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淫……寒邪

 正心堂山水 2018-09-22
寒邪
  寒邪:什么叫做寒邪?寒邪是指六淫当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寒邪为害,统称为外寒病。寒邪是冬季的主气。在气化上,与脏腑的肾相通应。寒邪发病的季节,以冬季多寒病,但四季皆可出现寒病。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寒邪易于伤阳,叫易伤阳气。是指寒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其致病特点,在损伤人体的阳气之后,它致病特点表现为机体的病理变化,寒邪为患,或者表现为“阴盛则寒”,或者表现为“阳虚则寒”,这是它的致病特点。它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特点,表现为机体的全身,或者是局部有明显的寒象,是指全身的症状表现,或者局部的症状表现,按照阴阳属性,分为属阴的属性,就是具有寒象。比如前面提到那个感冒,讲风邪的时候也讲感冒,风邪侵袭肌表,肌表的卫气与邪气相交争的结果,邪气战胜了卫气,发生了感冒,他可以同时存在发冷、发烧,但是他这个冷的程度就比寒邪为低。我们前面讲一个症状的概念叫恶风,不称为恶寒。同样是感冒,他是寒邪侵袭机体,既发冷又发烧,一定是发冷重,用中医规范的术语讲叫恶寒,不叫恶风。恶寒和恶风就区别了是寒邪还是风邪?全身可以表现为明显的寒象,以怕冷、手足不温为特征;局部表现的明显寒象是指局部的某一个症状,它属于寒性。比如《内经》讲“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小便清白,和小便黄赤相比较而言,我们判定这个排泄物,白颜色,属寒性。这皆(是)局部的。比如说人体的腹泻,在腹泻状态下,那么所便出来的排泄物是水样的、清稀的、没有臭味的,具有这样的特征,我们就定它有寒。将来同学们在诊断学里面学习症状学的时候,根据症状来判定寒热属性,那里面会详细地讲到。这里只要求同学们记住寒易于损伤人体的阳气,或者表现为阴盛,或者表现为阳虚。它的临床特点是全身可以(有)明显的寒象,或者是局部也表现出来寒象,记这个规律就可以了。
  (二)寒性凝滞。凝滞,是指寒邪具有使机体运行的气血凝结阻滞的意思。它的致病特点集中一个字,同学们记住一个字,叫痛。它为什么痛呢?寒邪侵袭机体有使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发生凝结阻滞,凝结阻滞的结果使气机不通。中医理论解释叫“不通则痛”。因此,寒性凝滞这个性质表现为临床病理现象的特征集中在一个字上,就是痛。所以《内经》也讲叫“寒胜则痛”。这个疼痛可以是全身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它的特点“得温则减”,就是保温以后,疼痛可以减轻。注意寒性凝滞,寒邪具有凝结阻滞的属性,它能使机体内的气血运行阻滞、凝结,导致气机不通而疼痛。前提是寒邪,不仅寒邪可以引起气血凝滞、气机不通,其他邪气也可以。如何来区别是寒邪导致的疼痛呢?就根据寒邪的属性,这里疼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根据这个来定它是寒邪。否则的话,疼痛的性质不一定为寒。记住一句话,“寒胜必痛,痛非必寒”,这也体现了中医辩证思维,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地、科学地处理因果之间的关系。
  (三)寒性收引。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缩牵引的属性。它的致病特点是易于使人体的气机收敛,表现为腠理闭塞,筋脉拘急。腠理闭塞,寒邪侵袭机体所出现那个伤风感冒。前面讲他怕冷,寒邪伤阳,表现为发热恶寒,就是以恶寒为突出,恶寒重发热轻,寒邪侵袭机体以后,它有收这样一个属性,所以表现为肌腠固密,收而不是开。风邪是开泄,那么寒邪就是收敛,收敛的结果汗孔不开张,表现特点为无汗。肌腠开疏与风邪相对,风邪为开,这个为收,一开一合,一泄一闭。风邪就是有汗,而寒邪就是无汗。感冒以后,用无汗这个症状来表示肌腠的病理状态处于闭塞的状态。冷,寒邪为害,表现为筋脉拘急。有收敛拘急性作痛,这种疼痛是拘急样疼痛。这个拘急,表现为寒的收引。将来学习《内科》的时候讲痹证,患者告诉,“大夫,我的一条腿疼,那么疼的结果呢?其中一条腿,好像一条腿短,或者伸不直”,说伸不直,有拘急的感觉,他自已感觉到我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实际两腿一样长,只是他不敢像正常的腿同样伸直。那么把这个状态叫什么?叫拘急状态。关节炎就根据这个特点,前面说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三种邪气同时侵袭机体,他才出现这个腿痛。可是他表现为伸不开腿,自觉感觉腿短,伸起来痛,更痛,我们把它描绘为医学术语叫拘急样作痛。拘急体现了引,往里头缩,体现出引、缩这个特征。那么引和缩这个特征反映这样一个性质,这个症状的属性,属于寒邪的属性,这个时候我们就确定以寒邪为主。这是腠理闭塞,筋脉拘挛,寒主收引表现出的临床的特征、致病特点。将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高度地抽象出来:1.记住一个冷;2.记住一个痛;3.记住一个收。这三个字,就把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高度地概括出来。
  同样道理,寒邪在气化上与内脏的肾相通,就这个意义讲,冬季多寒病,冬季为寒水之性,冬季多寒病。冬天容易导致肾的病变,寒邪侵袭机体以后,它侵袭到肌表,为什么它会累及到肾呢?就是因为两者气化相通,它反映了脏腑的某一脏,与外界的六气的变化,与季节的变化。哪一个阶段气化相通?体现了人体的内脏与四时阴阳的相通应,这样一个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