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海实验学校,由上海市教委直接领导的一所十年一贯制市重点学校。上实的基本学制为小学初中高中十年一贯制,幼升小入学的孩子可以在十六岁左右考入大学。在公民同招新政下,由于其0志愿的招生要求,即不占用民办学校的志愿,也不影响公办学校的入学(在未录取的情况下),更是很多家长想要尝试的对象。 今天的文章就从学校概况、2018报考流程、录取标准、课程及升学情况、学校的教育理念等角度,对上实的各类信息做一个全方位的介绍和数理。有意向报名的2019届家长,了解一下吧! ☞学校概况 上海实验学校宣传片 上海市实验学校成立于1987年,是沪上学制特殊且出名的公立学校。学校受市委直接管辖,集教育、科研于一体,并实行小初高一贯制升学模式。虽然是公办学校,但上实没有地段生,也不采用对口入学,而是在每年4月份时采取“网报-机考-面谈”的形式在全市选拔60名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说的就是上实的幼升小,最终录取率不足2%。 上实的基本学制为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3年。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采用弹性学制。少部分学生可以用不到十年或超过十年时间完成基础教育。幼升小入学的孩子可以在十六岁左右考入大学,在二十来岁就进入创造发明佳期。 由于学生少,又具有实验属性,因此上实的教学模式已不同于一般的应试教育,学校不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也反复强调自身并不是“牛娃”学校,录取的都是智力水平中上的孩子。学校也会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鼓励与压力并重。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挂钩,成绩越差,则作业越多。不足之处在于,上实小学部的英文只是一般公立的水平,因此家长还是需要课外加码。 (1)硬件 上实的硬件相对较好。小学部在南码头路,国内部四个年级,每年级两个班共60余人,校园虽然不大,但由于总人数少,资源冗余度还不错。教室外有储物柜,室内配有空调、教学用电脑、投影设备等,由于班级小,室内比较宽松。学校有校车,主要供接送国际部的学生用。离6、7号线地铁高科西路站很近,交通很方便。 (2)课程 上海市实验学校的课程可以分为三大板块:核心课程、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儿童哲学、儿童经济等科目,所用均为自编教材(有售),其中数学有超前内容,语文的识字教学很有特色,英语用的牛津,进度也比较快。
特需课程:当提供给全体学生的核心课程、学养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学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特需课程,如专门为学校“艺校”、“艺术团”、“文体选修”等开设的自主拓展课程,目前已有近60门。 由于小学部升学压力小,教学方向也是以培养孩子主动探索能力为主、知识积累为辅这样一个主导思路,因此小学部普遍的反应是活泼、愉快。此外各种形式的文体比赛、校外考察(春、秋游)设置也契合了这个时期儿童的特点。不过由于是小学是四年制,所以学业还是比较紧张的,不可能像其他公办小学一样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但是也有无作业日。 (3)毕业去向 每年幼升小进来的孩子,最后走高考路线的人数大致在60%左右,相比较小升初和中考进来的同学,两极分化的情况更多些。往届看,单比高考成绩,小升初的这批最突出。 具体来说: 小学部90%(也就是50人左右)选择直升初中部(占初中部招生总人数的一半),内部直升考核大概会在毕业前一两个月进行,考完未通过的会给一年时间再考,还不通过就淘汰。淘汰的孩子参加正常的小升初和中考。 初中阶段,小学部同学成绩“两极分化”相对明显些,居于年级后20%的人数与入学基数比偏大,最终在初升高过程中需延期一年的人数比也略高于小升初外校进来的孩子,但差别并不明显。上实大部分孩子不参加中考,没有中考成绩。 上实高中部2016年的一本率在90%以上,清北复交成绩排上海第六,但2017年新高考,因为小三门的缘故水土不服,成绩有明显下滑。(不过,据了解,2017中科院少年班全上海录取的3个孩子中,就有两个来自上实...) ☞2018报考标准 上实报考基本没有门槛,一方面是不影响对口公办录取,也不占民办的报考名额;另一方面只要是符合上海政府规定的本市户籍和达到标准的居住证的适龄孩子都可以报考,即便是远郊的农村户口也可以,不受区域限制。此外,大家都觉得这个学校通过机考招生,是在找“神童”……但上实的校长明确说过,入学机考测试给新生的定位是:智力程度在中等偏上。所以牛娃落选,普娃入选并不鲜见。(跟你上哪个幼儿园也没关系,而且除非娃能通过机考,否则条子没用。) 招生人数:全市60人(30男30女,2个班) 录取比例:约0.75% (网报报名8000 ,网筛通过1500人左右,通过率18.75%左右,机考通过120人,通过率8%左右,二面通过60人,通过率50%) 志愿情况:0志愿,不受公民同招影响 录取流程:网报(初筛)——机考(共293题,平均答出80-120题)——面谈——录取 学费:公办标准 ☞录取标准 上实授课老师谈网筛的标准A、排外标准(“排外”=排除,而不是世俗所指) 不符合上海市政府入学要求的学生。比如年龄过大、户籍不符合等(符合政府规定的居住证要求的非沪籍可以)会被排除。其他诸如:大月龄;性别;发育障碍;父母工作属性;经济状况;户籍区域;没有证书,非多才多艺;学前教育等坊间流传的比较凶的选拔标准都不符合实际。
C、通过网筛后要做的事情 学校会发官方练习题的链接给你,在ipad上下载,选择校外版练习。每个用户练习次数有限(每次的题目是一样的),一定要珍惜。先看作答说明,大人孩子一起来研读,确保会操作。然后就进入练习部分,先让孩子自己做1次;再让孩子讲一下每次的选择理由1次,家长不要打断孩子的作答,但记录这个孩子错误理解的题号;第三次是孩子边做,大人边给孩子讲解以前错的地方。后面几次就不要关注孩子的作答内容了,把注意力放在操作上。主要让孩子操作复习、错误输入的改正等。
上实家长谈学校录取经验 家长A: 上实招收的,一般都是他们认为适合学校的。记得徐校长跟家长们说过:“如果是有志于让孩子考清华北大的家长,送孩子来上实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智商特别高的孩子我们也管不了,非常优秀的孩子自然有更优秀的去处。”所以有时候没能考入上实,也可能是孩子太过优秀了。 机考的话,我家孩子当时只做了不到一百题,后来听说有做了两百题还没有进二面的,所以做题速度和做题的数量应该不是唯一标准。就像孩子蒙对的题,可能会第二次出现。 机考分数占比应该是比较重的,在机考中排名高的孩子在面试中也不太会被刷。前些年机考还是在电脑上考,现在改在iPad考了,要家长装app给孩子弄好。 考进上实的小朋友大多有证书,像绘画的、音乐的。如果你在网报的时候写了的话,通过机考之后的二面学校老师会验收的。当然也有没有证书的小朋友。考级的话也并不是必需的。至于有没有什么幼儿园和机构挂钩之类的,我想说完全没有,孩子的同学就有三流幼儿园进来的,不用担心60个人里有条子生。
对于“简历”,我觉得真实很重要。在填写简历的时候,我们家并没有参考网上流传的版本。我个人觉得也没有参考的必要,每个小朋友的情况、兴趣、爱好、特长都不一样,如实填写就好了。我们家就是以大人的口吻描述了孩子的真实优缺点。通过我们排队机测时,和其他家长交流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很多网筛的小朋友无论是思维逻辑还是各项能力、素质,都蛮优秀的。按照官方“随机”的说法,我觉得我们上海的基础教育做得确实不错。
我们家就是让小朋友放松心态,享受过程。机考前,我们试了4次模拟题,让孩子尝试了下IPAD如何操作。考试前一天做了一下网传的拟题。但他考完出来说和网传的题不太一样,没有考到类似的所谓“真题”。基本上,观察图形类的、思维类的占比比较大。例如:图形翻转、对称、根据已知图形推测后面的内容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