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絜矩之道

 不是幺蛾子 2018-09-22

十五、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朱熹集注:长,上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幼而无父之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译文:所谓平天下,前提在治国,原因是:上面把老人当老人,民间就会兴孝道;上面把长兄当哥哥,民间就会兴敬风;上面的体恤孤弱,民间就不会有弃儿。所以,君子要有絜矩之道。

 

朱熹说,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云云。

真的是让人不知所云咧,你唠叨的啥呀。

 

中国国学网解释的: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这个也是根据前后文猜的而已,耍了一个巧,实际等于没解释  絜矩。

 

絜,本意麻绳儿,用来丈量

矩,就是弯尺(矩尺),用来画线标准。

絜矩:准绳。

 

因此,君子要有准绳风范。

 

真的是霸道!我是说我解释得霸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