝的打击,一举夺取了陈朝淮南之地,将国境推至长江北岸,就在此时,宇文邕却因病死去了。宇文邕死后,长子宇文赟继位,史称北周宣帝。宇文赟酗酒荒淫,昏庸无道,不久死去,朝臣册立其子宇文衍为帝,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之手。公元581年,杨坚在消灭了异己势力以后,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北周政权在存续了24年以后灭亡。
陈武帝陈霸先自公元557年建立陈朝以后,于公元559年去世,他的侄儿陈蒨继位,史称陈文帝。经过陈武帝、陈文帝二人的努力,陈朝逐渐消灭了国境内的割据势力,将疆域扩张到湘州一带,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陈蒨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在他的统治后期,陈朝进入了安定发展时期。公元566年,陈文帝病死,其子陈伯宗继位,陈蒨弟弟陈顼辅政。公元568年,陈顼发动政变,废黜了侄儿陈伯宗,自立为帝,史称陈宣帝。公元573年,陈顼以北齐后主高纬不理政事,曾命令大军吴明彻率领10万大军北伐,收复了淮河以南的土地,由于陈宣帝旨在画淮而守,陈军并没有继续北上,而北周武帝宇文邕反而利用陈军牵制北齐兵力之机,一举灭掉了北齐。宇文邕灭掉北齐以后,即将兵锋转向南方,于公元577年清口一战中击败陈军,吴明彻与3万陈军束手就擒,淮南之地又被北周夺得。公元582年,也就是隋朝建立的第二年,陈宣帝病死,其子陈叔宝继位,史称陈后主。 陈后主继位之初,励精图治,禁止奢侈,关心民生,但是,不久,他就变得不理政务,终日与宠妃张丽华一起饮酒作乐,陈朝的政治也由此跌入深渊,买官卖官,贿赂公行。 公元588年年底,隋文帝杨坚发兵50万大军南征,第二年年初,隋军从多路渡过长江天堑,一举攻克建康,消灭了陈朝,中国自此结束了长达272年南北分裂的局面,重归统一。 |
|
来自: 高山仙人掌 > 《古诗词讲座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